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道九联检在0~6岁儿童肺炎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2014-09-12苏信斌文流勇杨洪芬贵州省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贵州贵阳55008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医院儿科贵州贵阳55004

吉林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病原体阳性率检出率

苏信斌,袁 菲,袁 艳,文流勇,杨洪芬,钮 琼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贵州 贵阳 55008;.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医院儿科,贵州 贵阳 55004)

小儿肺炎是0~6岁儿童的常见病,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400万的儿童死于急性肺炎,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小儿急性肺炎的患病率逐渐上升,居住环境不良、低出生体重儿以及先天性心脏病、佝偻病、免疫缺陷等均可诱发小儿肺炎。病毒、细菌、非典型病原体是三大类主要致病源[1]。为了降低小儿急性肺炎的死亡率,为防治疾病提供依据,应加强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呼吸道病原体一般感染人体1~2周后,血清中特异IgM抗体急剧升高,3~4周后可达到高峰。因此,检测血清中特异IgM抗体可作为急性感染期的主要指标[2]。选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呼吸道常见的九种病原体的IgM抗体,明确小儿急性肺炎的致病源,为儿科医生临床治疗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0~6岁肺炎患儿284例。包括门诊及住院儿童,按年龄1个月~6岁,分三组:婴儿组(≤1岁),幼儿组(1~3岁),学龄前组(3~6岁),均存在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当天完成检测。

1.2 试验材料及仪器

1.2.1 试剂盒:九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郑州安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2.2 仪器:LDZ5-2型自动平衡离心机(金坛市恒丰仪器厂),恒温培养箱(北京医疗设备厂),荧光显微镜以及制造商推荐的滤光片(上海光学仪器六厂)。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原理: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基于待测样本中的抗体与吸附在载玻片上的抗原发生的反应。样本中存在的特异性抗体和抗原发生的反应。样本中存在的特异性抗体和抗原反应,未与抗原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在洗涤步骤中除去。在下一步骤中,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荧光素标记的抗人球蛋白反应。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1.3.2 试验步骤: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每次试验都设立阳性和阴性对照,以确保试验和试剂盒的有效性。

2 结果

在284例0~6岁儿童患者中,总的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为38.03%,其中阳性率最高的是MP(16.2%),中等阳性率的病原体有 RSV(7.04%)、INFB(6.34%)、PIVs(3.52%)、ADV(2.11%)、LP1(1.76%),阳性率最小的病原体为 CPn(0.35%)和QFR(0.00%)。见表1。

表1 呼吸道九种病原体检测结果

在284例0~6岁儿童患者中,按年龄1个月~6岁,分三组:婴儿组(≤1岁),幼儿组(1~3岁),学龄前组(3~6岁)。总的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分别为41.38%、36.96%和20%。多组样本间九联检阳性率采用χ2检验,由表2可知,婴儿组(≤1岁)与幼儿组(1~3岁)病原体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305<3.84,P>0.05);幼儿组(1~3岁)与学龄前组(3~6岁)病原体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χ2=2.74<3.84,P>0.05);婴儿组(≤1岁)与学龄前组(3~6岁)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3.84,P <0.05)。

表2 不同年龄组患儿阳性率分布情况

在284例0~6岁儿童患者中,同时感染两种以上抗体病例为4例,占总阳性例数的3.70%。其中0~1岁患儿混合感染病例3例,占总阳性率的2.78%;1~3岁患儿混合感染病例1例,占总阳性率的0.93%。主要为MP合并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组患儿混合感染阳性数分布情况

3 讨论

小儿急性肺炎是儿童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最重要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婴幼儿急性肺炎占我国住院小儿死亡的第一位,严重威胁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年龄越小感染率越高,病情越严重[3]。小儿急性肺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致包括病原体、年龄、免疫、饮食、环境、心理等诸多因素,其中病原体感染是其主要发病因素。近年来随着各种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呼吸道细菌感染有所降低,但呼吸道其他病原体感染呈上升趋势[4]。

本次研究显示,非典型病原体感染52例,占18.21%;呼吸道病毒感染56例19.72%。混合病原体感染4例,占3.70%。284例患儿中,阳性率婴儿组高于幼儿组,幼儿组高于学龄前组,多组样本间九联检阳性率采用χ2检验,由表2可知,婴儿组(≤1岁)与幼儿组(1~3岁)病原体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305<3.84,P >0.05);幼儿组(1~3岁)与学龄前组(3~6岁)病原体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χ2=2.74<3.84,P>0.05);婴儿组(≤1岁)与学龄前组(3~6岁)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3.84,P<0.05)。

在实施特异性病原检测治疗的284例急性肺炎患儿中,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38.03%,混合感染阳性率3.70%,明显低于国内同类研究的报道[5],与刘丽等人报道的阳性率58.2%也低[6],说明小儿病毒性肺炎检出率具有地区差异性。据研究对比得知,不同地区的病原流行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7],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生活条件、地理环境、经济水平、药源供应差别较大,病原的流行分布不尽相同,因此药物的选用应该有针对性。

综上所述,呼吸道九联检病原谱有地区差异,3岁以上的儿童随着机体免疫功能不断增强,病原体检出率与婴幼儿相比明显下降,说明婴幼儿期仍为本地区小儿病毒性肺炎好发年龄,婴幼儿期应是病原体感染的重点防御时期。因此快速检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特别是对已确诊为急性肺炎的患儿,明确其引起肺炎的病原体,对临床正确诊断及合理用药显得十分重要。

[1]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91.

[2]吴 华.843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血清IgM测定与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25.

[3]韩晓华,刘立云,敬 宏,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时炎性相关因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4):347.

[4]王 梅.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2):117.

[5]孙海平,唐朝贵,杜顺华.383例呼吸道感染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23(9):979.

[6]刘 丽,邹映雪,于凌云,等.长春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趋势[J]. 吉林医学,2004,2(25):46.

[7]武 悦,张洪珠.对儿童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的实验室检测及方法学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2):116.

猜你喜欢

病原体阳性率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