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

2014-09-17张丽钧

文苑·经典美文 2014年9期
关键词:科波菲林森毒死

张丽钧

目下人们正在热议家风家训,突然想起了他——大卫·科波菲尔,想起了他的姨妈谆谆告诫他的三句话: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不知这段话能否算作大卫·科波菲尔的“家训”。

这段话被安排在人教版高中教材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次跟一个女生交流写作体会,我提到了这段话。她瞪大眼睛肯定地说:“老师,我们书上没有这段话!”我说有的。她坚持说没有。后来,还是教材站出来说话,证明我是对的。可以想见,女生的语文老师没有注意这段话;而那个女生也不大可能去注意这段话,因为既然老师不讲,就不会考,不考的东西,学它干嘛。

但这是多么好的一段话呀!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读到它、思考它、践行它。

——永不卑贱。奴性十足的人,一律打着鲜明的“卑贱”戳记。以自我的卑下,培植他人的下贱,这几乎是所有卑贱者的拿手好戏。鲁迅在他的《孤独者》中塑造了一个名叫魏连殳的形象,他的人生际遇像坐过山车,忽而低到尘埃里,忽而高到云头上。在他低到尘埃里时,那些世故的小孩子都嫌弃他,连他的花生米都不肯吃;当他高到云头上时,他给小孩子送礼物,前提竟然是要小孩子“装一声狗叫,或者磕一个响头”。这样的故事居然还有现实版,在饥饿的年代里,莫言就曾被粮食管理员用一块豆饼诱着,被迫学狗叫。你可能觉得学狗叫的人卑贱,其实,迫人学狗叫者的卑贱程度比学狗叫者高一万倍。越是卑贱,越是嚣张,一个人的嚣张指数与其卑贱指数呈正相关。

——永不虚伪。有谁能清醒地意识到,其实,“虚伪”天天都跟我们腻在一起,“皇帝的新装”在我们身边长演不衰。我们见惯了虚伪,渐渐沦丧了说出真相的勇气与热忱。我想,这样的道理不会有人不明白——我们可以叫醒一个深睡的人,但是,我们休想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装睡的人,以刻意营造睡的假象为使命,呼唤、撼动、鞭打都不足以让他醒来。网友说:虚伪的最高境界乃是把虚伪读作真诚。骗天,骗地,骗人,骗鬼,这虚伪的“道行”还不够深,那称得上“虚伪九段”的,是连自己都可以骗过。

——永不残忍。看到狮子追捕、撕食羚羊,有人大叫残忍。这哪叫残忍!上帝没有把狮子设定成食草动物,为了活命,它必须这么干。真正的殘忍,是来自人类的“精致的残忍”——在熊身上打开一个永远脓血交流的伤口,令其源源不断地为人类提供珍贵的胆汁;当街活杀驴、活杀猴,边杀边亢奋地叫卖鲜嫩的红肉或雪白的脑浆;麻利地割下鲨鱼的背鳍、胸鳍、尾鳍,然后将其抛入大海,让它慢条斯理地死去……你以为这些残忍就登峰造极了吗?没有。我最近又见识了一种“极品残忍”,那是一个叫林森浩的研究生提供给我的。他那么淡定地讲述毒死室友的过程,就像讲述毒死一只小白鼠;在二审的庭审现场,他自始至终没有看过父亲一眼,甚至当法庭宣布判处他死刑后失态的老父亲飞身扑向法官他都冷眼相对……选择用化学物质杀人的林森浩,生命中确实少了一张不该少的“人性元素表”。

卑贱,虚伪,残忍,我们向这个世界报到时都不曾携带这些东西,但是走着走着,这些东西就像尘埃一样扑向我们。怎样拂去这些恼人的尘埃?怎样守住人性的底线?怎样让“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成为我们乃至我们家族成员鲜明的戳记?让我们想想,让我们好好想想。

摘自《教师博览》2014年第7期

猜你喜欢

科波菲林森毒死
林森:现实,充满文学张力
书·《大卫·科波菲尔》
一路踽踽独行
一路踽踽独行
夹竹桃:酷爱“模仿秀”的毒死人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毒死蜱和三唑磷将禁止在蔬菜上使用
来自人名的英语词汇之文学作品篇(下)
韭菜中毒死蜱残留去除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