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对妊娠结果的影响分析

2014-09-1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产褥假丝外阴

四川省夹江县妇幼保健院,四川 夹江 614100

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对妊娠结果的影响分析

刘建军

四川省夹江县妇幼保健院,四川 夹江 614100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外阴阴道感染假丝酵母菌感染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到我院进行定期产前检查的452例妊娠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涂片、培养等,对其中145例假丝酵母菌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无感染的30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在妊娠结局等方面的差异。结果452例妊娠者,假丝酵母菌培养阳性率为32.08%,假丝酵母菌感染有症状患者为36例,占24.83%,发病率为7.96%;早中晚孕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分别为31.54%、33.12%、31.55%(P> 0. 05); 妊娠期有症状组患者产褥感染、胎盘早破、伤口愈合不良、早产等发生率与对照组及无症状组比较明显升高(P< 0. 05)。结论孕期与妊娠期妇女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无相关性,妊娠期感染假丝酵母菌会增高孕妇阴道裂伤、伤口愈合不良、胎膜早破、产褥感染等风险,同时对新生儿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导致新生儿早产和感染的增加。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妊娠结局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 V C)是一种由假丝酵母菌病引起的深部真菌性感染疾病。有研究资料显示,超过一半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感染过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且45%的妇女经历过反复发作[1]。临床表现主要为外阴奇痒、白带增多等症状,患者检查时可见小阴唇内侧和阴道黏膜上有白色膜状物附着,擦去后可见粘膜红肿,有浅表糜烂或溃疡。本文对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到我院进行定期产前检查的452例妊娠者进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原学检测,探讨外阴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到我院妇产科进行定期产前检查的妊娠者452例。年龄在20~37岁,平均年龄28.5±3.3岁,早孕期(<12周) 130例,中孕期(12周~27周) 154例,晚孕期(>28周) 168例。

1.2 方法 452例研究对象均为在本院进行定期产检的孕妇,孕妇清洁外阴后,用无菌阴道窥阴器打开阴道及宫颈,以无菌拭子取阴道侧壁分泌物立刻送检。以培养阳性为实验组,培养阴性为对照组,实验组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两组。出现外阴瘙痒、白带增多、灼痛、异味等症状为感染有症状,为有症状组;其余为感染无症状,为无症状组。

2 结果

452例孕妇中,假丝酵母菌培养阳性人数为145例,阳性率为32.08%,其中假丝酵母菌感染有症状患者为36例,占假丝酵母菌培养阳性人数的24.83%,无症状的患者有109例,占75.17%。假丝酵母菌感染率,早、中、晚孕期各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发病率,早、中、晚孕期各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452例孕妇中,感染假丝酵母菌有症状的孕妇出现胎膜早破、产褥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的几率明显高于感染假丝酵母菌无症状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出现胎盘早剥、剖宫产及阴道助产的几率,三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检出情况[例(%)]

表2 三组产妇妊娠结局的比较[例(%)]

注:与无症状组及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假丝酵母菌,亦称念珠菌,可侵犯皮肤、粘膜和内脏,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大多为继发性感染。假丝酵母菌种类很多,但能对人致病的仅有几种,以白假丝酵母菌(C. albicans)即白色念珠菌最常见,致病力也最强,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C.tropicalis),其它还有克柔假丝酵母菌(C. krusei)、近平滑假丝酵母菌(C. parapsilokis)和伪热带假丝酵母菌(C. pseudotropicalis)等。

妊娠期妇女由于生理变化其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使阴道内上皮糖原升高,pH 值下降,假丝酵母菌对阴道上皮的粘附力增加,促进假丝酵母菌大量生长繁殖,形成芽管,导致阴道正常寄生菌失调而感染;而孕妇在妊娠期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病原菌入侵感染阴道炎;妊娠期女性由于性激素水平升高,使阴道水肿、黏膜充血、通透性增强,高水平的雌激素破坏阴道正常菌群的的生态环境,所以妊娠期容易感染假丝酵母菌导致外阴阴道炎。本研究结果中,假丝酵母菌培养阳性人数为145例,阳性率为32.08% ,发病率为7.96%。与张振松等[4]报道的妊娠期假丝酵母菌的培养阳性率为30.2% 大概相符。本实验结果显示有妊娠期妇女早中晚孕不同孕期假丝酵母菌阳性率分别为31.54%、33.12%、31.55% ,早中晚孕期有症状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VVC )的发病率分别为7.69% 、7.79%、8.33% (P> 0.05)。本研究表明,妊娠期感染假丝酵母菌会增高孕妇阴道裂伤、伤口愈合不良、胎膜早破、产褥感染等风险,同时对新生儿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导致新生儿早产和感染的增加。

综述所述,对于VVC感染孕妇在产前应该早期确诊,积极治疗,减轻妊娠期妇女痛苦,减少新生儿的感染,减轻医疗经济负担。

[1] 张晓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分布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9):1465-1466.

[2] 陆大春,刘爱萍,蔡秀丽等.妊娠晚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24(2):121-122.

[3] 汪利群,吴勇.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2):1831-1832.

[4] 虞晓燕.妊娠期妇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治疗情况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118-119 .

刘建军(1961-),本科学历,副高职称,从事妇幼保健、妇产科临床等方面医理研究。

R714.15

A

1007-8517(2014)09-0084-02

2014.03.20)

猜你喜欢

产褥假丝外阴
产褥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预测价值
“难言之隐”的针对性治疗方法
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
5年内院内感染假丝酵母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PCT、MDA、MPOx对产褥感染产妇病情发生发展的影响
产褥感染的预防措施
?五个外阴小常识
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药物敏感性
外阴发痒可不应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