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关系

2014-09-14郜海燕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12期
关键词:螺旋杆菌流性螺杆菌

郜海燕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人民医院特检科,新疆喀什 844900

当1982年科学家们从人体胃粘膜当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的时候,医学界对此展开了各项探究。普通大众受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概率极高,在60%左右,并且幽门螺旋杆菌容易引发癌症。多项数据表明幽门螺杆菌和很多类病症的发生有联系。其中慢性胃病是临床出现较多的病症,但是对其产生的原因,专业人员也仍无定论。笔者对近年来在我科检查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胃液反流性胃炎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专业检查、粘膜检查、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患者有无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感染的程度。根据定性、定量与半定量的方式,探讨他们的关联以及何种关联。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2012年4月—2013年7月到我科做胃镜检查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100例慢性胃炎病人。其中男女比例为3:2。年龄范围为22~66岁,平均年龄大约是37岁。按照具体的病症分为三组,分别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慢性糜烂性胃炎组、胆汁反流性胃炎组。

1.2 仪器选择

使用日本富士能型号为EG-99WR电子胃镜、HUBT-01型液闪计数仪,均为比较先进的仪器,保证仪器的质量达到要求,增加检测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

1.3 检测方法

1.3.1 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保证胃的状态适合检查。在做胃镜检测前12个小时不可以进食,前2个小时不可以饮水。此外,为保证检查符合双方的意愿,医患双方应当签好相关书面说明之后开始检测。

1.3.2 14C尿素呼气试验 在进行胃镜检查之前的12个小时,让病人服下一枚14C尿素呼气试验所用的微量胶囊,使胃部混入标识的元素,便于追踪。然后等20min不作任何动作,不要进食喝水,接着让病人用长20cm带滴球的一次性输液管对按一定比例调制而成的氢氧化胺、无水乙醇、酚酞的混合溶液吹气,注意调制好气息,均匀地将气通过管道吹入溶液。简单来说,此混合液是CO2吸收剂,当病人吹气的时候,会将CO2溶液,并与之发生化学反应,会导致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当此溶液的颜色变成无色的时候,说明CO2饱和了,这个时候让病人停止吹气。再注入5mL的闪烁液,利用LKB1217型液闪计数仪检测每分钟的衰变数,根据测得的数值当作病人性质的判断,把14C-尿素呼气试验值>100 dpm的时候当成判断是否为阳性的标准。

1.4 分类及诊断标准

慢性胃炎组织学形态的分类标准:根据慢性炎症细胞的密度将其分成四个等级:①没有显著数量:单核细胞的高倍镜头中10个以下,在镜头当中几乎观察不到单核细胞;②较少数量:慢性炎症细胞不多,并且几乎都散落在粘膜浅层厚度的1/3以下,与第一种相比,稍微可以观察到一些单核细胞;③中等数量:慢性炎症细胞非常集中,在粘膜层1/3~2/3中间,这个又比第二种在镜头下观察的细胞数量多一些;④高度集中:慢性炎症细胞集中、浓密地分布于粘膜整个表面,可以很清晰地在镜头下观测到单核细胞。

1.5 统计学方法

对实验的数据按照小组分别进行统计,数据统计好之后进行计算,然后再进行比较。部分数据使用χ2的方法检验,数据后期处理使用SPSS 19.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进行,然后进行判定,如果结果为P<0.05的时候,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即表明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很大。

2 结果

2.1 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与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病之间的关联

实际的数据统计,三组慢性胃炎病人专业医疗手段检测出的结果由表1所示。

表1 三者慢性胃炎患者检测出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

由此可见,第二组病人检测出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的概率最高,而第三组病人检测出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的概率最低。说明不同的慢性胃炎的导致原因未必相同,与是否受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也不一样。

2.2 幽门螺旋杆菌密度与慢性胃炎严重程度的关系

通过采用半定量方法深度研究,最终得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密度和慢性胃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57 522,P<0.001)。

3 讨论

3.1 慢性胃炎和幽门螺旋杆菌的关联

通过对100例患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的慢性胃炎均不同程度的受到过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数据结果表明两者明显相关。其中第二组的患者,即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检测出的概率最高,超过90%,而第三组的患者,即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检测概率最低。两者的不同需要分别分析,初步分析原因,猜测也许是胆汁的反流对胃粘膜的屏障造成损坏,使胃腔内的PH值降低,而酸性的环境不利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滋生,导致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影响降低。

两者相关的原因经分析可能有3个:①幽门螺旋杆菌会生成不好的酶或者毒素损伤胃粘膜的上皮细胞,破坏组织,最终引发慢性胃炎;②幽门螺旋杆菌生成IgE,它合成的化合物可以造成巨噬细胞中溶酶体的机能变快,提高一些介导细胞毒反应的概率,造成免疫系统受损,使得人体无法及时抵抗病原体,容易患慢性胃炎;③幽门螺旋杆菌会提高胃泌素的生成,而造成其括约肌的收缩,一直造成胃液的倒逆,最终引发慢性胃炎。

3.2 幽门螺旋杆菌密度与慢性胃炎严重程度的关系

本次探索的另一部分是以定量以及半定量的角度将两者的实际互相因子以具体数据呈现出来,通过科学实验进行临床验证。本研究采用病理组织学特殊染色高倍(10×40倍)光镜下进行病理诊断,提高结果的精确度,然后在油镜下检测幽门螺杆菌(10×100倍油镜)及胃黏膜炎症细胞密集程度和浸润深度,最后采用半定量方法深度研究,进行具体的数值计算,最终得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密度和慢性胃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r=0.457 522,P<0.001)。换句话说,最终认为幽门螺旋杆菌的细胞密度越大,导致的慢性胃炎就越严重,也就是验证了本次实验的假设。

4 结语

综上所述,幽门螺旋杆菌和慢性胃炎显著关联,且前者的密度越大,引发的慢性胃炎程度越深,两者呈正相关的关联。实验结果中三个组得出的数据的差别表明幽门螺旋杆菌和慢性胃炎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完全相关,其中有一些具体的原因仍然还在探索当中。不过虽然可能不是所有的慢性胃炎均是由接触幽门螺旋杆菌引起,但是我们也应当加强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处理,如果病人出现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应当及时对其进行处理,防止引发慢性胃炎。提前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病例可以有效预防慢性胃炎的病发,也可以为后期的处理减轻难度。

本次实验基于精确的仪器、科学的实验、正确的计算方法,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这也是得出医学结论所应该遵循的准则,科学的医学结论是探索人体疾病治疗方案的基石,只有对各种疾病的引发原因进行深入的研讨,才可以更好地寻找治疗的方案,最终为人类的健康作出贡献。

[1]赵丹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J].求医问药,2012,10(7):8-9.

[2]刘延兰,刘小荣,李晓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相关性研究[J].甘肃医药,2010,29(6):662-663.

[3]姜建国.血清学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萎缩性胃炎中的价值[J].当代医学,2009,15(33):49-50.

[4]梁勇.胃粘膜疾病与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外医疗,2009(2):172.

猜你喜欢

螺旋杆菌流性螺杆菌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