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全麻复合骶麻在40例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2014-09-1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下腹部氯胺酮全麻

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人民医院,广西 合浦 536100

静脉全麻复合骶麻在40例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赖廷波

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人民医院,广西 合浦 536100

目的探讨静脉全麻复合骶麻与单纯静脉全麻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静脉全麻,观察组为患儿进行静脉全麻复合骶麻,对比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清醒时间、心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全麻复合骶麻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具备良好的镇痛与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静脉全麻复合骶麻;下腹部手术;小儿手术

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基层医院一般选择为患儿进行静脉麻醉,常用药物主要包括咪唑安定、氯胺酮等,药物均具备较好的镇痛效果[1]。单纯静脉麻醉具备较多优点,操作方便,成本较低, 可靠性强,不过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术后呼吸道分泌物多、苏醒需要较长时间等[2],联用其他药物甚至可能诱发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主要分析静脉全麻复合骶麻与单纯静脉全麻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作用。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全麻,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2.75±1.85)岁。观察组采用静脉全麻复合骶麻,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2.83±2.39)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术前6h,叮嘱患儿禁食,术前4h,患儿需禁止饮水。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3mg/kg,将患儿送至手术室后,使其静脉处于开放状态。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静脉全麻。取咪唑安定0.2mg/kg、氯胺酮3mg/kg,为患儿静脉注射,20min后,可依据患儿情况,追加氯胺酮的注射,确保其麻醉深度得以维持。

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静脉全麻复合骶麻,取咪唑安定0.2mg/kg、氯胺酮3mg/kg,为患儿静脉注射,然后通过改良穿刺法为患儿行骶管阻滞,取0.7~1ml/kg的1%利多卡因予以注射,对于年龄大于20kg的患儿,可予以20kg剂量。

术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主要包括血氧饱和度、心率、苏醒时间等具体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0min、术后20min、术后30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

2 结果

如表1、表2所示,从表中可看出,观察者患者的心率与血药饱和度的变化幅度非常小,对照组患者的心率与血氧饱和度变化幅度较大,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两组患者在血流动力上具有较大差异。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化情况±s,次/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对比情况±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药物使用剂量氯胺硐为(2.46±0.15)mg/kg、对照组患者平均使用的药物剂量氯胺酮为(5.93±1.75)mg/kg,两组患者在麻醉药物使用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为(11.74±2.74)min,对照组平均苏醒时间为(37.91±2.85)min,患者在苏醒时间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患者的氯胺酮使用剂量与苏醒时间对比±s)

观察组中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呕吐,发生率为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几年,麻醉技术联合使用在各类手术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它有利于增强麻醉效果降低麻醉风险,确保手术安全与成功。氯胺酮是一种常用麻醉药物,它具有较好的麻醉功效,可在1分钟内实现血脑平衡,有利于对麻醉深度进行控制,术后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苏醒。氯胺酮在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麻醉药物依赖的发生率很低[3]。

在基层医院小儿下腹部手术往往进行静脉麻醉,不过患儿行静脉麻醉后,极易发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较多的分泌物,呕吐,甚至可能产生误吸、呼吸暂停等并发症.由于患儿不具备良好的耐氧性,在手术过程中甚至可能发生支气管痉挛症状,无法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据相关资料表明,实施静脉全麻复合骶麻对于患儿而言,存在更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4]。首先,这种麻醉方式骶管穿刺成功的几率大,主要原因在于定位、穿刺操作简单。其次,静脉全麻具备更高的临床疗效,它具备很强的镇痛功能,可使麻醉药物使用剂量适度减少,避免发生误吸现象。在本组研究的观察组患者中,患者平均药物使用剂量为(2.46±0.15)mg/kg、对照组患者平均使用的药物剂量为(5.93±1.75)mg/kg,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另外,为患儿进行静脉全麻复合骶麻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避免患者发生支气管痉挛、呕吐等症状[5],术后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清醒状态,这种麻醉方式比较适合时长为2h内的手术。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为(11.74±2.74)min,对照组平均苏醒时间为(37.91±2.85)min,观察组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从数据上的差异表明观察组采用静脉全麻复合骶麻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施静脉全麻复合骶麻在确保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从本次研究的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心率与血氧饱和度在术前与术中的变化幅度较小,对照组的变化幅度较大,这表明,这种麻醉方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无较大影响。

[1]柯劭.小儿下腹部手术氯胺酮辅助骶麻与单凭氯胺酮静脉全麻的临床比较[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2(8):463-464.

[2]韦明福.三种剂量氯胺酮诱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小儿手术的临床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3(14):2409-2410.

[3]邱陆芬.静脉全麻复合骶麻与单纯静脉全麻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5):7-8.

[4]谢凤杰,陈猛.咪唑安定-氯胺酮静脉全麻应用于小儿下腹部及泌尿手术的体会[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6):21-22.

[5]董芳芳.静脉全麻复合骶麻与单纯静脉全麻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J].工企医刊,2010(2):7-8.

赖廷波(1967-),男,主治医师,麻醉科主任,研究方向:临床复合麻醉比单纯某一麻醉方式具有优越性。

R614.2+4

A

1007-8517(2014)09-0060-02

2014.03.19)

猜你喜欢

下腹部氯胺酮全麻
S(+)-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镇痛的研究进展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R 氯胺酮国内外药品研究资料文献综述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盆腔炎外敷小偏方
盆腔炎外敷小偏方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