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河油田水平井井身结构优化技术探讨

2014-09-14田绘杰中石化华北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井身红河井段

田绘杰 (中石化华北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红河油田是鄂南致密砂岩油藏的主要区块,分布于甘肃省庆阳市的镇原、泾川、崇信3县,构造位置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天环向斜的南段,地层平缓西倾。该油田属于中生界内陆湖泊相碎屑岩含油气体系,属于低孔、低渗、低产的 “三低”油田,开发难度较大。红河油田水平井平均埋深在2000m左右,完钻井深大多为3300m左右,水平段长介于800~1200m之间,靶前位移介于280~400m之间。在水平井开发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难点:①地层稳定性差,易漏易跨。红河油田自上而下依次钻遇第四系、白垩系罗汉洞组、环河组、华池组、洛河宜君组、侏罗系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和三叠系延长组,主要目的层为三叠系延长组。钻遇地层自上到下承压能力均较低,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井漏现象,同时钻遇地层多为灰褐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砂岩,水敏性极强,易吸水膨胀,从而发生井壁坍塌现象。②三级井身结构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例如,井深3000m、水平段长1000m的HH37P10井平均机械钻速仅为4.95m/h,钻井周期为85d左右。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红河油田水平井井身结构优化技术进行了研究。

1 三级井身结构优化技术

红河油田第四系黄土层具有结构疏松,承压能力低,渗透能力强等特点,容易发生渗漏等复杂情况,为一开必封井段,常规三级井身结构一开采用∅374.7mm井眼,下∅273mm套管封固;二开采用∅241.3mm井眼钻完斜井段,下∅177.8mm套管封固A靶点前泥岩裸眼井段,尽量避免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三开裸眼完井后裸眼封隔器分段压裂。由于该井身结构安全有效,在整体开发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常规三级井身结构最大缺点是斜井段机械钻速较慢,2012年上半年红河油田该井身结构井二开斜井段平均机械钻速仅为3m/h左右。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复合三级井身结构,具体优化措施如下。

1.1 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1)轨道设计 轨道设计是水平井钻井施工的首要环节,通过轨道优化能有效降低钻进过程中的摩阻扭矩、降低施工难度和提高中靶精度[1-2]。具体而言,在三级井身结构轨道设计时采用 “直-增-稳-增-平”的双增稳剖面,靶前位移控制在350m左右,造斜率控制在7°/30m以下,稳斜段置于井斜角70°左右的井段,这样便于轨迹及时调整。

2)井身质量的控制 钻井过程中必须确保井眼轨迹圆滑,以防止井径急剧变化,出现不规则井眼[3-4]。直井段要注意防斜,最大井斜角不大于3°。斜井段要防止出现 “大肚子”井眼,平均井径扩大率要求不大于10%;全井采用优化的钾氨基钻井液体系,抑制泥岩水化膨胀,稳定井壁,并且严格控制泥浆性能,斜井段失水不高于5ml,防止出现井壁垮塌现象。

1.2 套管安全下入技术

1)井眼准备措施 下套管前必须认真通井,通井时要注意以下2点:①下钻过程中要注意遇阻显示,对测井井径曲线呈缩径段以及不规则井段,应进行反复提拉直至畅通;②下钻到井底后循环泥浆时,应勤活动钻具,禁止在某处长时间循环,以免导致该井段冲出 “大肚子”井眼。

2)采用滚轮扶正器 滚轮扶正器正棱上横向装有2排滚柱,其轴线与井眼轴线垂直。当套管进入斜井段时,一方面使大段套管本体不紧贴井眼的低边,因而磨擦面积小;另一方面,由于滚柱的滚动,使常规下套管的滑动磨擦变为滚动磨擦,从而大大减少套管与井壁之间的摩阻系数,确保套管能够顺利入井。

3)下套管抬头措施 下套管抬头措施的主要内容如下:在浮鞋后第1根套管上加装2个或者3个扶正器,使浮鞋在大斜度井段离开井壁,以减小前部套管摩阻,并引导套管顺利下入大斜度井段。下入过程中应控制好速度 (每20~30s下1根套管),并派专人观察井口返浆情况。

2 二级井身结构优化技术

2.1 完井方式的优化

针对裸眼封隔器分段压裂完井存在的难点,通过对完井方式的优选,最终确定采用可钻桥塞和连续油管带底封分段压裂方式,该压裂方式具有压裂起裂位置明确、压后即可实现井筒全通径和固井完井、可验封、分段可靠等特点,适用于水平段固井完井。

2.2 配套技术的优化

1)防漏堵漏措施 ①无论哪个层位出现漏失现象,均应先采取随钻堵漏的办法,如果没有效果再采用复配材料进行静止堵漏。②当出现井口失返性漏失时,应当首先上提钻具静置一段时间,然后再开泵循环进行试漏,如果有部分返出,应采取复配静堵的办法;若仍然完全失返,则要考虑选择合适的堵漏材料,或者考虑用水泥封堵。

2)提高水平段固井质量措施 ①大排量充分循环洗井,调整钻井液性能,控制滤失量与动切力,确保不出现沉砂、垮塌等现象。②通井起钻前,在大斜度井段和水平段注入防卡钻井液,并加足润滑材料,以降低摩阻和扭矩。③合理加放扶正器,即在斜井段和水平段,每3根套管加2只扶正器。④使用微膨胀低滤失、低析水、高沉降稳定性水泥浆体系。

3 应用效果分析

3.1 三级井身结构优化效果

HH37P11井是红河油田第一口采用复合三级井身结构的水平井,该井位于甘肃省镇原县屯字镇下郑村李家组,其井口方向为339°03′36″,目的层位为三叠系延长组长8段。HH37P10井采用常规三级井身结构,井口方向为357°7′55″,两井相距较近,具有可比性。

表1 HH37P11井及HH37P10井钻井指标对比表

HH37P11井及HH37P10井钻井指标对比表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在地质条件相近的条件下,HH37P11井较HH37P10井的机械钻速显著提高,钻井周期也明显缩短,说明水平井采用复合三级井身结构可以获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3.2 二级井身结构优化效果

HH12P142井是红河油田第一口实施二级井身结构的水平井,邻井HH12P38井采用常规三级井身结构,两者的井身结构和完井方式不同。HH12P142井与HH12P38井指标对比表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HH12P142井比HH12P38井的机械钻速慢,但由于HH12P142井井身结构的改变,最终使其钻井周期远远小于HH12P38井的钻井周期。加之HH12P142井采用裸眼完井方式,在开发后期综合治理十分方便,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益。

表2 HH12P142井与HH12P38井指标对比表

[1]陈庭根,管志川 .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 [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2]陈涛平,胡靖邦 .石油工程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3]赵国珍,龚伟安 .钻井力学基础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8.

[4]苏义脑 .水平井井眼轨道控制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井身红河井段
东海井身结构优化与钻井提速技术
魅力红河 大美梯田
中国近海钻井液用量估算方法研究
神府致密气区块小井眼井改进研究
红河学院作品选登
WLH81-C井提速提效技术
红河书法作品欣赏
通过描述图像的均衡性评价储层非均质性
基于安全风险评价的深探井井身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塔里木油田“塔标井身结构”加快最大内陆盆地开发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