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溯经典——中华旗袍

2014-09-16徐璇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8期
关键词:传统服装改良经典

徐璇

摘要:一种服装就如同一种语言,中国服装的款式多样,精巧的工艺,表现出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成熟和别致。旗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也是各区域华人共同拥有并引以为自豪的服装,又是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一种特色服装。作者对旗袍的年代和经典款式的追溯,以及改良后的款式进行了描述,从而表明旗袍这一具有古典文化风采的国粹在花团锦簇的时装之中,反而超凡脱俗、出神入化,具有一种独特魅力。

关键词:传统服装;旗袍;经典;改良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126-02

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以兽皮、树叶护身就不仅仅是为了御寒,更不用说兽骨、贝壳做成的项链,已是纯粹的装饰物了。服装应是人类最早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的表现。

一、服装就如同一种语言,中国服装追求的境界

随着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气候的差异,形成各民族不同的服装。一种服装就如同一种语言,它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异。有人说,语言是思想感情的包装,那么服装便是不同种族的人们更具体的文化包装了。中国服装一向以其多样的款式、精巧的工艺、鲜明的色彩、独特的装饰、巧夺天工的刺绣、细密精美的编织、吉祥如意的纹样、灵巧生动的饰物等,无一不表现出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成熟和别致,世界上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个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在一国的疆域里,在同一时期内,可以出现如此丰富、风格形式炯异的民族服装。中国服装单从衣物形态上看,就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然而将其与人结合起来后,则更显示出特有的魅力。天子用冠冕服以亦重威;百官则以高冠博带、紫绶金章显示权贵;文人墨客的儒服雅步,勾画正人君子的仪表与心态;珠翠罗绮、衣香鬓影、淡装浓抹,都表现出了不同女子的姿容与风韵。用着装去更好的突出自身形象,是中国服装始终追求的境界。

二、旗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深受世界人们的喜爱

1.旗袍的由来及传统款式。旗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也是各区域华人共同拥有并引以为自豪的服装,又是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一种特色服装。对于它的优雅形象已经不仅仅为中国人民所熟知,更得到了世界人士的爱戴和赞誉。对于旗袍这种具有十分典型东方色彩的衣装,深得众人的珍爱,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旗袍,顾名思义,是指清朝满人入关前后八旗妇女的衣袍,即以满蒙为主体的关外妇女的常服。关外寒冷异常的天气,游牧民族骑马射箭的生活方式都是催生出这种保暖适体的服装的重要因素。1644年,旗袍随着满族的统治者进入北京,因满族人素有“旗人”之称,所以他们所穿的袍服就被称为“旗袍”。其基本样式是:立领,右大襟,全身较宽松,长袖,上下直线剪裁,下摆宽大,不开衩。通常在领口大襟袖边下摆外,镶饰刺绣花边或其他颜色的边。三百多年来,除满族已汉化外,至今蒙古族的妇女仍着长袍,只不过是骑马方便而加缚腰带罢了。

2.旗袍的历史渊源。旗袍的演变历史在民族、观念、习俗、风尚的交织下,充盈着文化碰撞与交融过程中的张力。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近代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说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典型代表。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和加入西式风格的海派旗袍,很快地从上海风靡全国各地。让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实际上是30年代的旗袍,旗袍比较适合中国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尤其很受上海女性的欢迎。上海经常可以从画报、电影传媒中看到服装时尚,还有月份牌、广告等,都以时装美人为题材。旗袍的样式逐渐有了很大改变:衣袖从原来的长袖过肘变成短袖到肘以上,再后来更短,甚至到肩,成为无袖了。衣长都在膝以下,最长直到脚跟,只有穿高跟鞋才能拖地,显得亭亭玉立。

此外这一个时期也是旗袍面料极为丰富的年代。纺织品的大量进口,从各类绸缎到棉布、呢绒、纱罗,应有尽有。尤其是出现了镂空织物和半透明的化纤及丝绸以后,“透、露、瘦”的旗袍就开始流行。清纯可人、性感妖娆、端庄典雅等多种风格都可以在旗袍中显现出来。旗袍和西装进一步结合起来,裁剪更多采用西式服装做法,加胸省、腰省、垫肩。领和袖更多采用当时流行的款式,领用西式翻领,袖则有荷叶袖、开叉袖以及下摆缀荷叶边,或缀不对称蕾丝等。更为时尚的就直接在旗袍外穿着西装大衣。

随着国际间的频繁交往、对话和文化交流,服装潮流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中国旗袍受国际服装大潮的间接影响,直线剪裁方式发展成曲线剪裁,旗袍的形式上有所简化,随着西人文主义思想的传入,中国人也开始注重强调人的体型,利用做褶、打裥,完美地体现人体形态。

在香港、台湾半个多世纪以来旗袍始终是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而且成为婚丧、外交等正式场合的礼服。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凡晚会典礼仪式的主持人和礼仪小姐以及茶楼酒馆的接待人员,也多流行穿着旗袍。如中央电视台著名女主持人董卿、朱迅、周涛等,在主持节目时经常穿着合体又端庄的改良式旗袍裙,一道对外展示中国文化、艺术的影视窗口,主持人的这一穿着无疑也是一种对外展示,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展示中国服装的独特神韵,也让在外的华人产生如母语般的亲切感。

旗袍这种具有古典文化风采的国粹在花团锦簇的时装之中,反而超凡脱俗、出神入化,具有一种独特魅力。特别是频频出现在一些友好邻邦宴会上更能表现女性们的气质和独特的风姿,这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服装”,是中国的“国服”,是中国服装的经典。在近几年的影视中不可缺少的始终是旗袍的神韵。如张曼玉主演的“花样年华”,她身着的十几件旗袍可以说是一个旗袍系列的展示表演,表演中无不展露出东方女性的端庄、贤淑。因受此部电影的影响,南京、上海等地区追求时尚的或是具有传统观念的女性,都想在自己的衣橱添上一件旗袍。这能说是“老祖宗”的服装开始回潮?其实服装流行是周期变换的一种现象。形式上看似乎是“复古”,实际上,这种“回潮”并非复旧的翻版,而是注入了时代的血液,旧貌换新颜,因为它是新时代、新观众、新舞台、新思想和新观念。endprint

三、例举三款改良的旗袍,更显女性的柔美曲线

举例一:将传统对襟、偏襟改良为曲线襟和不对称襟。曲线门襟更能显示出女性柔美的身材,再加以手工一字盘扣进行点缀,仿佛象一首正在演奏中的曲乐,此起彼伏。曲线门襟变化的灵感来源于五线谱的音符。而不对称门襟的灵感则来源于时装,使原先呆板的门襟富于时代感。

举例二:在腰节以下保留了传统旗袍的侧开衩。腰节以上则融入了西方晚礼服的露肩形式,符合了21世纪服装的流行主题——性感。使旗袍即有东方神韵又具有西方气息,是一款中西合璧的产物。

举例三:在裙摆上作出改变,改变以往旗袍收下摆的形式,融入近两年流行的A字裙的结构,将小摆加放成A字摆。

列举的三款改良旗袍简单地从结构上看保留了一些传统的造型,但在一些细节上又融入了时代气息,富于它们时代感和流行趋势。因此这是一个既怀旧又有创新的改良。面料依然采用传统旗袍面料——锦缎,锦缎缝制旗袍能显示出衣装的典雅、华丽,更能显示着装的高贵。在缝制中,可以镶嵌均匀、流畅的线条、滚边等手法,体现出传统服装的精巧工艺。

21世纪的服饰革命,除对艺术学和生理学有一定要求以外,更加注重的是自我意识的体现。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现代服装越来越趋向国际化的大融合。各民族服装均以兼容并存的态势发展。虽然当今服装造型各异,但旗袍仍然以强大的生命力存在着,流动着,前进着。中国人热爱自己的民族,钟爱自己的传统服装。中国旗袍,它存在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服饰”,而是一种象征、一种符号、一种骄傲。中国人民拥有它,亚洲人民拥有它,世界人民熟悉它,它永远是东方的一颗明珠。总之,旗袍是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而并非已经湮灭失传的历史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现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可欣赏度高,因而极富有收藏价值。现代穿旗袍的女性虽然不多,但现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传统韵味,同时又能体现时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参考文献:

[1]顾韵芬.服装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华梅.中国近代服装发展史[Z].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3]上海市服装行业协会编辑委员会.中国服装大典[Z].上海:文汇出版社,1999.

[4]白云.中国老旗袍[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服装改良经典
设立“传统服装日”,先要找准文化定位
“一带一路”与区域贸易协定对中国传统服装出口的影响探讨
谈如何接近经典——以《论语》为中心
改良经腹横切口输卵管结扎术1260例临床观察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