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癌术后胃瘫的影响因素及其空肠营养管的治疗作用

2014-09-18刘贵长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36期
关键词:空肠白蛋白胃肠道

刘贵长

胃癌术后胃瘫是指胃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胃部恶性肿瘤手术结束后出现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以胃动力不足和胃排空异常为临床特点[1-2]。关于胃癌术后胃瘫的影响因素及其空肠营养管的防治作用研究甚少,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消化外科住院部胃癌手术患者1604例,其中术后胃瘫62例(3.66%),根据术后营养支持方式将术后胃瘫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9~84岁,平均(65.37±6.04)岁,消化道重建方式:毕Ⅰ式吻合术13例,残胃空肠Roux-Y吻合术19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8~82岁,平均(64.34±6.15)岁,消化道重建方式:毕Ⅰ式吻合术12例,残胃空肠Roux-Y吻合术1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消化道重建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胃镜辅助下经吻合口置入空肠营养管,经鼻腔缓慢插入胃腔,采用钳子夹住营养管管头通过吻合口,进行空肠远端20 cm或十二指肠,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吻合口,固定胃管和营养管后退出胃镜,拔出导丝,输液器经营养管滴入温生理盐水250 mL,持续匀速滴入营养液4.18 kJ×500 mL(蛋白质20 g,糖61.5 g,脂肪19.5 g,纤维7.5 g,矿物质3.0 g),遵循滴速递增原则,以50 mL/h缓慢增加,注意观察有无营养管移位,反流和胃肠道出血症状。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1)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术前幽门梗阻、心理因素、基础疾病、手术时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机和手术进食不当等胃癌术后胃瘫率的差异。(2)比较两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不同年龄、术前幽门梗阻、心理因素、基础疾病、手术时机、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进食不当等临床因素患者胃癌术后胃瘫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其中手术进食不当、术前幽门梗阻和基础疾病是胃癌术后胃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 2。

表1 胃癌术后胃瘫的单因素分析

表2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分析胃癌术后胃瘫的独立危险因素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营养、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术后胃瘫是胃癌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于术后12 d内流质饮食向半流质饮食转变期间发生并以持续性急性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弱和体重下降等患者为急性胃癌术后胃瘫;而对于数周后出现上述消化系统症状,并排除恶性肿瘤复发者为慢性胃癌术后胃瘫[3-5]。胃癌术后胃瘫影响因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胃癌切术过程中切除迷走神经。(2)消化道重建术过程中破坏胃电起搏功能,切除胃窦和幽门部,影响胃肠道黏膜蠕动功能。(3)胃大部分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破坏残胃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系统,造成胃部细胞壁水肿形成[6]。(4)胃切除术联合消化道重建术过程中严重影响胃肠功能运动的协调性[7]。(5)负面心理因素、术后感染、饮食习惯改变、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等因素均导致胃肠蠕动和协调功能下降,最终形成胃瘫[8-10]。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术前幽门梗阻、心理因素、基础疾病、手术时机、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进食不当等临床因素是胃癌术后胃瘫率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上述多种因素共同导致胃肠道蠕动和胃肠协调功能低下,最终形成胃癌术后胃瘫。其中术后进食不当、术前幽门梗阻和基础疾病是胃癌术后胃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相关文献[11]结果相一致。

表3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s) g/L

表3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s) g/L

组别 白蛋白 前白蛋白 转铁蛋白 IgA IgM观察组(n=32) 39.65±3.15 305.64±15.64 169.24±30.33 2.89±0.21 2.49±0.52对照组(n=30) 35.12±2.14 251.34±16.02 146.28±24.15 1.94±0.27 1.54±0.34 t值 3.69 4.01 3.54 2.95 2.9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胃癌术后胃瘫临床常规采用禁水禁食、胃肠道减压、缓解紧张、促胃动力药和高渗透性盐水洗胃等措施。相关文献[12]报道表明,腹部手术结束后6 h胃肠道蠕动功能已经逐渐恢复。当胃肠道功能尚存在时,常规采用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经证实为临床营养支持中心法则[13-14]。本组研究根据术后胃瘫患者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和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IgA、Ig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揭示了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不仅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其他增强免疫功能,徐进组织损伤修复功能,胃肠胃肠道屏障,胃肠道黏膜细胞功能和结构完整程度,同时促进肝细胞合成前白蛋白、白蛋白,刺激胃部激素和消化液分泌与合成,促进胃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15]。

综上所述,胃癌术后胃瘫受术后进食不当、术前幽门梗阻和基础疾病等多因素影响,其中空肠营养管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术后胃瘫患者营养和免疫功能状况。

[1]吕铁升,朱小林,赵中华,等.胃癌术后胃瘫的诊治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3):507-508.

[2]贾秉芳.食管癌胃癌术后胃瘫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10):1255-1257.

[3]卢翔,段炜,张力,等.胃癌术后胃瘫多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4,(6):698-700.

[4]吴维敏,余书勇,尹俊峰,等.远端胃癌术后胃瘫发生因素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C].第三届中国外科医师年会论文集,2010:245-248.

[5]吴维敏,余书勇,尹俊峰,等.远端胃癌术后胃瘫发生因素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J].海南医学,2010,21(20):135-138.

[6]毛雪萍,齐向红,徐幼平,等.胃癌术后胃瘫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干预[J].护理与康复,2013,12(3):228-229.

[7]廖有祥,汤恢焕,刘庆武,等.胃癌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多因素分析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4):318-321.

[8]林峰.高龄胃癌术后胃瘫患者治疗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1):1712.

[9]张跃,刘平生.食管癌和胃癌术后胃瘫16例诊治体会[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7,14(5):459-460.

[10]吕振晔,钱振渊,叶再元,等.远端胃癌术后胃瘫多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1):9-11.

[11]秦艳萍,杨勇,任波,等.胃癌术后胃瘫的营养治疗体会[J].医药前沿,2012,34(31):290.

[12]虞黎明,王梦龙,朱培谦,等.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体会[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5):88-89.

[13]文刚,何磊,涂从银,等.胃癌术后胃瘫患者经胃镜空肠置管行全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3,21(2):115-117.

[14]文刚,何磊,陶应田,等.经胃镜空肠置管全肠道营养在胃癌术后胃瘫治疗中的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3):7773-7774.

[15]丁齐蕊,钱君.胃癌根治术后急性胃瘫病人的营养支持护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15(4):254-256.

猜你喜欢

空肠白蛋白胃肠道
超细鼻胃镜辅助胃窦直视法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应用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超声辅助法置入经鼻空肠营养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与护理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