APP下载

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2014-09-23余凌王俊胡娟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产学研创新能力科技

余凌++王俊++胡娟

摘要:目前,我国存在着科技成果闲置、科技工作与人才培养没有形成良性互动、企业缺少关键核心技术等问题。如何有效聚集创新资源、推进创新主体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更好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服务,这是实现自主创新的新思考。文章对我国产学研现状进行剖析,并依据国家对创新能力的要求提出了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产学研;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0-0130-02

协同创新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在科技经济全球的背景下,能有效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既为开放、合作、共享的协同创新模式,这是因为协同创新是以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创新平台、非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通过资源整合达到1+1+1>3的非线性效用,并能有效促进大学、企业、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加快推动技术产业化。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大学、企业、研究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如何加快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以及创新链个环节间的技术融合与扩散,这对实现知识创造主体与技术创新主体间的深入合作与资源整合显得及其重要。本文将从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三个方面对如何提升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进行探讨。

1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

1.1取得的成果

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产学研”,随后在2006年国家颁布的《规划纲要》、2007年十七大报告、2012年十八大报告逐步确立了通过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产学研工作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高校在推动协同创新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取得了相当的协同创新成功经验,例如中关村协同创新计划,它以产业链为基础,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企业标准联盟、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引导和支持各类主体的协同创新活动,呈现出政府引导调控下外部需求驱动、参与各方内在利益驱动的两大运作模式。为进一步深化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我国于2012年5月7日推进“2011计划”,更使得国内一批高等院校从重大前瞻性科学问题、行业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及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出发,发挥了高校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优势,融合多渠道资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目前我国共培育了167个协同创新中心,由高校牵头,联合了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优势资源,吸纳了超过200亿元的社会资金,其中14个中心成为首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包括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组成的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组成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组成的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组成的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14家。同时,部分省份已经开启省一级协同创新提升计划。

1.2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对产学研结合机制的建立与实施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也相继出台了提高创新活动协调能力的政策,然而就促进创新主体间结合和资源集成的进展不明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创新环境建设不足。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仍并不完善,许多产业部门由国有企业垄断,带有浓重计划经济色彩的企业管理理念、经营模式、价值取向等阻碍了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导致了政府投入的资源浪费。同时,在激励与保护产学研创新方面存在着盗版假冒,知识产权竞争力弱等问题。

②科技创新资源仍需优化配置。从我国科技创新资源的区域分布来看,科技活动人数、经费总额等指标体现着从东部向西部依次递减,形成东中西3个梯度的分布格局,仅珠三角(粤)、长三角(沪苏浙)、环渤海(京津辽鲁)、关中和成渝5个地区的科技人员占全国60%左右,科技支出占全国科技总支出70%以上,这种创新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导致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不均衡性。同时,产学研合作组织耦合度较低,各创新主体之间缺少互动协作关系,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据统计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25%左右,能够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其深层原因为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多注重短期效益,没有从长期效益考虑多个创新主体间的合作深度与互动强度,特别是对于科技创新最重要的载体-企业,缺少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稳定合作机制,多表现为以项目为载体的外联式产学研模式。

2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的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通过完善制度体系、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开展多种协同创新模式、培育高层次人才等措施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

①完善制度体系。建立与发展开放式合作创新组织体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知识服务、管理科学”的现代科研与创新制度,实现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教育较高效率的结合。同时,强化组织保障与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协同创新主体间的法律问题提供科学、合理的服务与援助。

②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应加强政府科技投入力度,优化创新资源的配置,强化创新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研究型大学与高水平机构的建设,培育有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并完善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起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相统一的协调发展机制。同时总结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的成功经验进行大力推广。

③开展多种协同创新模式。确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发展目标,不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均衡发展,优化技术创新基地建设,集合企业、大学、科学院所等各方面力量,合力攻关产业核心技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同时,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知识产权服务市场,提高科技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积极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多种创新合作方式。

④培育高层次人才。大力推进科教结合,高校应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以人才培养为工作首位,通过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与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科研支撑教学,改革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协同,转变传统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学与科研实践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深入到实际社会生活中去,培养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力.协同创新意义深远[N].光明日报,2011-05-06.

[2] 赵婀娜.首批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结果公布[N].人民日报,2013-04-12.

[3] 刘冬梅,王书华,龙开元.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N].科技日报,2012-09-03.

[4] 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2).

[5] 陈劲.协同创新与国家科研能力建设[J].科学学研究,2011,(12).

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学研创新能力科技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科技助我来看云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科技在线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