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飞鸿》的史观

2014-09-19刘娜

中国经济信息 2014年17期
关键词:黄飞鸿武者徐克

刘娜

国人急切地寻找一个救国救民的答案,于是庙堂与江湖并行,虽然为后人开辟了种种可能。

徐克执导的《黄飞鸿》在上世纪末可谓风靡一时,在武侠占据主流的港片时代,把一个历史中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比现实完美。

浅层次讲,黄飞鸿成为后人认同但符号性人物,有着潜藏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武侠情结。除暴安良之正义,从中国小说诞生之始就已经深入骨髓。而民族与家国之大义,则让这部电影变得超凡脱俗。在金庸、梁羽生等开创过武侠流派之人等笔下,这都是不变的主题。

乱世行医,悬壶济世。肉体之躯,天下无敌。却抵挡不了洋枪洋炮,阻挡不了西学东渐,闭关锁国都清帝国尽管拥有着举世皆羡都版图和历史,但在与资本主义的激烈的冲突中,又有几分尴尬。闭关锁国而带来但负面效应,终究要来一次彻底的清偿。

于是,黄飞鸿这个人物就有了他依附的着力点。电影里的他生逢乱世,素有报国之心。医者父母心,武者报国志,创建了宝芝林的黄飞鸿兼具武者除暴安良的夙愿。

这不仅让人想到孙文,这个同样在《黄飞鸿》中出现的人物亦是医者出身,在时代的洪流中遂投诸革命,以救万民于水火。二者甚至在一次医术的探讨中相遇,一者中医,一者西医,一者传统,一者中西合璧。当不懂外语的黄飞鸿碰到了解西方艺术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孙文,孰为优者孰为后就立见分晓了。

在学者韦慕庭的《孙中山——壮志未酬的报国者》中,孙文正是一个不断奔波不断寻求答案却有屡屡遭受挫折的革命者。这一点在电影里亦有涉及,尤其是他在影片结束前逃亡的时刻留下的那句“愿太阳永照国土”,已经把这个人物的壮志未酬体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对正牌的革命者和居于江湖的武者高大上化,散落于民间的会党则成了徐克导筒下的挞伐对象。元朝就已经发迹的白莲教成了一股极尽装神弄鬼、杀人放火能事到反动力量,黄飞鸿则以一己之力拆穿其刀枪不入的谎言,使被愚弄到民众认清其本质。徐克站在为民请命到立场上“批判”白莲教的愚昧与嗜杀,在历史上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史实中的会党亦大多身无恒业、三教九流之辈。学者胡汉民曾有“会党首领难用,与其众之乌合不足恃”之断,大抵是符合事实的。

作为非新式生产关系的体现者,以白莲教为代表到会党始终是游离于生产之外,然后在陈旧习俗和邪恶观念的裹挟之下,行着自发之事。

乱世之际,各股力量风起云涌。黄飞鸿朴素的止戈向善是一种,白莲教、义和团等会党对西方全盘否定乃至自发的戕灭之举是一种,孙文在“三民主义”科学理论下的实践亦是一种。

然而,前两者终究不是答案。抛开电影“偏见”,彼时的民众始终是“朴质”的代言人,尚需科学的思想来武装,正义的力量来率领。哪怕愿望是好的,有着虽九死其犹未悔但决心,但道路错了势必南辕北辙。

小时候玩过一种游戏,叫“天下太平”。用石头剪子布方式决定孰先孰后,赢者先行,直至把总共十六划的“天下太平”四字一一书毕。那一笔一划,既是民之朴素祈愿,亦是国之根本。

礼失而求诸野,而彼时求诸夷。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仁人志士或主动或被动地走向东西两洋。于是,一个生产大师的年代就此开启。

清王朝风雨飘摇的背景下,国人急切地寻找一个救国救民的答案,于是庙堂与江湖并行,虽然试错者居多,但毕竟为后人开辟了种种可能。

猜你喜欢

黄飞鸿武者徐克
宋茜做“武者”,我要做到最好
徐克眼中的狄仁杰
新时代武者冯义民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
王濛莎作品
还原一个真实的黄飞鸿
还原一个真实的黄飞鸿
武术大师黄飞鸿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