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自制剧:生存命题下的用户至上

2014-09-15郑亚灵

网络传播 2014年7期
关键词:广告主媒介受众

郑亚灵

2014年2月底,爱奇艺出品的网络自制剧《灵魂摆渡》开播,点播量10天破二亿,三周破四亿,创下自制内容点播量新高。从美国Netflix公司自制剧《纸牌屋》红遍全球,到国内《丝男士》及《唐朝好男人》等在点播量上的优异表现,我们看到“自制剧时代”的冰山日渐浮出水面。

有学者断言《纸牌屋》的成功预示着“互联网电视”的大幕已经拉开,也有行业媒体认为2014年将成为“自制元年。”网络自制剧的营销迎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全新时代,而这个过程必将以日益完善和优化的“用户体验”为最强劲的发展动力。

生存命题下“用户”的再廓清

购买正版节目与剧集的业务模式使视频网站面临诸多的问题:各个视频网站之间用户重合度较高,而用户忠诚度较低;伴随着版权市场的规范化与激烈的竞争,一线卫视电视剧动辄千万的网络版权更是成为其成长中的大包袱。生存危机下的视频网站开始开拓上游市场,做出了由单纯的 “平台提供方”向“平台提供方+内容出品方”转型的战略调整。

自制剧显然是这个战略调整中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在视频网站盈利主要还是靠广告的情况下,怎样在自制剧运营过程中建立区隔性的竞争优势、压缩成本争取更大获利?这其中隐匿着两个彼此依存、至关重要的用户群体——广告主和受众。作为用户的广告主和受众的使用体验决定了自制剧的前途命运,甚至决定了视频网站战略调整的成功与否。所以自制剧的“用户体验”提升应该是兼顾两个用户群体利益的博弈斗争,更是通过策略促进两个群体的和谐共生的过程。

大数据体验:为消费者量身定制

基于网络平台与技术的先天优势,大数据在自制剧创作及投放过程中的使用将成为一个趋势。

如何从后端数据推导出前台生产,至少需要三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基于技术支撑通过卓越的数据记忆能力来建立数据池;其二,数据并不直接呈现可用的信息,数据的挖掘能力是大数据转化为生产力的最关键一步;其三,依据挖掘出的信息自制剧可以对某一群体做出相关内容的精准推荐。

目前来看,大数据的应用主要集中于自制剧的“内容创作”与“投放”两方面。自制剧中的佼佼者《纸牌屋》即是Netflix公司基于其网站储存的3000万用户收视行为的数据,在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后,确定出最具舆论影响力和市场价值的主力受众群为“中年男性专业人士”,并根据他们的收视行为偏好,“量身定制”了由著名导演大卫·芬奇、奥斯卡影帝凯文·史派西和“政治惊悚剧”等元素组合的电视剧。国内《灵魂摆渡》及《人生与需要揭穿》等自制剧在题材、人物设置等方面也初步启用了大数据资源。

大数据在自制剧中的使用,基于对特定受众群喜好和习惯的分析与针对性的利用,直接地提升了受众的用户体验。可以达成双赢,在这个过程中网站可以为广告主提供更具有针对性、高质量的点播量,使广告主的广告投放与目标群体相契合。

同时,对大数据的利用显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虽然国内视频网站确实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已经积累的数据资源,但至少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没有系统性的数据积累、分析、挖掘习惯;其二,对数据的应用能力与范围有很大局限性。大数据池的建立、数据计算分析能力的提升、数据资源在更广(视频产品、平台建设、品牌推广等)范围的深利用都将推进用户体验的提升。

广告体验:何以达成观感与利益的平衡

广告对于视频网站、受众亦或是广告主都具有重要意义:对目前处于“烧钱”状态的视频网站来说,广告是其赖以生存的主要支撑;而要使广告主愿意掏腰包,就必须保证高质量的点播量;受众为了获得免费的视频节目而被动接受的贴片广告,在保证点播量的同时却很难保证信息接触的质量。我们虽不可能完全调和其间的矛盾,却可以通过相对合理的方式达成三者利益的平衡。

基于自制剧大数据背景下极强的目标针对性,植入广告将成为自制剧的重要广告形式之一。把商品放在剧情当中,一方面使商品与目标群体的日常生活关联;另一方面制造观看过程的话题和关注点,满足喜欢“挑刺”和热衷“发现”的受众的癖好。无论是潜移默化的接受还是积极地发现并成为话题,对于广告主都是喜闻乐见的。

就主流的视频贴片广告而言,国内视频网站用户体验的考虑体现在两方面:视频时间与广告时长基本成正比;点播量增加广告时间相应递减。这样模式下广告的接触质量和主动性并不乐观。

基于国外视频网站的经验,我们可以获得两方面的启示:第一,使用户对广告具有一定的控制权,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广告。这将同时提升受众广告接触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广告主的广告点击量更具目标针对性。第二,选择在视频开头看一段电影预告片或本平台的热推剧集的宣传片来抵消广告。这是视频网站为本平台的其他影视节目做宣传的一个好机会,刺激点播量的再生。

播放体验:媒介“隐喻”下的互动方式建构

“媒介即信息”及“媒介即隐喻”的理论试图向我们传递:不同的媒介因其天然的特征会建构与受众之间不同的互动方式。网络媒介就参与的形式意义而言,是对电视媒介群体性参与的分裂。电视放在客厅,一家人团团坐在沙发上共同观看,而网络完全不同,更多情况下一个人面对屏幕。虽然同是“影视”的形式,但在电视与网络的不同媒介语境下,受众的参与形式与感受都是不同的——网络更个人化、更随意、更有参与性。

首先,播放的随意性和内容的碎片化。因为是个人化的媒介接触行为,不必受到集体规范的约束,网络视频的接触和播放给予了受众更多的随意性。目前很多网站的做法是将自制剧集一次性上线。这对于网站来说可以集中提升点播量,避免“长战线”受众流失,直接提升广告收入;而对于受众来说,可以满足一次观看多集的个人化媒介接触习惯。

其次,网络的陪伴感与参与性。受众对自制剧的参与也是提升用户体验、提高点播的有效手段。除剧情推进之外,更多的参与方式势必将伴随着技术与营销思路的推进而出现。因为参与付出了精力、时间和情感,那么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更多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注。对于广告主来说,这意味着更具参与性的点播量。

以自制剧为代表的自制节目将成为一种趋势,使视频网站摆脱纯播放平台的被动境地——一方面通过自制剧建立区隔性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获得向上游产业争取利润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视频网站的用户不仅是直接的受众,更是支持其主要生存成本的广告主,怎样提升这两方的用户体验,对于视频网站能否顺利实现战略调整举足轻重。endprint

猜你喜欢

广告主媒介受众
创新营销新模式爱创荣获第十四届广告主金远奖金奖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考虑广告主投资竞争的关键词拍卖研究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