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摔跤女运动员赛前训练及茶多糖干预期生理生化及血液流变指标的监测研究

2014-09-22孙红梅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摘要:目的:跟踪监测中国跤女运动员赛前训练期血液生理生化和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茶多糖干预效果。方法:中国跤女运动员20名,分为安慰剂组和茶多糖组,进行4周赛前训练,每天睡前1小时分别温开水冲服剂量为10 mg/kg体重的安慰剂和茶多糖,测试赛前训练前1天、第1、2、3、4周赛前训练结束时生理生化及血液流变性指标。结果:第1周赛前训练结束CK、LDH、AST、ALT、C及BV、PV、HRD、RCA、VR、TK、PAdT、PAgT明显上升,RBC、HCT、HB、T、T/C明显下降;第2周赛前训练结束时CK、LDH、AST、ALT、C及BV、PV、HRD、RCA、VR、TK、PAdT、PAgT开始回落,RBC、HCT、HB、T、T/C开始回升,并持续到第3、4周赛前训练结束时;安慰剂组第3、4周赛前训练结束时各指标保持相对稳定,周间差别不显著,各指标基本都差于赛前训练前,茶多糖组第3、4周赛前训练结束时各指标呈现良性发展趋势,周间差别显著,各指标基本都优于赛前训练前。结论:中国跤女运动员赛前训练期的身体机能状态与赛前训练前尚有差距,应注意营养和休息调整。茶多糖干预可促进赛前训练期RBC和HB合成;保护骨骼肌、心肌和肝脏免受损伤;改善机体代谢状态和血液流变性,促进和加快身体机能恢复。

关键词:中国式摔跤;赛前训练;茶多糖;生理生化指标;血液流变指标

中图分类号:G80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4)04-0052-06

Abstract:Objective: To monitor female Chinese-style wrestling athletes physiological, biochemical and hemorheological indices and the effect of tea polysaccharide on their physical condition during pre-competition training.Methods:20 elite Chinese-style wrestling athlet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placebo group and tea polysaccharide group. The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took placebo and tea polysaccharide at a dose of 10 mg/kg body weight 1 h before going to bed every day during 4 weeks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The physiological, biochemical and hemorheological indices were tested during pre-competition training.Results:The indices of CK, LDH, AST,ALT,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优秀中国跤女运动员20名(健将8名,一级12名),随机双盲分为安慰剂组和茶多糖组,具体见表1,组间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受试者健康状况良好,无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无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重大疾病,半年内未服用过抗氧化药物或补剂。向受试者介绍实验过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实验。

1.2实验方法

1.2.1训练及茶多糖补充方案

2013年中国式摔跤俱乐部赛前对受试者进行4周赛前训练监测。安慰剂组和茶多糖组均按计划进行正常训练,上午1.5小时身体素质训练,下午1.5小时专项技术训练,每周训练6天,周日休息调整,共计4周。参照武汉联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糖正茶多糖胶囊的推荐服用剂量,实验期间安慰剂组和茶多糖组受试者每天睡前1小时分别口服剂量为10 mg/kg体重的安慰剂和茶多糖。其中安慰剂成分为淀粉;茶多糖由郑州冠荣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通过药学分析其不含违禁成分。实验人员监督受试者在其公寓完成安慰剂和茶多糖服用。

3分析讨论

3.1赛前训练及茶多糖干预对中国跤女运动员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1.1赛前训练及茶多糖干预对中国跤女运动员氧运输系统的影响

RBC、HB、HCT三指标能客观地反映血液携氧能力和蛋白质营养状况。一般三指标越高,血液携氧能力和蛋白质营养越好,有利于有氧代谢能力增强和运动水平提高。安慰剂组中国跤女运动员第1周赛前训练结束时,RBC、HB、HCT降低,但下降幅度均未超过10%,提示此期运动员对赛前训练的负荷量和强度尚未完全适应,这可能与运动导致红细胞溶血增多,部分血红蛋白用于合成肌肉蛋白和新生红细胞,导致暂时性运动性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有关[5]。

HB水平降低是大运动量的早期反应,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身体对运动量适应时,HB浓度逐渐回升,机能改善、运动能力提高,此时运动员参加比赛一般成绩较好;但若HB仍未回升,运动员比赛成绩大多不好甚至明显下降。安慰剂组中国跤女运动员第2周赛前训练结束时RBC、HB、HCT已开始回升,但直到第4周赛前训练结束RBC、HB、HCT尚未恢复到赛前训练前水平,运动员尚需注意休息调整和营养。茶多糖组中国跤女运动员RBC、HB、HCT水平均比同时相安慰剂组明显提高,第4周赛前训练结束时已超过赛前训练前水平,且运动员在实战训练中的对抗持久力、进攻速度及相邻两次进攻的连贯性、真假动作的衔接以及动作成功率等均比安慰剂组同时相明显提高,提示茶多糖补充可提高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加快其对赛前训练的适应速度和程度,改善身体机能状态。茶多糖属于糖蛋白,含有多种氨基酸和铁元素,可作为原料促进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同时,茶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1-2],可抑制膜结构脂质过氧化发生,避免自由基对红细胞膜损伤,保护红细胞膜及膜骨架完整,减少HB流失。

3.1.2赛前训练及茶多糖干预对中国跤女运动员血清酶学指标的影响

中国跤女运动员赛前训练多爆发力和力量素质训练,骨骼肌易因牵拉导致机械性损伤,使血清CK和LDH活性升高[6],故血清CK和LDH作为中国跤女运动员调整赛前训练强度、评价赛前训练效果、评定肌肉承受负荷刺激及了解骨骼肌微细损伤的依据非常有效[5]。训练良好的运动员大强度或持续长时间训练后血清CK和LDH一般24小时恢复,若恢复明显减慢或几天才恢复,预示运动员机能和竞技状态较差。安慰剂组中国跤女运动员第1、2周赛前训练结束时血清CK和LDH值明显高于赛前训练前,且远高于临床正常值(CK0-145U/L、LDH 135-215U/L)上限,提示此期持久的力量和爆发力训练对运动员机体产生较大刺激,肌细胞出现应激性机械损伤,骨骼肌机能恢复较慢,竞技状态较差,第3、4周赛前训练结束时血清CK和LDH值开始明显回落,虽高于赛前训练前,但差异不显著,基本接近临床正常值上限,提示随其对赛前训练负荷产生有效适应,骨骼肌修复能力增强,应激性机械损伤逐渐减轻。血清ALT主要存在于肝脏中,参与肝脏氨基酸代谢,当肝细胞受损、肝细胞膜通透性升高时大量入血,是评定肝脏损伤程度的指标[7];血清AST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及线粒体中,以心肌细胞含量最高,是评定心肌损伤程度的指标[8]。安慰剂组中国跤女运动员血清ALT和AST在第1、2周赛前训练结束时大幅升高,提示赛前训练初期中国跤女运动员心肌和肝脏细胞应激性损伤严重,ALT和AST透过细胞膜大量入血。第3、4周赛前训练结束时血清ALT和AST值开始明显回落,但均高于赛前训练前,提示随运动适应,运动员心肌和肝脏细胞应激性损伤程度减轻,但并未恢复到赛前训练前状态。

血清酶CK、LDH、AST和ALT一起可以用于评定组织损伤程度[5]。茶多糖组中国跤女运动员血清CK、LDH、AST和ALT升高幅度和速度均比同时相安慰剂组低,第4周赛前训练结束时各指标均已低于赛前训练前,提示茶多糖干预对骨骼肌、心肌和肝脏具有较强保护作用,能有效降低上述组织细胞膜通透性,可预防和减轻其在赛前训练期的细胞微损伤及促进损伤后的修复,这可能与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有关。我们在前期的相关研究中已经证实,茶多糖在中国跤女运动员体内具有良好抗氧化作用:茶多糖可通过其蛋白质成分直接氧化修饰清除自由基、其微量元素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其醛糖成分提高抗氧化物质量以及通过其络合金属离子的功效抑制黄嘌呤氧化酶、脂过氧化酶、环氧化酶等氧化酶活性等[1-2,9]途径发挥其抗氧化作用,减轻自由基对骨骼肌、心肌和肝脏细胞损伤,使上述组织的酶分子向血液外逸减少,血清酶活性下降。

3.1.3赛前训练及茶多糖干预对中国跤女运动员内分泌机能指标的影响

血清T、C及T/C是评定运动员机体合成与分解代谢平衡状态及判断疲劳和竞技状态的重要指标[5]。一般身体机能良好时血清T水平变化不大,且有体能增强伴有血清T增加的趋势;而在疲劳、过度训练或机能状态不好时,血清T水平则会下降[5]。安慰剂组中国跤女运动员第1周赛前训练结束时,血清T显著降低,C显著升高,T/C下降达163%,提示此期运动员机体处于高水平应激和应急状态,分解代谢旺盛,以增强糖原异生补糖代谢过程[10],能量代谢紊乱,机能状态较差,有疲劳倾向,需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恢复措施。第2、3、4周赛前训练结束时,血清T、C及T/C逐渐恢复,但尚未恢复到赛前训练前水平,提示此期运动员对训练产生适应,机体合成和分解代谢的动态平衡开始重建,机能开始恢复,但尚未达到赛前训练前的良好状态。茶多糖组中国跤女运动员第2周赛前训练结束时血清T 及T/C已显著高于赛前训练前,C已显著低于赛前训练前,且随训练时间延长,血清T、C及T/C的恢复改善程度越来越大,且同时相血清T、C及T/C值均比安慰剂组改善幅度明显,运动员呈现运动“亢奋”[11],训练主动性增强,自觉增加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实战技术动作准确,战术头脑清晰,对教练员指示可准确清晰地回应,提示茶多糖干预可改善机体合成与分解代谢状态,加快身体机能恢复,使内环境稳定处于主导地位,降低长期大运动量训练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大运动量训练使血清T水平下降,可能与运动后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运动后睾丸缺血自由基信号增强,诱导血清T合成的限速酶-胆固醇侧链裂解酶分解,活性降低,T合成减少[12]。大运动量训练使血清C浓度上升,可能是大量或过量运动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动亢进,训练强度达到激活糖皮质激素的阈强度时,通过反馈作用使血清C应激性大量释放,导致C上升[13]。然而研究认为[14-15],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过度兴奋很可能是疲劳运动过程中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抑制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使血清T水平下降,造成T/C比值降低,呈现明显“高皮质醇-低血睾酮症”。茶多糖作为抗氧化剂,可有效消除运动诱导的睾丸内自由基的大量产生,保护睾酮合成的限速酶,对维持睾酮水平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此外,茶多糖诸成分协同作用可有效缓解机体应激程度,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等内分泌系统功能,保证内分泌系统正常运转[16]。

3.2赛前训练及茶多糖干预对中国跤女运动员血液流变性指标的影响

安慰剂组中国跤女运动员第1周赛前训练结束时宏观血液流变性和血细胞流变性明显降低,第2周赛前训练结束时开始逐渐回升,第3、4周赛前训练结束时血液流变性保持相对稳定,但均低于赛前训练前,提示中国跤女运动员赛前训练期血液流变性降低,虽随训练时间延长血液流变性有改善趋势,但尚未达到赛前训练前状态。中国跤运动属混氧性运动,良好血液流变性会改善组织器官微循环的有效灌注,改善运动中和运动后恢复期组织细胞的供血、供氧,加强物质交换,改善能量代谢,增强乳酸等代谢废物清除,降低自由基产生,减轻组织细胞的缺氧性损伤[17-19],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Lin等[20]和王丁刚等[21]研究发现,茶多糖能增强红细胞的变形性及分散性,降低血液的粘度,改善微循环的灌注,促进组织恢复;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心肌的耐缺血、缺氧能力。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茶多糖组中国跤女运动员赛前训练期各周宏观血液流变性指标和血细胞流变性指标均比同时相安慰剂组显著降低,且恢复程度和速度均比安慰剂组高,从第3周赛前训练结束时起,宏观血液流变性和血细胞流变性指标已出现低于赛前训练前的现象,提示茶多糖干预通过降低血液粘度、改善红细胞聚集性和刚性、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等,可有效抑制赛前训练期血液流变性升高,改善微循环有效灌注,加强对组织细胞,尤其是骨骼肌、心肌、肝脏细胞等的保护,加快和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4结论

4.1中国跤女运动员4周赛前训练期氧运输系统指标RBC、HB和HCT,血清酶学指标CK、LDH、AST和ALT,内分泌指标T、C和T/C与赛前训练前水平尚有差距,身体机能未达最佳状态,应注意营养和休息调整。茶多糖作为原料可促进赛前训练期RBC和HB合成;其抗氧化活性可保护骨骼肌、心肌和肝脏免受运动损伤,同时改善机体合成与分解代谢状态,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4.2中国跤女运动员4周赛前训练期宏观血液流变性和血细胞流变性降低,随训练延长有改善趋势,但尚未达到赛前训练前的良好状态,导致身体机能的恢复速度和程度受限。茶多糖可通过降低血液粘度、改善红细胞聚集性和刚性、增强红细胞变性能力、降低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等,改善血液流变性,促进和加快身体机能恢复。

参考文献:

[1]Sabu M C,Simitha K,Kuttan R.Antidiabetic activity of green tea polyphenols and their role in reducing oxidative stress in experimental diabetes[J].Ethnopharmacol,2002,83(12):109-116.

[2]Tadakazu T,Tomoki U,Hitoshi K,et al.The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functional effects of polysaccharides dissolved in green tea infusion[J].Nippon Shokuhin Kagaku Kogaku Kaishi,1998,45(4):270-272.

[3]全吉淑,尹学哲,金泽武道. 茶多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 中药材,2007,30(9):1116-1118.

[4]尹学哲,许惠仙,金花. 绿茶多糖抗血浆脂蛋白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07,27(4):299-301.

[5]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6]张霞.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生理生化指标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4):477-482.

[7]彭莉,王启荣,毕秋芸.补充大豆多肽对递增负荷运动大鼠血清LDH、ALT、AST活性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2):199-201.

[8]熊正英,池爱平.姜黄素对运动训练大鼠血清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5,25(9):41-45.

[9]段丽梅,孙红梅. 不同剂量茶多糖补充对运动大鼠心肌、血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8):52-56.

[10]孙红梅.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高强度专项体能训练效果生理生化监控初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11):41-46.

[11]任颖慧,杨润琴.山西省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训练中身体适应能力与机能评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12):918-920.

[12] Mcallister. Adaptation in control of blood flow with splanchnic and renal blood flows[J]. Med Sci in Sports and Exercis,1998,30(3):375-381.

[13]张勇,杨亮.一次性大运动量训练对男性跆拳道运动员生化指标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3):86-88.

[14]马兰军,毛雁,熊正英.沙苑子补充对疲劳训练大鼠力竭运动后机能状态及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4):326-328.

[15]贺洪,汪保和,周志宏,等.补肾益元方对男子划船运动员几项体能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3):341-343.

[16]林文弢,郑体斌,翁锡全,等.奇圣胶囊对运动员某些生化指标影响的实验观察[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3):32-34.

[17]贾丹兵,巩沅鑫,李乃民,等.参姜锁阳益气片对高寒地区运动性疲劳人群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21):1936-1938.

[18]樊道明,顾洪璋.丹参合剂对跆拳道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5,15(3):415-416.

[19]吴丽君,郭新明,闰丽萍.番茄红素及运动对人体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2):84-88.

[20]Lin J K,Lin-shiau S Y.Mechanisms of hypolipidemic and anti-obesity effects of tea and teapolyphenols[J].Mol Nutr Food Res,2006,50(2):211-217.

[21]伭万里,王申五.茶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0,8(2):176-178.

Lin等[20]和王丁刚等[21]研究发现,茶多糖能增强红细胞的变形性及分散性,降低血液的粘度,改善微循环的灌注,促进组织恢复;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心肌的耐缺血、缺氧能力。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茶多糖组中国跤女运动员赛前训练期各周宏观血液流变性指标和血细胞流变性指标均比同时相安慰剂组显著降低,且恢复程度和速度均比安慰剂组高,从第3周赛前训练结束时起,宏观血液流变性和血细胞流变性指标已出现低于赛前训练前的现象,提示茶多糖干预通过降低血液粘度、改善红细胞聚集性和刚性、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等,可有效抑制赛前训练期血液流变性升高,改善微循环有效灌注,加强对组织细胞,尤其是骨骼肌、心肌、肝脏细胞等的保护,加快和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4结论

4.1中国跤女运动员4周赛前训练期氧运输系统指标RBC、HB和HCT,血清酶学指标CK、LDH、AST和ALT,内分泌指标T、C和T/C与赛前训练前水平尚有差距,身体机能未达最佳状态,应注意营养和休息调整。茶多糖作为原料可促进赛前训练期RBC和HB合成;其抗氧化活性可保护骨骼肌、心肌和肝脏免受运动损伤,同时改善机体合成与分解代谢状态,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4.2中国跤女运动员4周赛前训练期宏观血液流变性和血细胞流变性降低,随训练延长有改善趋势,但尚未达到赛前训练前的良好状态,导致身体机能的恢复速度和程度受限。茶多糖可通过降低血液粘度、改善红细胞聚集性和刚性、增强红细胞变性能力、降低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等,改善血液流变性,促进和加快身体机能恢复。

参考文献:

[1]Sabu M C,Simitha K,Kuttan R.Antidiabetic activity of green tea polyphenols and their role in reducing oxidative stress in experimental diabetes[J].Ethnopharmacol,2002,83(12):109-116.

[2]Tadakazu T,Tomoki U,Hitoshi K,et al.The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functional effects of polysaccharides dissolved in green tea infusion[J].Nippon Shokuhin Kagaku Kogaku Kaishi,1998,45(4):270-272.

[3]全吉淑,尹学哲,金泽武道. 茶多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 中药材,2007,30(9):1116-1118.

[4]尹学哲,许惠仙,金花. 绿茶多糖抗血浆脂蛋白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07,27(4):299-301.

[5]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6]张霞.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生理生化指标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4):477-482.

[7]彭莉,王启荣,毕秋芸.补充大豆多肽对递增负荷运动大鼠血清LDH、ALT、AST活性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2):199-201.

[8]熊正英,池爱平.姜黄素对运动训练大鼠血清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5,25(9):41-45.

[9]段丽梅,孙红梅. 不同剂量茶多糖补充对运动大鼠心肌、血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8):52-56.

[10]孙红梅.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高强度专项体能训练效果生理生化监控初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11):41-46.

[11]任颖慧,杨润琴.山西省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训练中身体适应能力与机能评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12):918-920.

[12] Mcallister. Adaptation in control of blood flow with splanchnic and renal blood flows[J]. Med Sci in Sports and Exercis,1998,30(3):375-381.

[13]张勇,杨亮.一次性大运动量训练对男性跆拳道运动员生化指标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3):86-88.

[14]马兰军,毛雁,熊正英.沙苑子补充对疲劳训练大鼠力竭运动后机能状态及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4):326-328.

[15]贺洪,汪保和,周志宏,等.补肾益元方对男子划船运动员几项体能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3):341-343.

[16]林文弢,郑体斌,翁锡全,等.奇圣胶囊对运动员某些生化指标影响的实验观察[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3):32-34.

[17]贾丹兵,巩沅鑫,李乃民,等.参姜锁阳益气片对高寒地区运动性疲劳人群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21):1936-1938.

[18]樊道明,顾洪璋.丹参合剂对跆拳道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5,15(3):415-416.

[19]吴丽君,郭新明,闰丽萍.番茄红素及运动对人体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2):84-88.

[20]Lin J K,Lin-shiau S Y.Mechanisms of hypolipidemic and anti-obesity effects of tea and teapolyphenols[J].Mol Nutr Food Res,2006,50(2):211-217.

[21]伭万里,王申五.茶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0,8(2):176-178.

Lin等[20]和王丁刚等[21]研究发现,茶多糖能增强红细胞的变形性及分散性,降低血液的粘度,改善微循环的灌注,促进组织恢复;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心肌的耐缺血、缺氧能力。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茶多糖组中国跤女运动员赛前训练期各周宏观血液流变性指标和血细胞流变性指标均比同时相安慰剂组显著降低,且恢复程度和速度均比安慰剂组高,从第3周赛前训练结束时起,宏观血液流变性和血细胞流变性指标已出现低于赛前训练前的现象,提示茶多糖干预通过降低血液粘度、改善红细胞聚集性和刚性、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等,可有效抑制赛前训练期血液流变性升高,改善微循环有效灌注,加强对组织细胞,尤其是骨骼肌、心肌、肝脏细胞等的保护,加快和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4结论

4.1中国跤女运动员4周赛前训练期氧运输系统指标RBC、HB和HCT,血清酶学指标CK、LDH、AST和ALT,内分泌指标T、C和T/C与赛前训练前水平尚有差距,身体机能未达最佳状态,应注意营养和休息调整。茶多糖作为原料可促进赛前训练期RBC和HB合成;其抗氧化活性可保护骨骼肌、心肌和肝脏免受运动损伤,同时改善机体合成与分解代谢状态,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4.2中国跤女运动员4周赛前训练期宏观血液流变性和血细胞流变性降低,随训练延长有改善趋势,但尚未达到赛前训练前的良好状态,导致身体机能的恢复速度和程度受限。茶多糖可通过降低血液粘度、改善红细胞聚集性和刚性、增强红细胞变性能力、降低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等,改善血液流变性,促进和加快身体机能恢复。

参考文献:

[1]Sabu M C,Simitha K,Kuttan R.Antidiabetic activity of green tea polyphenols and their role in reducing oxidative stress in experimental diabetes[J].Ethnopharmacol,2002,83(12):109-116.

[2]Tadakazu T,Tomoki U,Hitoshi K,et al.The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functional effects of polysaccharides dissolved in green tea infusion[J].Nippon Shokuhin Kagaku Kogaku Kaishi,1998,45(4):270-272.

[3]全吉淑,尹学哲,金泽武道. 茶多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 中药材,2007,30(9):1116-1118.

[4]尹学哲,许惠仙,金花. 绿茶多糖抗血浆脂蛋白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07,27(4):299-301.

[5]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6]张霞.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生理生化指标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4):477-482.

[7]彭莉,王启荣,毕秋芸.补充大豆多肽对递增负荷运动大鼠血清LDH、ALT、AST活性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2):199-201.

[8]熊正英,池爱平.姜黄素对运动训练大鼠血清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5,25(9):41-45.

[9]段丽梅,孙红梅. 不同剂量茶多糖补充对运动大鼠心肌、血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8):52-56.

[10]孙红梅.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高强度专项体能训练效果生理生化监控初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11):41-46.

[11]任颖慧,杨润琴.山西省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训练中身体适应能力与机能评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12):918-920.

[12] Mcallister. Adaptation in control of blood flow with splanchnic and renal blood flows[J]. Med Sci in Sports and Exercis,1998,30(3):375-381.

[13]张勇,杨亮.一次性大运动量训练对男性跆拳道运动员生化指标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3):86-88.

[14]马兰军,毛雁,熊正英.沙苑子补充对疲劳训练大鼠力竭运动后机能状态及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4):326-328.

[15]贺洪,汪保和,周志宏,等.补肾益元方对男子划船运动员几项体能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3):341-343.

[16]林文弢,郑体斌,翁锡全,等.奇圣胶囊对运动员某些生化指标影响的实验观察[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3):32-34.

[17]贾丹兵,巩沅鑫,李乃民,等.参姜锁阳益气片对高寒地区运动性疲劳人群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21):1936-1938.

[18]樊道明,顾洪璋.丹参合剂对跆拳道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5,15(3):415-416.

[19]吴丽君,郭新明,闰丽萍.番茄红素及运动对人体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2):84-88.

[20]Lin J K,Lin-shiau S Y.Mechanisms of hypolipidemic and anti-obesity effects of tea and teapolyphenols[J].Mol Nutr Food Res,2006,50(2):211-217.

[21]伭万里,王申五.茶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0,8(2):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