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滨水带绿地的环境设计

2014-09-23迟慧姜昊夫

吉林农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艺术性绿地设计

迟慧+姜昊夫

摘要:城市滨水带是城市中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特定区域,属于城市公共绿地的范畴。在园林绿化中,对于滨水带的设计,一定要结合地理环境特点,从实际出发,在和谐统一的原则下进行。本文从城市滨水带绿地的总体设计理念、规划设计原则及设计应用方面论述了滨水带绿地环境设计要点。

关键词:滨水带;绿地;设计;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 S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3-77-1滨水带绿地是城市的生态绿廊,由于处于水边,所以并不是所有城市都有这样的水带而是一些有水城市特有的景观带,属于稀有资源,它一般位于城市河道两侧或河道中间陆地上。根据水域的分布特点,用人工造景或人工结合自然、仿造自然等手段,营造出的一种城市绿地景观, 经过设计,尽可能符合城市生态、文化、景观等要求,有效利用城市河滨的零碎块状或条状的土地资源。

1城市滨水带绿地环境的总体设计理念

1.1巧立创意主题

巧立创意主题是园林规划的基本理念。好的创意主题可以使绿地建设具有深刻的文化艺术内涵,充满历史文化艺术寓意,表达出深刻的情趣和意境。这就要求创意理念情景交融、规划设计巧于构思、富有动人的艺术感染力和构图造型。

1.2因地制宜

滨水带绿地的主要特点就是临近水体,因此,在进行城市滨水带绿地环境设计时,应该充分利用滨水绿地复杂多变的地形条件,因地制宜、构园得体,可以创造出很美的景观。

1.3精于体宜

在进行城市滨水带绿地的环境设计时,应该注意滨水绿地的景物与其所处的空间环境存在的比例构图关系。空间尺度的大小决定景物体量的大小。如长乐郑和广场的郑和雕像通高14.5米,用以体现人物的伟大,同样是人物塑像,用于公园雕塑园的人物塑像就要求和真人大小尺度相当,以体现亲近的意境要求。

2 城市滨水带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2.1 突出城市滨水带的生态性原则

植物是园林绿化中的重要组成,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绿化的水准、设计的水平都要靠植物的分布、造型、组合来体现。植物是滨水带绿地设计的关键所在,在弥补城市生态环境营造方面,是重要手法之一,是不可或缺的。在配置植物时,要从植特的生态、综合方面考虑,科学、合理、多角度进行布局搭配,水域之中要配置浮水植物,陆地上要有喜水植物或景观植物,要常叶、落叶植物合理配置,乔木、灌木、地被、水生植物有序错落,各种特性的植物在配置时,要在统一的前提下,有机组成一个整体,人在其中或是远眺近观,都和谐自然,组成一个完美的城市生态环境。

2.2体现城市滨水带的景观艺术性原则

城市滨水带绿地的植物在配置时,要注意生态习性的搭配,同时还要考虑各种不同植物在色彩、层次上的合理配置,要体现景观的艺术性,并不是简单的罗列,要体现出设计巧妙而不突兀,匠心独运而不生硬,线条过度要自然统一,棱角衔接要连贯成一体,色彩搭配要渐近互映。在植物的高与低、常绿与落叶、孤植与地被等方面都要加以考虑,要形成整齐统一又各具形态,色彩鲜明又相季而变,在植物的形态感、大气感、整体艺术感着力体现,创造城市滨水带绿地环境景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3滨水景观中绿化设计的应用

绿化设计是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现代景观设计倡导人与自然和谐,以生态为主题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而生态的根本则是植物的应用。

3.1水边植物的应用

水边植物的作用在于丰富岸边景观视线、增加水面层次、突出自然野趣。在北方,常植垂柳于水边,或配以樱花,或栽几丛月季、蔷薇、迎春、连翘,春花秋叶,韵味无穷。可用于北方水边栽植的还有旱柳、栾树、枫杨,以及一些枝干变化多端的松柏类树木。

3.2道路绿化的应用

乐山近水是人的天性,在滨水带绿化中,滨水带中的道路是必不可少的,在道路绿化中,滨水游憩绿地的设计,现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设计滨水游憩绿地时,也要考虑具体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根据地势来进行科学的设计,可以根据情况采用自然式布置和规则式布置,一般对于地势起伏大、岸线曲折,变化较多的地段,采用自然式布置,基本以树丛为主布置绿化带,常绿、落叶结合,高低呼应、疏密相间,多样而协调。而对于地势相对平坦,水岸较整齐的绿地,可以采用规则式布置,以草地、花坛为主要元素进行布置,配置一些孤植或对称的乔木。

3.3建筑小品绿化的应用

在绿化中,要特别注意一些建筑小品的应用,但在应用小品时,要力求选择一些能对建筑小品起到突出、衬托效果的植物,尽可能通过植物的配置衬托小品本身的主旨和精神内涵。通过植物和小品的相互映衬,在不同环境背景下,体现小品的特殊作用和意义。例如,冰裂纹铺地象征冬天的到来,在铺装周围的绿地区域中选择冬季季相特征的植物种植能够呼应小品的象征意义,如冬季开花的蜡梅、梅花,常青的松柏类、竹类植物,与冰裂纹铺地一起可以起到彼此呼应、相互融合体来现景观所要表现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吴周.城市滨水带绿地景观设计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7,(20):61-63.

[2]潘珂.城市绿地环境设计与城市安全关系研究综述[J].山西建筑,2009,(7).

[3]王立国,张维建,赵胜莉.浅议城市滨水带绿地环境设计[J].科技信息(园林与设计),2007,(25):264-265.

作者简介:迟慧,本科学历,沈阳市北陵公园管理中心,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绿化。

网络出版时间:2014-6-1715:38:44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2.1186.S.20140617.1538.002.html

endprint

猜你喜欢

艺术性绿地设计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走进绿地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