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洪县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2014-09-23罗时松曾凡文邓先才

吉林农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农业生产对策

罗时松+曾凡文+邓先才

摘要:射洪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是具有川中农业资源典型特点的农业大县,全县人口10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0万左右。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射洪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迅速增长,主要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当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经营出现“三化现象”,即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土地产出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农业;生产;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3-18-11农业生产现状

1.1 农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当前农业从业人员形成了以老人、妇女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队,有将近80%的务农人员在50岁以上且文化程度低下。据调查,全县农务人员平均年龄为59.6岁,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达80%以上。

1.2 农村土地利用情况

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长年在外,家中的农田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原本肥沃的土地现在变得异常贫瘠,杂草从生,土壤也因年久未翻变得异常坚硬,耕地质量严重下滑。

1.3 农业收入所占家庭总收入比重

射洪县是劳务输出大县,近八成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家庭收入主要以务工收入为主,占家庭总收入70%以上,农业生产由于劳动力投入大、成本较高、效益较低等特点,农民积极性不高,农业收入比重不足30%。

2原因分析

2.1 田块小而散

丘陵区地势复杂,耕地地块小而分散,一户农民有几块甚至十几块耕地,耕地面积1分到1亩不等,加之田埂、道路不便,机械下田困难,导致农业生产劳动力成本较高。

2.2 进城务工人数不断上涨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进城务工以其低成本、高收入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放下锄头,加入到农民工队伍中,据调查,射洪县平均每10个农民中有5个在外务工,在这些农民工中以20~40岁的青壮年为主,而剩下的多为50岁以上的老人及妇女,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2.3 先进技术难以生根

射洪县农业务农人口文化水平低,多为小学以下学历,这些农民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先进农业技术在农村难以生根。技术接受能力不高,影响了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标准提升,最终影响到农民收入。

2.4农业生产高投入低回报

丘陵地区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滞后,村落切割分散,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薄弱,地势不平整、水系不配套、道路不通畅、设施不健全,使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加大了农业生产的风险和难度,发展生产的艰巨性、复杂性及发展成本均高于其他地区。

3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农业开发投入政策,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高产创建项目等,通过田型调整,完善农村路网、渠网、电网建设,将小田块整合成大而规整的大田块,尽快改变农村交通、水利基础、电力设施落后的状况。

3.2 抓好农民生产技能培训

利用科技“四下乡”、专家讲座和阳光工程培训活动平台对务农人员定期开展技能培训,邀请农技专家进行技术讲解和现场指导,为农民提供现代农业适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现代农业生产技能。

3.3 大力推进机械化进程

应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推广适宜丘陵区特殊地理条件的小型农用机械,不断提高当地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尽量减少人工作业,逐步消除土地撂荒现象。

3.4 依法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放活土地使用权,允许农民通过转包、租赁、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推进土地向农村种养能手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生产经营,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

3.5 培养新型农业服务主体

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业服务机构,为种植业提供产前机耕、除草,产中组织专业采收队伍,产后装运清洗等全方位服务,为农业解除发展产业缺设备、缺人力、缺技术等后顾之忧。

作者简介:罗时松, 射洪县农业局,农艺师,研究方向:土壤肥料。

猜你喜欢

农业生产对策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诊错因 知对策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对策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