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杉树和马尾松混交林营造技术及生态效益

2014-09-23叶南珠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生态效益

叶南珠

摘要:文章对通过在福建地区建立杉树和马尾松营造混交林,同时与基本条件一致的杉林与马尾林纯林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杉树和马尾松混交林的营造技术以及效益。

关键词:松混交林;营造技术;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S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0-0066-02

1研究地区概况

杉树与马尾松混交林的试验地,位于我国的福建省,这一地区四季分明,夏季时间长,冬季时间较短,阳光充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为18.8 ℃,年均降雨量达到1 665.7 mm,年均降雨日约为179 d,年均相对湿度达到79%。土壤主要为山地红壤。

2研究方法

2.1混交测试

①以杉树、马尾松混两树种混合。②两者混合比例使用5:5,6:4与7:3的方式。初植株行距为1.3×1.7 m。③在栽种之后的每1 a均需要进行两次全面除草与松土,连续3 a。在林分郁闭之后的第二年,根据保存的株数,以30%的间伐强度产现成林疏伐。同时,在基本条件一致的地区栽种杉林与马尾松林作为对比。

2.2调查方式

按照地形可以划分成上、中、下三个不同部分,而且根据林分生长的优、中、劣设置样地。每一块样地的面积是30×30 m。针对这些样地里面的林木实行每木检尺,根据径级使用测高杆测出3~5株的树高,编制出林分树高曲线。每一个种类的样地选取一株平均木以及一株优势木,用作于实行树干解析,以探讨林木于不一样的立地类型上,每一个生育期间的发展情况。在杉、松平均木行之间挖土坑,以探讨根系发育的进步以及林地土壤情况。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混交林可以提升木材质量

在杉树与马尾松混合林中,其目的树种以及伴生树种里面的大径级的木占的比例明显要比纯林高,大约达到15%~50%。同时,这些大径木具有枝条小、分枝角度较底,整枝情况良好的特点。具体见表1。

3.2杉松混交林可以改善林分的生态环境

杉松混交林混交林几乎均为复层林,复层林由于可以其受光面要比单层林明显的大,因而,对于阳光的吸收与利用率明确要比单层林高。根据观测,一般情况下,在11~14时,混交林的直射光大约比纯林要低13%~27%,林里面的散射光要比纯林高出17%~32%。混交可以明显降低夏季高温以及冬季低温对树木带来的损害。例如:每年的7月,为福建地区夏季高温其;根据观测,混交林与纯林地下20 cm位置的温度情况,发现混交林温度大约比纯林低出0.6 ℃~0.8 ℃,地表温度大约低出2.2 ℃~2.4 ℃,整体气温低0.3 ℃。混交林里每一个时期其气温变化幅度在11.5~12.2℃之间,杉树纯林的变化幅度则在11.8 ℃~12.0 ℃之间。

3.3杉松混交能减少病虫危害和蔓延

根据1978年某林场遭遇到的松梢螟灾害,马尾松纯林在灾害中受害率达到了52%,而距离不足百米的杉树、马尾松散生状混交林的受害率却只有16%左右。根据对本杉树、马尾松混合林的调查发现,马尾松纯林出现松瘤锈病的占比为47%,而杉树、马尾松混合林出现的发病率却只有4.4%,反映出混交林具有对减少病虫危害的作用。具体见表2。

3.4杉树、马尾松混交可以提高地力

杉树、马尾松混交能够有效改善林里面风力、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等生态因子,让林里面的温度提高,透气性更好,让林里面好气性菌类的繁殖能力提高,对于有机质的分解相当有利。同时,由于马尾松根系多,扎根较深,分布面广。一些疏伐或者是枯死之后的残根更容易地腐烂,形成多孔道,可以有效增强土壤的透气性,详见表3。林孔隙度混合林要比纯衫林大了7.4%,而比马尾松纯林则大了5.0%,PH值大了0.5~1.0,能够有效提高土壤里面的营养物质的积累,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凋落物存度要比杉树纯林厚了3.0~8.0 cm,要比松纯林厚了2.0~5.0 cm。土地里面的有机质高出了0.1~0.35%,因而,可以说明,混交林可以提高土壤的物理性状以及肥力。

4杉树和马尾松混交林营造技术

4.1杉松混交林的发展范围

马尾松为一种阳性的树种,在跟杉树进行混交过程中,大部分位于上层,能够喜欢阴凉的杉树成长初期起到有效的遮阴作用,对于杉树的发育与成长相当有利。所以,在福建省这种马尾松稳定、正常成长的地区,年均温在18.8 ℃,年降雨量起过1 000 mm,相对湿度大约在79%,一年日照总数超过1 800 h的地方都可以进行杉松交混林营造。

4.2林地的选择和整地

杉松混交在造林的时候应该选择于浅丘区的杂灌地或者是弃耕地上面,土壤应为酸性或者是微酸性的黄中壤、红黄壤以及紫色土。土层的厚度>30 cm,坡度应该<30 ̊,坡位应该在中部、中下部或者是沟谷地区最为适合。坡度<30 ̊的时候,可采用全垦,垦深高于25 cm;坡度在15~25 ̊的时候,可以使用带垦或者是筑台,带宽超过1 m。>25 ̊的坡地上面,可使用穴状整地方式,穴半径大约90 cm,深约70 cm,挖明穴的时候,可采取表土回填的方式。

4.3混交比例以及混交方式

在目的树种跟伴生树种的比例上面,需要按照立地环境的情况进行决定。例如一些气温高、风比较大,而且湿度较低,土层薄的地方,可以以松树为目的树种,杉木作为伴生树种,比例可使用9:1、8:2或者7:3;而在山坡中部或者是下部,沟谷地或者是深丘、土层较厚度大约在30 cm以上的地方,可以以杉木为目的树种,松树为伴到树种,比例可以为7:3、或者是5:5进行混交比较为恰当。坡中部到上部位置则可以使用小块状、带状混交,坡中及下部位置可以跟沟谷地通过以行状、带状或者是星状进行混交。

4.4造林时间以及初植密度

普通的地区杉树和马尾松同时进行栽植比较适宜,尤其是一些干燥的地区,可以先对松树进行栽种,经过1~2 a之后再种杉树。杉树和马尾松均使用1 a生壮苗,苗高度以>25 cm最为适合,租达到3 cm以上,于每上的11月到第二年的的2月底进行定植。在坡中部及上部位置进行栽植,其行距可以使用1.3×l.5 m或者是1.3×2.0 m;在坡中部或者是下部及沟谷地方进行栽植,则可以使用1.3×2.0 m或者是1.5×2.0 m的行距。

5杉松混交林的生态效益

5.1可以改善林分小气候环境

林木的成长与发育跟小气候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风力、光照、温度以及湿度便是四大主导因子。因为杉树混交林的林冠有着结构成层性以及镶嵌性,能够大大地降低了太阳的直接照射光,预防由于高温而对林木产生的损害;而且,林下散射光提高,可以确保林木光合作用所必须要的光照环境。

5.2杉松混交林可以有效改善林地环境。

在森林土壤里面,有机质的重要来自于树木的凋落物以及动植物的残体,而这些有机质的积累跟分解往往受到气候环境与有机质内在品质所影响。杉林是一种不换叶的植物,其枯枝落量相当少,同时也不容易被分解,杉松混交林里面,马尾松凋落物相对较多,可以有效改善林内的气候环境,让土壤微生物活动更为旺盛,推动有机物质的分解,同时增加分解速度和效率,对于矿质化的进行相当有利,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强土壤养分的自我调节作用,提高土壤的透气性。

5.3杉松混交林可以有效提高林分的抗风能力

杉树为一种较为怕风的树种,如一旦受到风害,便会导致生理干旱,主梢枯死,继而发生平顶分叉的情况,因而,在沿海地区的丘陵或者是山高风大的地区与马尾松等树种跟杉树进行混交,可以有效提高林分的抗风能力。由于马尾松这样的抗风能力较强的树种跟杉树进行混交之后,不仅可以直接阻挡风对杉树的造成的危害,同时又可以降低枝叶互相之间撞击而产生的的机械损伤,让杉树可以一直处于正常的生长发育状态之中。

参考文献:

[1] 曹汉洋,陈金林.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生产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0,(2).

[2] 胥清利.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碳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12,(4).

[3] 李丽红.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持水性和肥力特征[J].防护林科技,2012,(4).

endprint

摘要:文章对通过在福建地区建立杉树和马尾松营造混交林,同时与基本条件一致的杉林与马尾林纯林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杉树和马尾松混交林的营造技术以及效益。

关键词:松混交林;营造技术;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S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0-0066-02

1研究地区概况

杉树与马尾松混交林的试验地,位于我国的福建省,这一地区四季分明,夏季时间长,冬季时间较短,阳光充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为18.8 ℃,年均降雨量达到1 665.7 mm,年均降雨日约为179 d,年均相对湿度达到79%。土壤主要为山地红壤。

2研究方法

2.1混交测试

①以杉树、马尾松混两树种混合。②两者混合比例使用5:5,6:4与7:3的方式。初植株行距为1.3×1.7 m。③在栽种之后的每1 a均需要进行两次全面除草与松土,连续3 a。在林分郁闭之后的第二年,根据保存的株数,以30%的间伐强度产现成林疏伐。同时,在基本条件一致的地区栽种杉林与马尾松林作为对比。

2.2调查方式

按照地形可以划分成上、中、下三个不同部分,而且根据林分生长的优、中、劣设置样地。每一块样地的面积是30×30 m。针对这些样地里面的林木实行每木检尺,根据径级使用测高杆测出3~5株的树高,编制出林分树高曲线。每一个种类的样地选取一株平均木以及一株优势木,用作于实行树干解析,以探讨林木于不一样的立地类型上,每一个生育期间的发展情况。在杉、松平均木行之间挖土坑,以探讨根系发育的进步以及林地土壤情况。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混交林可以提升木材质量

在杉树与马尾松混合林中,其目的树种以及伴生树种里面的大径级的木占的比例明显要比纯林高,大约达到15%~50%。同时,这些大径木具有枝条小、分枝角度较底,整枝情况良好的特点。具体见表1。

3.2杉松混交林可以改善林分的生态环境

杉松混交林混交林几乎均为复层林,复层林由于可以其受光面要比单层林明显的大,因而,对于阳光的吸收与利用率明确要比单层林高。根据观测,一般情况下,在11~14时,混交林的直射光大约比纯林要低13%~27%,林里面的散射光要比纯林高出17%~32%。混交可以明显降低夏季高温以及冬季低温对树木带来的损害。例如:每年的7月,为福建地区夏季高温其;根据观测,混交林与纯林地下20 cm位置的温度情况,发现混交林温度大约比纯林低出0.6 ℃~0.8 ℃,地表温度大约低出2.2 ℃~2.4 ℃,整体气温低0.3 ℃。混交林里每一个时期其气温变化幅度在11.5~12.2℃之间,杉树纯林的变化幅度则在11.8 ℃~12.0 ℃之间。

3.3杉松混交能减少病虫危害和蔓延

根据1978年某林场遭遇到的松梢螟灾害,马尾松纯林在灾害中受害率达到了52%,而距离不足百米的杉树、马尾松散生状混交林的受害率却只有16%左右。根据对本杉树、马尾松混合林的调查发现,马尾松纯林出现松瘤锈病的占比为47%,而杉树、马尾松混合林出现的发病率却只有4.4%,反映出混交林具有对减少病虫危害的作用。具体见表2。

3.4杉树、马尾松混交可以提高地力

杉树、马尾松混交能够有效改善林里面风力、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等生态因子,让林里面的温度提高,透气性更好,让林里面好气性菌类的繁殖能力提高,对于有机质的分解相当有利。同时,由于马尾松根系多,扎根较深,分布面广。一些疏伐或者是枯死之后的残根更容易地腐烂,形成多孔道,可以有效增强土壤的透气性,详见表3。林孔隙度混合林要比纯衫林大了7.4%,而比马尾松纯林则大了5.0%,PH值大了0.5~1.0,能够有效提高土壤里面的营养物质的积累,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凋落物存度要比杉树纯林厚了3.0~8.0 cm,要比松纯林厚了2.0~5.0 cm。土地里面的有机质高出了0.1~0.35%,因而,可以说明,混交林可以提高土壤的物理性状以及肥力。

4杉树和马尾松混交林营造技术

4.1杉松混交林的发展范围

马尾松为一种阳性的树种,在跟杉树进行混交过程中,大部分位于上层,能够喜欢阴凉的杉树成长初期起到有效的遮阴作用,对于杉树的发育与成长相当有利。所以,在福建省这种马尾松稳定、正常成长的地区,年均温在18.8 ℃,年降雨量起过1 000 mm,相对湿度大约在79%,一年日照总数超过1 800 h的地方都可以进行杉松交混林营造。

4.2林地的选择和整地

杉松混交在造林的时候应该选择于浅丘区的杂灌地或者是弃耕地上面,土壤应为酸性或者是微酸性的黄中壤、红黄壤以及紫色土。土层的厚度>30 cm,坡度应该<30 ̊,坡位应该在中部、中下部或者是沟谷地区最为适合。坡度<30 ̊的时候,可采用全垦,垦深高于25 cm;坡度在15~25 ̊的时候,可以使用带垦或者是筑台,带宽超过1 m。>25 ̊的坡地上面,可使用穴状整地方式,穴半径大约90 cm,深约70 cm,挖明穴的时候,可采取表土回填的方式。

4.3混交比例以及混交方式

在目的树种跟伴生树种的比例上面,需要按照立地环境的情况进行决定。例如一些气温高、风比较大,而且湿度较低,土层薄的地方,可以以松树为目的树种,杉木作为伴生树种,比例可使用9:1、8:2或者7:3;而在山坡中部或者是下部,沟谷地或者是深丘、土层较厚度大约在30 cm以上的地方,可以以杉木为目的树种,松树为伴到树种,比例可以为7:3、或者是5:5进行混交比较为恰当。坡中部到上部位置则可以使用小块状、带状混交,坡中及下部位置可以跟沟谷地通过以行状、带状或者是星状进行混交。

4.4造林时间以及初植密度

普通的地区杉树和马尾松同时进行栽植比较适宜,尤其是一些干燥的地区,可以先对松树进行栽种,经过1~2 a之后再种杉树。杉树和马尾松均使用1 a生壮苗,苗高度以>25 cm最为适合,租达到3 cm以上,于每上的11月到第二年的的2月底进行定植。在坡中部及上部位置进行栽植,其行距可以使用1.3×l.5 m或者是1.3×2.0 m;在坡中部或者是下部及沟谷地方进行栽植,则可以使用1.3×2.0 m或者是1.5×2.0 m的行距。

5杉松混交林的生态效益

5.1可以改善林分小气候环境

林木的成长与发育跟小气候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风力、光照、温度以及湿度便是四大主导因子。因为杉树混交林的林冠有着结构成层性以及镶嵌性,能够大大地降低了太阳的直接照射光,预防由于高温而对林木产生的损害;而且,林下散射光提高,可以确保林木光合作用所必须要的光照环境。

5.2杉松混交林可以有效改善林地环境。

在森林土壤里面,有机质的重要来自于树木的凋落物以及动植物的残体,而这些有机质的积累跟分解往往受到气候环境与有机质内在品质所影响。杉林是一种不换叶的植物,其枯枝落量相当少,同时也不容易被分解,杉松混交林里面,马尾松凋落物相对较多,可以有效改善林内的气候环境,让土壤微生物活动更为旺盛,推动有机物质的分解,同时增加分解速度和效率,对于矿质化的进行相当有利,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强土壤养分的自我调节作用,提高土壤的透气性。

5.3杉松混交林可以有效提高林分的抗风能力

杉树为一种较为怕风的树种,如一旦受到风害,便会导致生理干旱,主梢枯死,继而发生平顶分叉的情况,因而,在沿海地区的丘陵或者是山高风大的地区与马尾松等树种跟杉树进行混交,可以有效提高林分的抗风能力。由于马尾松这样的抗风能力较强的树种跟杉树进行混交之后,不仅可以直接阻挡风对杉树的造成的危害,同时又可以降低枝叶互相之间撞击而产生的的机械损伤,让杉树可以一直处于正常的生长发育状态之中。

参考文献:

[1] 曹汉洋,陈金林.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生产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0,(2).

[2] 胥清利.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碳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12,(4).

[3] 李丽红.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持水性和肥力特征[J].防护林科技,2012,(4).

endprint

摘要:文章对通过在福建地区建立杉树和马尾松营造混交林,同时与基本条件一致的杉林与马尾林纯林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杉树和马尾松混交林的营造技术以及效益。

关键词:松混交林;营造技术;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S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0-0066-02

1研究地区概况

杉树与马尾松混交林的试验地,位于我国的福建省,这一地区四季分明,夏季时间长,冬季时间较短,阳光充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为18.8 ℃,年均降雨量达到1 665.7 mm,年均降雨日约为179 d,年均相对湿度达到79%。土壤主要为山地红壤。

2研究方法

2.1混交测试

①以杉树、马尾松混两树种混合。②两者混合比例使用5:5,6:4与7:3的方式。初植株行距为1.3×1.7 m。③在栽种之后的每1 a均需要进行两次全面除草与松土,连续3 a。在林分郁闭之后的第二年,根据保存的株数,以30%的间伐强度产现成林疏伐。同时,在基本条件一致的地区栽种杉林与马尾松林作为对比。

2.2调查方式

按照地形可以划分成上、中、下三个不同部分,而且根据林分生长的优、中、劣设置样地。每一块样地的面积是30×30 m。针对这些样地里面的林木实行每木检尺,根据径级使用测高杆测出3~5株的树高,编制出林分树高曲线。每一个种类的样地选取一株平均木以及一株优势木,用作于实行树干解析,以探讨林木于不一样的立地类型上,每一个生育期间的发展情况。在杉、松平均木行之间挖土坑,以探讨根系发育的进步以及林地土壤情况。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混交林可以提升木材质量

在杉树与马尾松混合林中,其目的树种以及伴生树种里面的大径级的木占的比例明显要比纯林高,大约达到15%~50%。同时,这些大径木具有枝条小、分枝角度较底,整枝情况良好的特点。具体见表1。

3.2杉松混交林可以改善林分的生态环境

杉松混交林混交林几乎均为复层林,复层林由于可以其受光面要比单层林明显的大,因而,对于阳光的吸收与利用率明确要比单层林高。根据观测,一般情况下,在11~14时,混交林的直射光大约比纯林要低13%~27%,林里面的散射光要比纯林高出17%~32%。混交可以明显降低夏季高温以及冬季低温对树木带来的损害。例如:每年的7月,为福建地区夏季高温其;根据观测,混交林与纯林地下20 cm位置的温度情况,发现混交林温度大约比纯林低出0.6 ℃~0.8 ℃,地表温度大约低出2.2 ℃~2.4 ℃,整体气温低0.3 ℃。混交林里每一个时期其气温变化幅度在11.5~12.2℃之间,杉树纯林的变化幅度则在11.8 ℃~12.0 ℃之间。

3.3杉松混交能减少病虫危害和蔓延

根据1978年某林场遭遇到的松梢螟灾害,马尾松纯林在灾害中受害率达到了52%,而距离不足百米的杉树、马尾松散生状混交林的受害率却只有16%左右。根据对本杉树、马尾松混合林的调查发现,马尾松纯林出现松瘤锈病的占比为47%,而杉树、马尾松混合林出现的发病率却只有4.4%,反映出混交林具有对减少病虫危害的作用。具体见表2。

3.4杉树、马尾松混交可以提高地力

杉树、马尾松混交能够有效改善林里面风力、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等生态因子,让林里面的温度提高,透气性更好,让林里面好气性菌类的繁殖能力提高,对于有机质的分解相当有利。同时,由于马尾松根系多,扎根较深,分布面广。一些疏伐或者是枯死之后的残根更容易地腐烂,形成多孔道,可以有效增强土壤的透气性,详见表3。林孔隙度混合林要比纯衫林大了7.4%,而比马尾松纯林则大了5.0%,PH值大了0.5~1.0,能够有效提高土壤里面的营养物质的积累,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凋落物存度要比杉树纯林厚了3.0~8.0 cm,要比松纯林厚了2.0~5.0 cm。土地里面的有机质高出了0.1~0.35%,因而,可以说明,混交林可以提高土壤的物理性状以及肥力。

4杉树和马尾松混交林营造技术

4.1杉松混交林的发展范围

马尾松为一种阳性的树种,在跟杉树进行混交过程中,大部分位于上层,能够喜欢阴凉的杉树成长初期起到有效的遮阴作用,对于杉树的发育与成长相当有利。所以,在福建省这种马尾松稳定、正常成长的地区,年均温在18.8 ℃,年降雨量起过1 000 mm,相对湿度大约在79%,一年日照总数超过1 800 h的地方都可以进行杉松交混林营造。

4.2林地的选择和整地

杉松混交在造林的时候应该选择于浅丘区的杂灌地或者是弃耕地上面,土壤应为酸性或者是微酸性的黄中壤、红黄壤以及紫色土。土层的厚度>30 cm,坡度应该<30 ̊,坡位应该在中部、中下部或者是沟谷地区最为适合。坡度<30 ̊的时候,可采用全垦,垦深高于25 cm;坡度在15~25 ̊的时候,可以使用带垦或者是筑台,带宽超过1 m。>25 ̊的坡地上面,可使用穴状整地方式,穴半径大约90 cm,深约70 cm,挖明穴的时候,可采取表土回填的方式。

4.3混交比例以及混交方式

在目的树种跟伴生树种的比例上面,需要按照立地环境的情况进行决定。例如一些气温高、风比较大,而且湿度较低,土层薄的地方,可以以松树为目的树种,杉木作为伴生树种,比例可使用9:1、8:2或者7:3;而在山坡中部或者是下部,沟谷地或者是深丘、土层较厚度大约在30 cm以上的地方,可以以杉木为目的树种,松树为伴到树种,比例可以为7:3、或者是5:5进行混交比较为恰当。坡中部到上部位置则可以使用小块状、带状混交,坡中及下部位置可以跟沟谷地通过以行状、带状或者是星状进行混交。

4.4造林时间以及初植密度

普通的地区杉树和马尾松同时进行栽植比较适宜,尤其是一些干燥的地区,可以先对松树进行栽种,经过1~2 a之后再种杉树。杉树和马尾松均使用1 a生壮苗,苗高度以>25 cm最为适合,租达到3 cm以上,于每上的11月到第二年的的2月底进行定植。在坡中部及上部位置进行栽植,其行距可以使用1.3×l.5 m或者是1.3×2.0 m;在坡中部或者是下部及沟谷地方进行栽植,则可以使用1.3×2.0 m或者是1.5×2.0 m的行距。

5杉松混交林的生态效益

5.1可以改善林分小气候环境

林木的成长与发育跟小气候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风力、光照、温度以及湿度便是四大主导因子。因为杉树混交林的林冠有着结构成层性以及镶嵌性,能够大大地降低了太阳的直接照射光,预防由于高温而对林木产生的损害;而且,林下散射光提高,可以确保林木光合作用所必须要的光照环境。

5.2杉松混交林可以有效改善林地环境。

在森林土壤里面,有机质的重要来自于树木的凋落物以及动植物的残体,而这些有机质的积累跟分解往往受到气候环境与有机质内在品质所影响。杉林是一种不换叶的植物,其枯枝落量相当少,同时也不容易被分解,杉松混交林里面,马尾松凋落物相对较多,可以有效改善林内的气候环境,让土壤微生物活动更为旺盛,推动有机物质的分解,同时增加分解速度和效率,对于矿质化的进行相当有利,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强土壤养分的自我调节作用,提高土壤的透气性。

5.3杉松混交林可以有效提高林分的抗风能力

杉树为一种较为怕风的树种,如一旦受到风害,便会导致生理干旱,主梢枯死,继而发生平顶分叉的情况,因而,在沿海地区的丘陵或者是山高风大的地区与马尾松等树种跟杉树进行混交,可以有效提高林分的抗风能力。由于马尾松这样的抗风能力较强的树种跟杉树进行混交之后,不仅可以直接阻挡风对杉树的造成的危害,同时又可以降低枝叶互相之间撞击而产生的的机械损伤,让杉树可以一直处于正常的生长发育状态之中。

参考文献:

[1] 曹汉洋,陈金林.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生产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0,(2).

[2] 胥清利.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碳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12,(4).

[3] 李丽红.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持水性和肥力特征[J].防护林科技,2012,(4).

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效益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软件系统的研建1)
森林生态效益似乎不相关模型及其应用1)
生态效益及其特性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灰色关联投影理论在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估中的应用
ISO发布生态效益评估新标准
大兴安岭年创生态效益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