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最美家庭”提名龙海英家庭:幸福的十三口之家

2014-09-10罗小芹

现代妇女 2014年7期
关键词:龙海馍馍儿媳

罗小芹

龙海英出生于1941年,从记事起,就没见过自己的父亲。爷爷、奶奶说,父亲自她4个月大参军入伍、抗日报国,就再也没回来过。她的母亲潘尚云出身书香门第,她拒绝改嫁,一直心无旁骛地照顾公婆、抚养女儿,支撑着这个家。后来又将失去双亲无人照看的娘家两岁的侄子潘致,接到家中抚养。

虽然生活艰难,龙海英的母亲还是先后把姐弟俩送进了学校。因为没钱上校灶,龙海英每个礼拜都要从家里背馍馍上学,冬天馍馍冻得像冰块,焐一焐就着热水吃;夏天馍馍动不动就发霉,龙海英吹一吹、刮一刮继续吃。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龙海英学习刻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1951年土改时期,因为龙海英家耕地较多、父亲又去向不明,她们家被定为地主成分,母亲每天上工时要干最苦最累的活。即便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母亲还收留无人照看的潘致的二哥潘刚在家里生活了3年。后来,龙海英考取了甘肃省邮电学校,一纸通知书改变了龙海英的命运。

中专期间,经人介绍,龙海英与当年在甘肃省财经学院工作的韦世福结为伉俪。毕业后,龙海英被分配到礼县邮电局工作。此时,爷爷奶奶相继过世,母亲常年有病,大儿子龙斌呱呱坠地,家中无人照顾,龙海英不得已调到临洮县邮电局工作。回临洮不久,二儿子韦明也降生了,可丈夫还在兰州工作,夫妻俩不得不继续着一年只有12天探亲假的两地分居生活,而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几十年。

后来,潘致与邻村姑娘云珍恋爱成家,龙海英的3儿子及潘致的3个孩子相继出生,这个曾经令人心酸的两口之家也因此变得热闹起来。忙碌的工作使龙海英和潘致无暇他顾,母亲潘尚云一手带大了6个孙子。

1980年元宵节,龙海英的一位朋友送来了她侨居海外的姐姐的来信,信中一段文字让龙海英激动万分:“龙兄此人很重感情,大陆留下了妻儿,至今还在独身。”父亲在漫长的岁月里,也是深情守望,未曾另娶。龙海英拿着信冲回家向母亲报喜,一边跑一边喊:“我有父亲啦!”母亲捧着来信,不禁老泪纵横。当晚,龙海英替母亲写了一封短信,托人转送台湾。

1980年5月15日,身在台湾的龙沛雨收到了这份家书,边读边像孩童一样嚎啕大哭,久久不能自抑。他当即修书一封,信很简短,却催人泪下、饱含深意:“实非言词所能形容,笔墨只能心领而神会。”

1988年,龙沛雨首次大陆探亲得以成行。亲人重逢未语泪先流,短短10天时间,所有的人都沉浸在激动和喜悦之中,泪水不曾干过,笑语不曾断过。1998年,白发苍苍的龙沛雨终于归里定居,与妻女合家团圆。

龙海英一直记得那些爷爷奶奶健在的日子,母亲经常给二老洗衣、梳头,还有奶奶后来生病大小便失禁的时候,母亲总是及时换洗,毫无怨言。母亲很是健谈,待人极好,总是和颜悦色,能帮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吝啬,所以人缘很好。在父亲不在的岁月里,母亲用她的勤劳善良支撑着这个家。耳濡目染,母亲成为龙海英和孩子们为人处世的标杆。

1997年,龙海英的二儿媳被诊断患上了严重血液病,当时医院下了病危通知,让准备后事。闻此噩耗,龙海英寝食不安,最终他们没有放弃。龙海英一边按照专门食谱为儿媳食补,一边持续进行治疗,4年以后,二儿媳的血液病竟然奇迹般消失了。

龙海英的母亲86岁那年不慎摔倒,腰椎第11节压缩性骨折,因其年迈,医生坦言会瘫痪。孩子们悉心照料,及时吃药治疗,母亲在卧床8个月后,竟奇迹般痊愈,重新恢复了行走能力。

如今,龙海英的父亲已经93岁高龄,依然思维敏捷,行动自如。母亲95岁,头脑清晰,记忆力好得惊人。面对4位老人,龙海英的三儿媳秦红亚主动做出了牺牲,她毅然辞职回家,专门照顾老人的起居饮食。

经历了悲欢离合,尝遍了人间百味,镂刻着历史印痕和时代悲喜,龙海英的家庭最终得以走向团圆,并沿着幸福的轨道,保持着幸福的方向,一路前行。

(责编 江有汜)

猜你喜欢

龙海馍馍儿媳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你带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清明馍馍
“儿子儿媳秀恩爱”等十二则
谁动了我的馍
蒸馍馍
婆婆应该明白
回娘家
陈水扁儿子儿媳双双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