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M S模型的安徽国际工程承包变动实证分析

2014-09-15胡传争胡少林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安徽竞争力效应

胡传争,胡少林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国际贸易系,安徽 合肥 231131)

国际工程承包是国家间经济贸易合作关系的重要形式,起源于二战以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对外军事援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各国间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国际工程承包出现了比传统货物贸易更加快速的发展势头,目前已经成为各国参与国际经贸竞争的重要领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工程承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从最初的对非援助作为起点,在各级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发展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成为全球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一支生力军。

安徽省是中部农业省份,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些年来通过深化体制改革,紧抓发展机遇,国际工程承包领域快速发展,涌现了一些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对外工程承包快速发展?各个因素的贡献程度分别是多大呢?为此,笔者通过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onstant Market Share,CMS)分析了安徽省对外工程承包快速发展的因素,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深入探讨。

1 安徽国际工程承包的发展历程及格局

国际工程承包有前期和后期2大部分,前期包括工程项目的投资机会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工程设计、项目招标、工程监理等,后期包括对工程项目进行业务分包、劳务派遣、设备采购、项目施工、安装调试等。前后2个部分密切协作共同完成项目的全部过程。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情况和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不同参与到国际工程承包的不同环节[1]。

1.1 发展历程

安徽省作为中部农业省份没有囿于固有模式和发展思路,敢于突破现状并勇于创新,在过去十几年实现国际工程承包跨越式发展。据安徽省商务厅的统计数据,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总的营业额,从2001年工程承包额7433×104美元,2005年2.8×108美元增长到2012年28.11×108美元,年均环比增长达到40%。过去5年间安徽省外经企业累计实现国际工程承包营业额达到115.13×108美元,2013年继续稳定增长,接近30×108美元,全国排名第9,中部地区第2[2]。

1.2 发展格局

在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国际工程承包的业务结构也逐步优化。在总体业务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总包工程占比持续上升,目前已经达到60%以上。大型工程不断增加,最近5年来单独承揽1×108美元以上大型国际工程承包项目有21个,合同金额达到58×108美元。在美国Engineering News-Record杂志网站发布的2013年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排名中,安徽省共有合肥水泥研究院、安徽外经建、安徽建工、中铁四局等企业榜上有名,是中部地区上榜企业最多的省份,此外还有一批诸如安徽华力、马钢建设、安徽水利等虽未上榜但已经具备较一定业务基础且竞争力迅速增强的企业。

2 CMS模型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泰森斯基首次提出CMS(恒定市场份额)模型来反映一国贸易变动的各个因素的作用程度大小,后来经过立莫、斯特恩等经济学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目前CMS模型已经成为分析研究一个国家商品出口情况变动原因和竞争力变化趋势的重要分析工具[3]。对于有形商品出口量的变化,国内外已经有很多成果运用CMS模型来进行实证研究。CMS模型对于影响出口量变动的因素有着较为详尽的效用分解,笔者拟采用该模型来对安徽国际工程承包发展变化因素也进行实证分析,国际工程承包虽然是无形商品的出口,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毕竟也是一种出口商品,本质上有着与有形商品共同的特性。

在CMS模型中,出口商品的增加和减少的因素一般取决于市场需求效应、产品竞争力效应和结构交叉效应3个方面,假如不细分出口市场,将所有出口市场视为一个整体,则可以根据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将特定时期出口商品变动额表示为:iii

3 安徽对外工程承包的CM S模型分析

下面,笔者基于上述CMS模型对安徽省国际工程承包规模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所采用的数据年限是1998~2012年。经历15年的时间,安徽省国际工程承包发展规模增加了182倍。为了进行研究的需要,笔者根据15年来安徽国际工程承包规模变化趋势将数据区间划分为3个阶段:1998~2004年为快速上升期,2005~2009为波动期,2010~2012年为稳步增长期。基于CMS模型对于安徽国际工程承包规模变动效应的分解结果见表1。

表1 安徽国际工程承包规模变动影响因素CM S模型测算结果

1998年国际工程承包规模是0.16×108美元,3个时期国际工程承包的规模在1998年的基础上,分别连续递增了8.32×108美元、6.46×108美元、14.2×108美元,如表1所示,年均环比增长率分别为76%、12%、18%,这3个阶段国际工程承包的规模都是在增加,但是引起这种变化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

3.1 快速上升期 (1998~2005年)

这一时期国际工程承包规模迅速增加,从1998年刚起步时的0.16×108美元迅速增加到2005年的8.48×108美元,年均环比增幅高达76%。竞争力效应可以被认为是推动这一时期安徽国际工程承包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其增长贡献率达到88%,也就是说在此时期安徽国际工程承包服务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很强的竞争力。该期间国际市场需求有所扩大,全球国际工程承包发包总额基本稳定3×1012美元以上,市场需求效应的贡献率为28%。结构交叉效应的贡献率是-16%,反映了该期安徽省国际工程承包业发展结构与国际市场需求结构变化不一致。从数据上看,1998~2005年安徽的国际工程承包以分包为主要形式,而从国际市场需求结构变化来看,大型项目的发包正在迅速增加[4]。

3.2 波动期 (2006~2009年)

这一时期国际工程承包规模虽然也在增加,但是相比前面一个阶段速度已经明显下降,年均环比增长率只有15%,而且不同年份发展速度有较大差别,尤其是2008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导致很多国家的政府项目发包额有明显的减少,甚至有的已开工项目都被冻结。在此期间,3种影响因素中,竞争力效应仍然很突出,对于工程承包规模增加的贡献率达到125%,显示安徽外经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有着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由于整体经济形势不稳定,在此期间市场需求效应呈现出负面的影响,对于企业的竞争力效应有一定的抵消作用。

3.3 稳步增长期 (2010~2013)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安徽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经受了考验,在此期间表现出稳健的发展势头,年均环比增长18%。这样的发展速度虽然并不突出,但是在国际总体经济形势仍然不明朗的情况下已属不易。在此期间竞争力效应仍然是最主要的贡献因素,达到45%,结构交叉效应对于总体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1%,显示出安徽外经企业对于市场需求结构的把握能力越来越强。

纵观3个时期的发展变化,考察期内的竞争力效应是拉动安徽国际工程承包业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其次就是国际工程承包的展业结构变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竞争力效应对于安徽国际工程承包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随着涉足国际工程承包时间和范围的不断扩展,对于行业规则的了解不断加深,更由于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摸爬滚打锻炼了一支善打硬仗的从设计施工到市场推广的人才队伍,安徽建工等企业为代表的安徽军团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从过去依附于国内外大型承包商,获取小额分包业务发展到现在独立投标或者与国外知名大公司联合投标,展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安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发展结构效应在3个阶段经历了有负转正的过程:第1个阶段国际市场需求发生巨大变化,而安徽的国际工程承包商在较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变化,贡献率为负值;之后的2个阶段对于国际市场需求有了较好的把握,并能根据需求调整业务结构,对于业务规模的增加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市场需求效应经历了一个U型变动,在第2个阶段由于国际市场需求骤然降低,对于安徽国际工程承包业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贡献率为负值,直到2010年后随着整个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才得以扭转。

4 对策和建议

安徽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虽然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市场竞争力,但是相比较国内先进省份及发达国家的承包商,差距仍然存在,因此要认清形势,以更加务实和积极的心态去拓展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并以此为抓手和突破口,带动发展劳务合作,带动机械建材等相关货物贸易出口。立足安徽这样地处中部的农业省份这一基本实际探究发展外经事业新思路,为此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

1)以国际工程承包为主业和龙头,建立对外劳务合作、境外房地产开发、境外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建筑施工设计咨询、设备物料对外出口等业务实现多元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大格局,促进市场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安徽外经建集团2011年在津巴布韦获取5000 km2钻石矿的开采权,与安徽地质矿产勘查局结成战略联盟携手合作开发境外矿产资源[5]。

2)重视国内建筑市场竞争与国际工程承包的协调发展。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经济体,而且尚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期,每年对外发包的工程建设数量和规模位居全球前列,国际上众多的跨国工程承包商正在大量涌入国内建筑市场。在不断发展培育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同时,利用自身优势拓展巩固国内市场,综合提高管理水平和应变能力,用国际视野将国际与国内2个市场统一起来协调发展。

3)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等组织要完善政策和管理体系。依据突出周边、主攻非洲、拓展南太和拉美的战略布局,有计划有步骤逐步建立海外国际工程承包和国内产业要素相互配合的全球性要素配置格局。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功能,组建安徽国际工程承包海外军团,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搭建平台,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和国内同行对接活动,在交流合作中取长补短联合对外,最终实现所有参与的企业都能实现利润最大化[6]。

[1]熊旭红,李全荣 .勘察设计单位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机遇和应重点发展的国际工程业务 [J].水电站业务,2013(9):62-67.

[2]黄杰 .安徽省对外工程承包与设计服务贸易研究 [J].金融经济,2012(10):94-96.

[3]黄利,周密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出口增长的动因分析 [J].经济问题探索,2013(9):175-179.

[4]邢厚媛 .对外承包工程在结构调整中壮大和提升 [J].国际经济合作,2010(3):4-8.

[5]胡传争 .安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转型发展路径分析 [J].现代商业,2012(9):112-113.

[6]田晓,戴晓云 .中国工程企业承包国际工程的困难及对策分析 [J].改革与战略,2012(8):45-49.

猜你喜欢

安徽竞争力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日本竞争力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