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响水镇提高玉米产量的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法

2014-09-23刘宏伟

吉林农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技术玉米品种

摘要:玉米是响水镇主要农作物,但由于障碍因素导致产量降低,影响收入。合理选择玉米品种、肥料品种和施用肥料等各项技术综合配套实施,才能夺得玉米高产,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玉米;品种;技术;综合实施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3-31-11响水镇玉米生产现状

全镇耕地面积为17.8万亩,其中坡度小于3度的面积为13.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6%;坡度3~7度的面积为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3%;坡度7~15度的面积为1.2万亩,占耕地7%;坡度大于15度的为0.5万亩,占耕地3%。玉米面积占95%以上,单产多年在650公斤/亩左右,与全市玉米单产700公斤/亩相差50公斤/亩。通过技术提高,将会提高玉米产量。

2玉米生产障碍因素

2.1品种选择

玉米品种是玉米产量的决定性因素。当前正处于玉米品种从前几年的稀植大穗向高密度种植的转变时期,农民群众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个转变的实质,还在坚守着大棒、大穗一定增产的观念,如果不突破这一瓶颈很难使玉米产量再上一个台阶。

2.2肥量问题

肥料是庄稼的粮食,多补充就一定会有好的回报,孰不知当肥料施用量达到一定量时,在受到品种、气候、土质和农艺等多方面的影响,产量也不会有较大的提高,因此单一依靠增施肥料达到增产的目的是不正确的。

2.3施肥方法

在施肥技术上,主要是一次性施肥,春季农田起垄时一次性把玉米整个生育期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施到垄底做底肥,达到了省工、省时的目的,利用闲暇时间进城务工等或做一些其他的劳务,增加收入。然而却由于玉米生长后期脱肥等因素造成产量不高,影响玉米产量和种植业收入。

2.4种植密度

当前正值玉米稀植品种向密植转型时期,部分农民对选择高密度品种和高密度种植认识不足,甚至还有一定的抵触行为。认为只有遵循多年的生产经验,不管采用什么品种,种植密度变化应该不会太大,不去充分认识品种特性等技术指标,始终遵循老的种植方式,影响着产量的提高。

2.5种、肥技术脱离

良种、优肥和合适的土壤水分,是增加粮食产量的主导因素,在土壤水分适应的前提下,如果优良品种不能根据品种特性进行合理施肥,也不会收到良好的产量效果。

2.6掠夺式经营

每产出一定量的粮食,就必须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有机、无机养分,如果不能得到充分的补充,一定会影响以后的玉米生长。现在人们对无机养分的补充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但对有机养分认识还是不足,认为不补充有机养分也一样会得到较高的产量。这样必然造成土壤对有机养分的蓄存能力的降低,使施入土壤中的有机养分大量流失,降低肥料利用率,影响玉米对养分的有效吸收。

3解决方法

3.1 选择稳产、高产、密植品种

对品种选择进行改革,从实际出发,快速实现品种选择上的转变。根据响水镇多年的气象条件分析,水分和光照应该能够满足适宜生育期内的玉米生长期的需求,所以在生产中应当选择种植高密度、高产的适应品种。

3.2按需施肥

产量越高,从土壤中带走的养分就越多,需要补充的营养物质就越多,没有足够的养分作为玉米生长的后盾,玉米产量是不会有所提高。要改变施肥方法,恢复到底肥、口肥、追肥和补肥的施肥方法上来,保证全生育期的养分供给。

3.3合理密植

各个玉米品种的生理特性不同,必须根据其特性进行合理密植,在种植中必须达到品种特性所需的密度时才能取得最佳产量。如果违背了自身特性,就不能达到最佳效果。

3.4 培肥地力,提高有机质含量

为了杜绝掠夺式经营,必须对土壤进行培肥。采用秸秆、根茬还田和施用有机肥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保肥蓄水能力,保蓄较多的有机营养物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

3.5 技术综合配套

各种技术是相互关联的,单一使用一项技术,玉米产量不会有较大的提高,只有进行综合配套实施,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刘宏伟,中专学历,公主岭市响水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技术玉米品种
收玉米啦!
品种选育彩版
种什么品种好?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种什么品种好?
最饱满的玉米
新陆早52号(硕丰165)品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