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二元经济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

2014-09-23谢振园李灵敏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蒙东劳动生产率内蒙古

谢振园,李灵敏

(1.内蒙古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2.内蒙古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二元经济结构在我国由来已久,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由此造成的区域差异在全国范围而言都是非常显著的,特别是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属于西部地区,再加上内蒙古本身东西狭长的的空间经济地理格局,区域差异在二元经济结构方面的体现上分外明显.内蒙古少数民族众多,为确保民族地区的稳定繁荣和谐,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就必然要减弱二元结构刚性,实现协调发展.所以,研究内蒙古二元经济结构的区域差异是非常有必要的.国内外学者对二元经济结构以及二元经济结构与区域差异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他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探讨全国范围内东中西部差异以及重庆、陕西、山东等地区内部发展的不协调.其中关于内蒙古的文章多是把二元经济结构与区域差异分开研究或者是把内蒙古放在全国范围内来分析.针对内蒙古区域发展的严重失衡,本文从二元经济结构的视角来分析内蒙古东中西部的区域差异.

1 二元经济结构度量指标的选取

二元经济结构,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发达的工业生产部门与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部门同时并存的经济现象.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表现非常突出.度量二元经济结构常用的指标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劳动生产率、恩格尔系数、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反差系数等指标.本文选取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反差系数这三个指标来分析内蒙古内部的区域差异.

比较劳动生产率,等于某国或地区该产业总收入的相对比重与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之比.正常情况下,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小于1,非农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大于1,农业部门的比率低于非农部门的比率.一个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越低,则此部门产值与劳动力的比值越小.

二元对比系数以比较劳动生产率为基础,等于农业与非农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值.因为在比值上工业部门大于农业部门,所以二元对比系数一般介于0~1之间.其值为0时,经济的二元性最大;其值为1时,经济的二元性消失,此时为完全的一元经济结构.

二元反差系数,是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或工业部门两个部门的产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差的绝对值.它是对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化的综合测度指标.在理论上,其数值的大小也是介于在0~1之间.当值为1时,经济的二元性达到最大,二元经济结构最为显著;当值为0时,为一元经济,经济的二元性不复存在.

2 内蒙古二元经济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

内蒙古版图东西狭长,至今为止对于蒙东、蒙中、蒙西没有绝对的界定.本文采用所有划分方法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即通辽、赤峰、呼伦贝尔、兴安盟、锡林郭勒为蒙东地区;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包头归为蒙中地区;蒙西地区则为余下的乌海、巴彦淖尔和阿拉善.

众所周知,内蒙古资源丰富,鄂尔多斯、阿拉善盟等得益于丰富的资源,连续几年人均生产总值都排名在全国前十.2011年,鄂尔多斯人均生产总值为163012元,兴安盟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19458元,两市相差143554元;2010年两市相差121906元.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内蒙古贫富差距有拉大的迹象.从整体上来说,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明显高于东部.虽说随着区域的发展,必然导致区域差异的产生,区域发展很难协调一致.但差异的加剧,不利于内蒙古整体的发展,更不利于边疆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更难实现内蒙古富民强区的目标,也有悖于“8337”发展思路.通常来说,区域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区域内部经济的二元性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人均收入越高的区域,经济越发达,二元经济结构越不明显;人均收入越低的区域,经济越不发达,二元经济结构也较为明显.

首先,我们先选取蒙西、蒙东、蒙中这三个区域最基本的数据,计算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果如下(表1).

表1 2000—2011年内蒙古及三大区域两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2000年到2011年这十二年的时间里,内蒙古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是递减的,虽然三大区域在递减过程中有略微的波动,但整体还是比较稳定的下降趋势.比较三大区域的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不难发现,从高到底依次为蒙东、蒙西、蒙中.非农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虽然波动幅度相对农业部门的大了些,但内蒙古总体是上升趋势.其中:蒙东地区的上升幅度要大于蒙中和蒙西地区的下降幅度.具体来说,在整体上,内蒙古2011年的非农比较劳动生产率比2000年非农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了0.1124;蒙东地区2011年的非农比较劳动生产率比2000年的上升了0.1881;蒙中地区下降了0.0879,蒙西地区下降了0.4030.综上,农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在蒙东地区呈下降趋势,非农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虽然波动中有升有降,但趋势还是上升的.这说明,蒙东地区的二元经济结构不断加剧,蒙东的发展处于加剧时期.蒙中与蒙西地区的农业和非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都是下降趋势,意味着蒙中与蒙西这两个区域的二元经济结构弱化,有变小的趋势.

其次,对比三大区域的二元对比系数(图1).从图1可以看出:整个内蒙古的二元对比系数呈减小趋势,意味着两部门的差距在拉大,二元结构越来越突出.蒙东地区的二元对比系数虽然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后有了一个明显的升高一个大的波动,经济的二元性弱化很多,但总体上仍然是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0.3952下降到2011年的0.1804,下降了21.48%,二元经济结构是变得越来越显著.蒙中地区与内蒙古整体趋势基本一致,都是下降的,从2000年的0.3073下降到2011年的0.1381,下降了16.92%.蒙西地区有升有降,以降为主流,从2000年的0.1834下降到2011年的0.1580,下降了2.54%.三大区域二元对比系数的下降幅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蒙东、蒙中、蒙西.在这十二年的时间里,蒙东二元经济结构的扩大比重比蒙中大,蒙中比蒙西大.

图1 二元对比系数

图2 二元反差系数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二元反差系数(图2).二元反差系数的意义不像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二元对比系数的意义那么直接和明晰[1].从图2可以明显的看出,蒙中和蒙西的二元反差系数是下降趋势,经济的二元性在弱化.蒙东的二元反差系数虽有波动,总体上仍是上升趋势.由于上升的幅度超过了蒙西和蒙中的下降之和,因而也拉动了内蒙古整体二元反差系数的上升,表现出来的是蒙东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的显著性在增强.

3 缩小内蒙古二元经济结构区域差异的对策与建议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区域经济差异.其中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的自然禀赋条件.蒙中和蒙西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较快.而蒙东地区有发展农业和林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农业部门比较发达.由先天不足造成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区域差异上,蒙东的二元经济结构最为显著.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是区域差异变化的根本原因[2],二元经济结构又是导致区域经济不均衡增长的重要原因.缩小二元经济结构在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的差异,需要我们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积极加快二元经济结构转化.

首先,对内蒙古的发展战略作出调整.近来来,蒙中和蒙西有了长足发展,蒙中也被誉为整个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金三角”.蒙中在空间地理位置上处于内蒙古中部,但协调作用发挥不够,特别是对蒙东地区,没有产生太大的带动作用.政府在区域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其制定的发展战略应做出新的调整,统筹这三大区域的规划.要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3].加大对蒙东地区的投资,对农牧林业的补贴;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对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扩展产业链;同时,政府要注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农牧业得以发展的天然优势.

其次,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这也是改善二元经济结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城乡一体化作为一个理想的经济社会现代化目标,对于现实中国而言,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中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面临着三大难题:户籍、土地、资金.内蒙古各个区域也都一样.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握城乡统筹发展机遇,深化城乡二元经济改革,逐步实现城乡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一体化,从而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迈入新的阶段,实现经济由二元向一元的转变.

总之,区域间二元经济结构的弱化和“消胀”[4],既需要上层体制的改革,发展思路的转变;也需要区域自身的努力,特别是针对蒙东地区、牧区.牧区的低城镇化率而且提高速度缓慢,被认为拖累了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进度[5],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灵活采取合理的政策,做到农牧区,蒙东中西协调发展.

〔1〕段禄峰,张鸿.城乡一体化视域下的西安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解析[J].生态经济,2011(8):73~76,80.

〔2〕欧向军,陈修颖.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 异成 因 分 析[J].经 济 地 理 ,2004,24(3):340-342.

〔3〕迟福林,等.转型中国——中国未来发展大走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28.

〔4〕钱德元,滕福星.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区域差异化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3(4):65-69.

〔5〕厉以宁.牧区城镇化的新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9(1):5-10.

猜你喜欢

蒙东劳动生产率内蒙古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可爱的内蒙古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基于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协同发展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
爱在内蒙古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基于风险评估的蒙东电力外送串补方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