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摆脱“城市病”

2014-09-18岳振

当代贵州 2014年7期
关键词:贵阳轨道交通市民

岳振

“城市病”与生活质量是近几年舆论关注热点话题。按照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解释,“城市病”有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贫困失业、住房紧张、健康危害、城市灾害、安全弱化等表现。现代城市生活有些时候确实让人非常矛盾,“逃离北上广”的人们,其纠结心理中不能不说没有“城市病”带来的生存压力。

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们,经常会陷入被“城市病”困扰的焦虑,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寻求宁静、清幽的乡村生活。不难判断这样一个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城市病”削弱居民生活质量,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一定内含着“城市病”少或者程度较轻的良性改变。因此在建设“大城市”过程中,治理“城市病”,提高市民幸福指数,成为一项无法回避的政府事务。

许多贵州人最熟悉的,是省会贵阳为重塑城市形象和夯实城市实力所做的努力,这其中就包括通过治理“城市病”,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当下,在贵阳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过程中,“城市病”也是被提及较多的一个词,而让其从贵阳市民生活中淡化以至消失,正是建设轨道交通的关键目标。

放眼全国其实不难发现,“城市病”问题的产生,至少有管理智慧不足导致规划不合理、政绩观扭曲导致缺乏长远眼光、贪大求洋心理导致过度追求城市扩张等等原因。“城市病”带来非常沉重的治理成本,比如城市污染,没有强大治理决心与巨额治理投入,就难以找回往昔的碧水蓝天。

污染与拥堵,是中国许多城市民众感受最直接的两大“城市病”。其中交通拥堵几乎是国内一二三线城市的通病,各种各样的批评声都有,曾有人用“世界性难题”来为城市交通长期治理不力辩解,这种说法显然难逃“推卸责任”与“惰性思维”的指责。

大城市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在“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成为广泛共识,并已上升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的背景下,大量农村人口变成市民是不可扭转的历史潮流,人口流动的自由程度会越来越大,而大城市没有理由拒绝这些选择在某个城市生活的人们。人口的流动与增长,会不断给城市人口容量与资源承载力施压,从而对早期城市规划形成冲击,这也是客观事实。

有必要反复强调的是,人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核心,因此无论有多大困难,城市管理者、经营者都不能把人当作“城市病”久治不愈的阻碍力量,特别是以户籍、公共服务等为门槛的非公平现象要杜绝,正所谓“堵不如疏”。这里的“疏”,应该包含城市格局的合理规划、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人口流动的合理疏导以及就业空间的有效拓展,归根到底,就是通过科学合理规划与提供完善公共服务,把人从“城市病”的纠缠与折磨中解脱出来。

不可否认,我们的城镇化长期以来是“以城为核心”,其体现是过分追求GDP增长目标,高楼大厦越建越多,人们的生活空间却越来越窄,长期轻视经济增长对人的正常生活的影响,所以在城市就出现浓烟滚滚、河流变色等现象。

而今,“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则希望扭转这种发展倾向,注重人的生存境况改善与净化,防止“城市病”沉渣泛起。“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如此强调,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所以,推进城镇化进程需要体现人文关怀,为民众创造一个没有污染、没有交通堵塞、没有治安危机的城市环境,是城市管理者与经营者义不容辞的基本职责。

作为城市“大动脉”,轨道交通会给人口疏导、产业分布、就业创业带来强大活力。有了合理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城市“生命体征”应该会更加正常。

从贵阳的情况看,以轨道交通规划为纽带的“大贵阳”格局,已经凸显出这座城市的发展魄力与长远美景。以轨道交通的建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等“城市痼疾”,在增强贵阳城市整体实力上发挥巨大作用。轨道交通为标志的城市基础设施“升级版”,将会让贵阳市民遭受“城市病”干扰的几率不断变小,大家的生活幸福指数会有实质提升。(责任编辑/奚晓阳)

猜你喜欢

贵阳轨道交通市民
轨道交通TOD模式创新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高速通到我的家
“学”字的意义
找朋友
白居易写诗
送清凉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