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要善于从失败中学习

2014-09-21

当代贵州 2014年20期
关键词:德鲁克卓越经理人

刘澜,著名领导力专家,正道领导力中心首席顾问,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曾担任《世界经理人》杂志总编辑、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

领导力的核心是动员群众解决难题,而难题的一大特点,就是没有人可以保证能够成功解决。领导者在动员群众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的过程中,一定会遭遇大大小小的失败。

有些人会被失败彻底打垮;有些人在失败之后会慢慢“复原”;还有些人(那些卓越的领导者)则把失败当成“炼金”的熔炉,在经历失败之后变得更加强大。

从失败中学习是领导力的第六条黄金法则。

领导力理论、培训领域大师库泽斯和波斯纳指出:“人生是领导者的实验室,模范领导者用它来做尽可能多的试验。尝试,失败,学习。尝试,失败,学习。尝试,失败,学习。这是领导者的座右铭。领导者是学习者。他们既从成功中学习,也从失败中学习,而且他们使得别人也能这么做。”

从失败中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能力,然而,懂得此理的经理人不多,擅长此道的经理人更少。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我绝对不会把从未犯错的人升到高层领导岗位上,因为没有犯过打错的人必然是平庸之辈。”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犯过大错,说明他往往没有冒过大的风险,说明他也一直在解决日常性问题,最多在解决技术性问题,但从来没有机会或者意愿去解决过挑战性难题。因此他们是难以担当重任的平庸之辈。

首先来想一想:你犯过大错吗?关于这个问题,有些人可能真的没有犯过错。但大多数人犯过错,只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没有反思过自己的大错。

这种对错误的“没有意识”,本身就是平庸的特征。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的人,更说不上能够从中学习。这也正是德鲁克紧接着说的下句话:“更糟糕的是,没有犯过错的人将不会学到如何及早找出错误,并且改正错误。”更准确地说,是那些“认为自己没有犯过错的人”将不会学到如何从失败中学习,而这是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尽管领导者既要向成功学习,又要向失败学习,但是现实情形是我们往往对失败学习不足。管理学者杰克尔·丹瑞尔指出:我们在向其他组织和个人学习时,往往对失败“抽样不足”。经理人学习其他组织时,往往学习的是成功的组织,而忽视了那些因为失败已经消失了的组织。同样,经理人学习其他经理人时,往往学习的也是成功的经理人,而非那些没有获得提拔的经理人

对于领导者来说,失败是比成功更好的学校,而自己的失败是比别人的失败更好的学校。卓越领导者跟平庸之辈的不同,不是不失败,而是从失败中学习。卓越领导者努力解决“难题”,因此他们往往比平庸之辈失败得更多、更大。而在平庸之辈无视失败、掩盖失败、忘记失败的时候,他们正视失败、分析失败、牢记失败。

而且,卓有成效的领导者不但自己从失败中学习,而且建立从失败中学习的组织。建立从失败中学习的组织,首先需要有能够从失败中学习的领导者。

这里所说的失败,是一个广泛的定义,既包括了通常所说的失败——比如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结果、出现预期之外的坏结果、在竞争中落后、项目或者企业的“死亡”等,还包括逆境——苦难的童年、不公平的竞争环境、病痛等,以及一切可以被称为错误和挫折的情形。

这些失败最大的共同点是像一道分水岭,把人分为了两种:能够从失败中学习的人——他们成了各个领域的领导者;不能从失败中学习的人——他们成了各个领域的平庸之辈。

多数人成了平庸之辈,因为从失败中学习很难,主要有10个原因妨碍人们从失败中学习:有难以牺牲自尊、不愿意“重温”失败、难以集中注意力的心里因素;呈现成功以求奖励、掩盖失败避免惩罚、迎合上级不希望听到下属失败的“CEO病”的社会因素;知识积累不够、系统过于复杂、从经验中提取仅在其中的智慧而止步在那里的“热炉效应”的学习能力因素。

一个组织从失败中学习,不仅需要每一个组织成员从失败中学习,更需要建立一个从失败中学习的组织流程。只可以依据四个原则,来建立这样的流程:及早发现失败、鼓励报告失败、深入分析失败、主动实现失败。

完成这四个流程,需要从领导者做起,就需要领导者要走动式管理、倾听及提问,要公开重新定义失败,要讲自己失败的故事,要提倡“聪明的失败”,要亲自参与总结失败、包括自己做错了什么,亲自过问创新实验并安排得力人手,设定跟组织文化匹配的失败率。(责任编辑/吴文仙)

猜你喜欢

德鲁克卓越经理人
追求卓越,拒绝内耗
画与理
到底什么是“坚持初心”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曾鳴 警惕停留在優秀的誘惑,這是卓越最大的敵人
未来可以预测吗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成功之道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