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伍迪·艾伦,在嬉笑中思考

2014-09-10夏学杰

环球人物 2014年33期
关键词:包法利伍迪橱柜

夏学杰

“这有什么区别呢?”布尔斯基说,“谁在乎这个故事有什么意义?就算它有意义,也只不过是一段有趣的轶闻罢了。点菜。”

这是美国导演伍迪·艾伦新书《副作用》里的一段话。是呀,听故事的人都只想听到一些有趣的新鲜事或八卦,谁在乎其中的说教呢?也许正是因为有此认识,艾伦的新书《副作用》才会以玩笑的方式为大家讲故事。

《副作用》集结了艾伦1975年至1980年发表在《纽约时报》《纽约客》等报刊上的17篇文章。有的用真实的人名与故事,有的也显得很假,虚虚实实。全书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点:幽默。其中,《问询》一文开头,艾伦写道:“这是一场独幕剧,取材于林肯总统生活中的一件事。可能确有其事,也可能没有。关键是,我写得很累。”

伍迪·艾伦,原名艾伦·斯图尔特·科尼斯本,1935年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一个贫穷的犹太家庭。幽默对于艾伦来说,似乎是与生俱来。从15岁时他就开始写俏皮话,给一些报纸的专栏投稿,后来被推荐给广播电台写广告词和娱乐节目。据说他还为美国喜剧大师鲍勃·霍普当过枪手。年轻的艾伦一天能写50多个笑话,可见他多么有才。

艾伦在本地的米德伍德中学毕业,先后考入纽约大学和纽约市立学院,均因触犯校规而被开除。这个没上过几年大学的家伙,竟成了一个“话痨知识分子”——这算是他人生的一出喜剧吧。

艾伦后来投身于创作,有着多重身份——导演、编剧、演员、作家和戏剧家,但早年的幽默风格一直都没有丢掉。

艾伦的幽默充满了纽约特色,不管电影还是文字都如此。以前有個笑话说,如果在纽约中央公园批评伍迪·艾伦,说不定坐在一旁长椅上的老太太会拿出雨伞打你,可见他在当地有多受欢迎。然而一旦脱离了社会文化环境和语言背景,艾伦的作品就有点难以理解。正因如此,法国人称他为“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艾伦的文字并不仅仅是幽默,有时也会觉得晦涩难懂。

在《副作用》中的《UFO威胁》一篇里,艾伦写道:“以超出光速的速度旅行,实不可能,也不可取,因为那样的话,人的帽子会给吹跑。”再来看这一段,“他分清了小写的存在和大写的存在之间的区别,知道其中一个更可取,但从来就记不住是哪一个。”(《怀念尼德尔曼》)这些玩笑很深邃,不懂得点文化背景,还真没法心领神会。

批评家理查德·席克尔将艾伦的写作风格归结为“魔幻现实主义”。也许是因为艾伦在幽默和深邃之外,还多了一些超出平常的想象力。1978年,他的短篇小说《库格尔玛斯的神奇经历》获得欧·亨利奖,其中,艾伦写了一个破橱柜,它能让人心里想谁就见到谁。主人公库格尔玛斯天天到橱柜里与包法利夫人约会,后来干脆将其领到现实中来,更为夸张的是这导致包法利夫人从学生正在读的小说中消失了。

喜剧中藏着严肃,严肃中又有爆笑,艾伦作品的风格正如其人。他愿意在嬉笑中穷思人生的荒唐与意义。正如美国19世纪的思想家爱默生所言:“大悲者会以笑谑嘲弄命运,以欢容掩饰哀伤。丑角也许比英雄更知人生的辛酸。”

猜你喜欢

包法利伍迪橱柜
橱柜
有秘密的橱柜
《包法利夫人》之爱玛与包法利的关系分析
伍迪·艾伦妻子:他从未性侵养女
再读经典《包法利夫人》
文化隔阂的尴尬:“潘金莲”翻译成英文该咋说
《包法利夫人》与拉波那德的插图
开窗户的厨房 橱柜划定温馨餐区
Midnight in Paris《午夜巴黎》
炉石·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