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模糊评价法的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评价

2014-09-15陈继祥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权重教学效果

陈继祥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安徽 亳州 236800)

所谓教学评价是指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参照科学的标准,运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和评价[1]。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效果衡量手段,教学评价可以有效测评计算机文化基础授课教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所有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授课面比较广。如何科学有效地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及时调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2]。目前,针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一般都是通过一些具体的量化指标进行评价,没能涵盖到全部内容,对于一些比较模糊的评价内容,无法评价,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在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评价过程中,除了充分考虑一些定量的评价指标之外,针对一些具有模糊指标特征的内容,采用模糊评价法也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对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1 模糊评价法

模糊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学评价过程的非线性特点而提出的,主要是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运算法则对非线性的评价论域进行量化综合,从而得到可以量化的评价结果的过程[3]。模糊评价法的基本思想如下:假 设 被 测 评 的 对 象 为 O,确 定 一 级 评 价 指 标 集 U = {U1,U2,U3,……,Un},建 立 权 重 集A = {a1,a2,a3,……,an},确定评语集V = {V1,V2,V3……,Vm}为各类评价等级赋值,构成等级分数集合P = {P1,P2,P3……,Pm}。R 是U*V 上的模糊关系,UR(Ui,Vj)=Rij表示指标Ui在评价等级Vj上的隶属函数,R=(Rij)是n×m阶模糊矩阵,称为评价矩阵。对A和R作矩阵乘法,得到B=A×R,称为综合评价集。引入评价等级分数集V,令S=B×VT为最终的评价结果[4]。

2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院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已经建立并实施的教学评价内容和指标,参照前人研究的成果[5-6],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涵了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指导、教学效果4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又包含几个二级指标。这些指标包含很多不能给出量化的评价指标,具有模糊性,每个指标所占的权重也大不相同。

表1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3 模糊评价法在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评价中的具体实施

表1中,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是通过对所教班级2013级护理3班65位同学进行打分,然后进行统计和归一化处理后而得到的。根据对学校已经构建的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通过模糊评价法可以求的模糊评价结果,具体过程如下:

1)设定评价指标集合 根据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施的教学评价指标设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评价指标为U = {U1,U2,U3,U4},二级指标Ui= {Ui1,Ui2,Ui3,Ui4},i=1,2,3,4。

2)建立各种指标的权重集合A 在已经设定的评价指标中,根据各个指标对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质量考核的重点不同而设置了不同的权重,分别给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设置了相应的权重,设一级指标权重集为A = (a1,a2,a3,a4),二级指标权重集为Ai= (ai1,ai2,ai3,ai4),i=1,2,3,4。

3)确定评价等级集合V 根据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设定不同的评价结果,确定好每种评价等级的隶属关系[6]。设置优、良、中、及、差5个等级,并构成评价等级集合V= {优,良,中,及,差}。

4)建立评价矩阵R 通过对所教班级进行打分,获得相关评价指标的隶属度表R。先对每项一级指标进行评价来获得相应的评价集,然后再将一级指标的评价集组成模糊评价矩阵,具体过程如下:

其中,Ui(i=1,2,3,4)的评价结果由Bi获得:

5)确定综合评价集B 综合评价集B的计算如下:

6)计算综合评价结果 设置评语集合,优秀93、良好为85、中等为70、及格为65、较差为55,则评语集V{=93,85,70,65,}55;最后求出综合评价结果:

4 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模糊评价法可以对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能够消除人为因素,特别对一些相对比较模糊的指标内容,能够做到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克服了部分学生在评教过程中的随意性。通过对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各个指标的权重分析,可以了解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有助于授课老师找出改善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有助于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1]赵化启,李国品,郭吉平 .模糊方法在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佳木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6):871-873.

[2]杨秀芳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3]吴键峰 .基于模糊规则的现代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现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胡水星 .基于模糊理论的网络课程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5]朱平 .模糊评价法在高职课程体系评价中的应用——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J].职业技术教育,2013(5):17-20.

[6]许志刚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高校数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7):110.

猜你喜欢

计算机文化基础权重教学效果
权重常思“浮名轻”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局部权重k-近质心近邻算法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