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实验室指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2014-09-12凯赛尔江多来提古丽美热艾买如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难治性骨髓外周血

凯赛尔江·多来提 古丽美热·艾买如拉

(新疆医科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新疆 乌鲁木齐市 83000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常见于老年人的造血系统肿瘤,诊断时中位年龄大部分在60~75岁,约80%的患者年龄超过60岁〔1,2〕。目前MDS的预后评估国际上主要依据MD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此积分系统主要依据外周血细胞减少系数、骨髓原始细胞的百分比及细胞染色体核型,但此评分系统对于部分MDS患者的病情预后评估仍有差异,且不适用于部分不能开展染色体核型检查的基层医院,为此本研究从患者的外周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铁蛋白(SF)进行研究比较,探讨上述指标与MDS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MDS患者129例,诊断依据文献〔3〕。并根据2008年WHO标准〔4〕重新分型,其中难治性贫血(RA)8例,难治性贫血伴有环状铁粒幼细胞(RARS)7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CMD)33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1型(RAEB-1)25例,RAEB-2 39例,MDS伴有单纯del(5q)5例,MDS不能分类(MDS-U)12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 65例,中位年龄61(18~82)岁。对照组:按照1∶1配对原则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29例,其年龄、性别、民族均与病例组相匹配。

1.2测量指标及方法 采集MDS组及对照组空腹静脉血标本,检测血常规、血清LDH、SF等指标,其中病例组标本均在患者治疗前采集。血常规采用Sysmex 公司的XE-2000全自动血球仪检测;LDH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日立7600用连续监测法测定;SF采用ROCH公司产ROCH Cobas 6000仪器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

1.3治疗情况 根据IPSS积分系统,对低危组(低危、中危1)及部分高龄患者予以支持治疗(主要包括输血、抗感染、细胞因子及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的应用)。相对高危组(中危2、高危)患者选择化疗(预激方案(HA)等方案)。

1.4随访 自患者确诊之日起。存活患者随访至2012年6月30日,死亡患者随访至死亡日,生存期是自确诊之日起到死亡之日止或随访截止日(2012年6月30日),其中失访11例。

2 结 果

2.1MDS患者与对照组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MDS患者组与对照组外周血MCV、血清LDH、S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2.2实验室指标与预后的关系 MDS患者死亡54例,中位生存期(MS)27(20~33)个月。外周血MCV对照组与MDS组MS分别为48(22~73)个月、25(20~29)个月,两组总体生存(OS)率有统计学意义(χ2=9.440,P=0.002)。血清LDH对照组与MDS组MS分别为48(23~72)个月、24(18~29)个月,两组OS率有统计学意义(χ2=13.546,P=0.000)。SF对照组与MDS组MS分别为27(18~35)个月、28(16~39)个月,两组OS率无统计学意义(χ2=0.103,P=0.748)。

3 讨 论

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无效造血和具有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高风险为特点〔5〕,同时MDS为一组异质性疾病,不同分型甚至同组分型不同患者之间治疗方案及预后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据国际预后评价系统(IPSS评分系统),但IPSS积分系统仍具有其局限性。

MCV表示红细胞体积大小,体现红细胞体积的集中趋势,异常改变提示血红蛋白合成存在障碍。MDS患者红系病态造血,大部分患者骨髓有核红细胞呈巨幼样改变,存在核畸形〔6〕。 MDS患者存在造血细胞的过度凋亡及分化障碍,其程度与疾病预后相关,红系成熟障碍表现为核浆发育失衡,细胞体积增大,反映在外周血中表现为MCV升高,国际上评价MDS预后的改良的WPSS积分系统也将MCV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7〕,本研究提示MDS患者外周血MCV与预后有一定关系。

血清LDH是一种糖酵解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内。国内有研究表明血清LDH水平可以反映细胞增殖、代谢的生物学性状,与骨髓原位溶血及红细胞破坏增加有密切关〔8〕。MDS患者细胞增殖异常引起骨髓病态造血、血细胞形态及多种生化代谢异常。血清LDH与MDS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对评估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血清SF在感染、发热及组织破坏时可出现增高,其已经广泛用于衡量有无严重铁代谢失调和体内铁储存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肿瘤标志物之一。WHO将MDS归入髓系肿瘤,更加明确了MDS的本质,肿瘤细胞可分泌特异性异构SF导致SF合成增加,使血清SF显著增高。有研究〔9〕显示低危组血清SF水平低于高危组,提示血清SF升高与疾病进展有关,MDS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合并感染,感染也可以导致SF升高。

4 参考文献

1王增胜,李 燕,秦铁军,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31例患者细胞遗传学特征及其形态学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6):476-6.

2罗 呜,巴 荣,王 欢,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病态造血及细胞遗传学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3):3462-3.

4张之南,沈 梯.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57-63.

4Swerdlow SH,Campo E,Harris NL,etal.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M〕.Lyon,France:IARC,2008:87-9.

5杨 岩,林 海,孙京南,等.雷那度胺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危及中危-1组患者22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7):2526-7.

6吴 音,李 艳,苏 楠,等.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4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4):472-4.

7Malcovati L,Germing U,Kuendgen A,etal.Time-dependent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 for predicting survival and leukemic evolution in myelodys plastic syndromes〔J〕.Clin Oncol,2007;25:3503-10.

8林晓燕,金宏伟,林永志,等.MCV、RDW、LDH和SF联合检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贫血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1):1698-700.

9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 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987-8.

猜你喜欢

难治性骨髓外周血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