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风给海南橡胶带来什么样的思考

2014-09-23邢民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4年8期
关键词:农垦热带橡胶

邢民

农业部农垦局副局长胡建峰到海南农垦视察灾情时强调指出:“台风给我们带来困难,也带给我们警惕和思考”。笔者认为,台风到底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思考,这个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一直是海南农垦探究的热点话题,至今已有40多年之久,但到目前为止,答案依然不清晰,还在持续探索之中。

40多年来,海南农垦曾经做了多种探索,首先在种植规格和方式上进行过多种尝试,例如:宽行的“双龙出海”、“四株丛裁”、在每亩33-36株的前提下调减株距,扩大行距等,这些尝试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是围绕着抗风展开,但实践效果都不太好。目前留下来继续探索的就是在株行距上,如何因地制宜地摆正间作物种的生存位置,找到一个合理的种植模式。目标林下利用主要集中在橡胶定种后的3-4年,如种木薯、香蕉、甘蔗等,至于开割胶园的林下利用的种植模式还没有真正破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对胶林“宽行间种”林下经济作物进行了深入研究,虽然橡胶株数、胶水产量有所减少,但加上林下经济作物的收益,土地的整体产出率有很大提高,特别是遭遇台风风害之后,橡胶恢复生产需要几年时间,间种作物却能保障职工灾后的生活收入。这或许是海南橡胶风灾后必须优先思考的主要问题。

国外集中研究和推广胶木兼优品种,而且已经取得方向性的突破,连印度目前橡胶每公顷产量为1 800 kg居全球第一的国家,也在研究和推广胶木兼优品种方面仅次于马来西亚,并进入推广阶段。马来西亚早期研发的RRIM-2025新品种,经测试投产5年每公顷产量达到2 400 kg,单株胶树积木超过2 m3,更新时,光木材收入就相当于投资的4-5倍,优势让人垂涎欲滴,但海南台风多,树大招风,只能望“优”兴叹。台风形成的制约,人力的无穷终究斗不过自然的莫测,迫使海南在橡胶品种选择上回归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培育的品种。该院橡胶研究所针对海南特殊的气候条件,培育出热研7-33-97橡胶新品种,已经在海南大面积推广,每公顷产量超过1 500 kg。该品种已成为海南省民营胶的首选品种,比目前当家的PR-107产量高出40%以上。近几年民营胶单产高于农垦胶,其中的一个原因或许是7-33-97品系陆续扩大投产所致。海南岛大面积种植橡胶,是因为中国热带资源稀缺和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封锁逼成的。目前种植面积达到54万hm2,产量达到42万t,而且正在以每年1.67万-2.00万hm2的发展速度推进,至2020年或许种植面积达到66.67万hm2的目标就可以实现。必须清醒地看到,橡胶本身的低产出率,只及芒果的1/10,只及一般瓜菜的1/5,可以说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但橡胶毕竟是海南热带农业的一大产业,产值约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10%,而且是生产周期长达30多年的长期作物,总不能因目前价格下跌导致产出率低而轻易废弃,而应该在林下间作方面多加思考。全省现有54万hm2橡胶,如果林下利用率达到40%,就可以增加20多万hm2间种作物,比海南农垦目前拥有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还要大出6.67万hm2,这是海南省农业发展必须勇敢面对和深入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海南天然橡胶生产业主应对台风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海南农垦从20世纪70年代东平农场在胶园行间间种巴戟就开始林下利用的探索,到后来大面积间种茶叶、益智、木薯、香蕉、养鸡等项目,时间已经超过40年,期间应该说对林下利用问题的探讨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而且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初步效果。但几乎都是适用于苗期的间种,在开割胶园林下利用方面,由于在胶园种植模式上没有取得大的突破,没有给林下间作物留下必要的生存空间,制约了林下经济的发展。在探索过程中,始终摆不脱每亩种植36株橡胶的老框框,导致在“宽行间种”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从这一点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宽行间种”研究就有更高的价值。特别是橡胶市场开放20多年来,市场变化使橡胶价格高低之差多达7倍的情况下,当胶价跌至谷底时,没有林下间种作物收入的必要补充,橡胶生产业主经营就陷入了困境。其出路只能根据省情做出决断,合理布局橡胶与间种作物的比例,积极推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宽行间种”的经验,这才是灾后思考的主题。

猜你喜欢

农垦热带橡胶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热带风情
热带的鸟儿
自制橡胶骨
农垦国有土地直接纳入不动产登记明年底将基本完成确权发证
热带庭院
印度橡胶进口量减少,国内橡胶供需不平衡
热带小鸟
印度橡胶产业要求撤销进口橡胶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