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提问“抛砖引玉” ,促课堂“有效生成”

2014-09-09周锦春

中学课程资源 2014年5期
关键词:梯度误区知识点

周锦春

摘要:问题是数学学科的核心。通过提问,师生可以共同交流,促进教学相长。提问的技巧与方式,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还存在着目标不明确、学生不思考、难度不适宜、分层不合理等误区,要走出这些误区应采用开放式提问、激趣式提问、梯度式提问和有效性提问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误区与对策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较强的学科,问题是其核心。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本文中分析了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并且提出相应对策。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

课堂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课堂的效果。疑问是学习的起点,提问是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作者曾观摩过很多的示范课、公开课,感觉大多数课堂都是看似精彩生动,但教学有效性较低,存在多方面的误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不明确,无法“抛砖引玉”

有的教师提问目标不明确,为提问而提问,无法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特别是在新课的授课环节,教师的提问目标不明确,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能一下子将精力集中到课堂中来。例如作者曾听过这样一堂课:教师在本堂课是要讲解“数列”的相关知识点,但是在一开课却布置了一道高难度的生活中的数列题,让学生去解答。学生感觉难度很大,课堂引入没有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2.学生不思考,提问“满堂式”

有的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没有顾及学生的课堂反应。一堂课下来,教师不断地在问“为什么” “怎么办”,却没有引起学生的思考,也没有得到预想的互动效果,反而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难度不适宜,学生兴趣平淡

有的教师设置的课堂提问难度不适宜,特别是在新授课环境,如果教师一味将拔高的问题留给学生,学生将从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感到知识点难度太大,在新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和信心。

4.分层不合理,无法点拨提升

一个班级中几十名学生,他们的兴趣、性格、基础、接受程度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法来提问:一些基础性的小问题,可以让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来回答;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优等生来解答并分析,或者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一起解决问题,达到点拨提升的效果。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分层的概念,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对策

针对以上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作者认为课堂提问是激活课堂的正能量,所以提出了以下几点关于有效课堂如何提问的对策。

1.开放式提问

数学是一门运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学科,学科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如果一堂数学课鸦雀无声、死气沉沉,只剩下教师一个人的声音,可以想象这样的课堂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而开放式提问正是在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开放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氛围中言无不尽。

例如在教学“集合”的概念时,作者引入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同学们迎接完高考就要踏进大学,大家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我再请你们返校参加一次茶话会,让在江苏上大学的学生集合在左边第一排,让到江苏省外上大学的学生集合到右边第一排。大家一定知道怎么站吧?这里面就涉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概念——集合。”随后带领学生阅读教材上关于集合、子集、元素的相关概念,并展开开放式的提问,如我们班所有篮球爱好者是不是一个集合,元素是什么?《魔兽世界》游戏的爱好者能否组成集合?之后作者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自由开放式的讨论,小组成员可以相互探讨生活中的“集合”,学生很快就想到:一年四季是一个集合,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是这个集合的元素;班级所有学生是一个集合,男生、女生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伴随着开放式提问的进展,学生开始思考:什么是元素?元素的特点是什么?

2.激趣式提问

很多高中学生视数学为学习中的“拦路虎”,特别是女生,往往抱着自己没有男生聪明、下了苦功夫也没有用的想法。还有的学生明明很努力,但是成绩却不理想。核心问题就出在兴趣上。所以,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提问来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特别是在新授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激趣式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排列组合”的相关知识点时,作者就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开展提问:“卧室的书架上摆放着很多书籍,第一层摆放着9本不同的故事书,第二层摆放着7本不同的童话书,从中任意取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从中任意取一本故事书和一本童话书的,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通过激趣式的提问,学生对新知识点产生了浓郁的兴趣,对排列组合的算法也有了好奇心,所以这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激趣式提问,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能让学生很快进入情境。

3.梯度式提问

梯度式的提问方式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能够全面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且,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教师在运用梯度式提问的过程中,可以把握课堂的进度,促进教学相长。

例如在学习了“函数”的相关概念后,作者列举了一个经典的案例,如下图:

作者要求学生结合这张函数图,说一说气温随着时间的变化是逐渐升高还是逐渐降低?气温在哪个时间段是逐渐升高的趋势?在哪个时间段是逐渐降低的趋势?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结合已学的单调增函数、单调减函数,画出图形中的单调区域。这种有梯度的问题在课堂上以层层递进的形式呈现出来,也可以运用具体的分层教学法来实施。比如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回答难度较小的题目;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回答后面难度较高的题目。通过梯度式问答,学生可以养成“问题串”的概念,促进其自主学习。

4.有效性提问

课堂提问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其目的说到底是为了收获课堂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应该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课前充分做足关于提问的准备工作,让课堂在预先设置的有效性提问中收获高效。

例如针对“集合”的概念,教材上虽然已经有了不少生活里的案例,作者又要求学生思考一下一些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针对这部分学生列举的例子,让其他学生加以点评、讨论。这样,提问就具有了有效性,学生也能由此进行思考,提高了知识点的吸收巩固效果。

总之,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应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抛出问题的时候,应该结合课堂知识点的具体特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切不可不顾主客观情况,而将问题全盘托出。用提问“抛砖引玉”,促课堂“有效生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才能让学生真正完成认识世界的过程。

摘要:问题是数学学科的核心。通过提问,师生可以共同交流,促进教学相长。提问的技巧与方式,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还存在着目标不明确、学生不思考、难度不适宜、分层不合理等误区,要走出这些误区应采用开放式提问、激趣式提问、梯度式提问和有效性提问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误区与对策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较强的学科,问题是其核心。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本文中分析了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并且提出相应对策。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

课堂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课堂的效果。疑问是学习的起点,提问是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作者曾观摩过很多的示范课、公开课,感觉大多数课堂都是看似精彩生动,但教学有效性较低,存在多方面的误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不明确,无法“抛砖引玉”

有的教师提问目标不明确,为提问而提问,无法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特别是在新课的授课环节,教师的提问目标不明确,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能一下子将精力集中到课堂中来。例如作者曾听过这样一堂课:教师在本堂课是要讲解“数列”的相关知识点,但是在一开课却布置了一道高难度的生活中的数列题,让学生去解答。学生感觉难度很大,课堂引入没有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2.学生不思考,提问“满堂式”

有的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没有顾及学生的课堂反应。一堂课下来,教师不断地在问“为什么” “怎么办”,却没有引起学生的思考,也没有得到预想的互动效果,反而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难度不适宜,学生兴趣平淡

有的教师设置的课堂提问难度不适宜,特别是在新授课环境,如果教师一味将拔高的问题留给学生,学生将从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感到知识点难度太大,在新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和信心。

4.分层不合理,无法点拨提升

一个班级中几十名学生,他们的兴趣、性格、基础、接受程度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法来提问:一些基础性的小问题,可以让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来回答;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优等生来解答并分析,或者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一起解决问题,达到点拨提升的效果。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分层的概念,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对策

针对以上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作者认为课堂提问是激活课堂的正能量,所以提出了以下几点关于有效课堂如何提问的对策。

1.开放式提问

数学是一门运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学科,学科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如果一堂数学课鸦雀无声、死气沉沉,只剩下教师一个人的声音,可以想象这样的课堂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而开放式提问正是在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开放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氛围中言无不尽。

例如在教学“集合”的概念时,作者引入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同学们迎接完高考就要踏进大学,大家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我再请你们返校参加一次茶话会,让在江苏上大学的学生集合在左边第一排,让到江苏省外上大学的学生集合到右边第一排。大家一定知道怎么站吧?这里面就涉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概念——集合。”随后带领学生阅读教材上关于集合、子集、元素的相关概念,并展开开放式的提问,如我们班所有篮球爱好者是不是一个集合,元素是什么?《魔兽世界》游戏的爱好者能否组成集合?之后作者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自由开放式的讨论,小组成员可以相互探讨生活中的“集合”,学生很快就想到:一年四季是一个集合,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是这个集合的元素;班级所有学生是一个集合,男生、女生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伴随着开放式提问的进展,学生开始思考:什么是元素?元素的特点是什么?

2.激趣式提问

很多高中学生视数学为学习中的“拦路虎”,特别是女生,往往抱着自己没有男生聪明、下了苦功夫也没有用的想法。还有的学生明明很努力,但是成绩却不理想。核心问题就出在兴趣上。所以,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提问来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特别是在新授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激趣式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排列组合”的相关知识点时,作者就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开展提问:“卧室的书架上摆放着很多书籍,第一层摆放着9本不同的故事书,第二层摆放着7本不同的童话书,从中任意取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从中任意取一本故事书和一本童话书的,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通过激趣式的提问,学生对新知识点产生了浓郁的兴趣,对排列组合的算法也有了好奇心,所以这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激趣式提问,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能让学生很快进入情境。

3.梯度式提问

梯度式的提问方式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能够全面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且,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教师在运用梯度式提问的过程中,可以把握课堂的进度,促进教学相长。

例如在学习了“函数”的相关概念后,作者列举了一个经典的案例,如下图:

作者要求学生结合这张函数图,说一说气温随着时间的变化是逐渐升高还是逐渐降低?气温在哪个时间段是逐渐升高的趋势?在哪个时间段是逐渐降低的趋势?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结合已学的单调增函数、单调减函数,画出图形中的单调区域。这种有梯度的问题在课堂上以层层递进的形式呈现出来,也可以运用具体的分层教学法来实施。比如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回答难度较小的题目;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回答后面难度较高的题目。通过梯度式问答,学生可以养成“问题串”的概念,促进其自主学习。

4.有效性提问

课堂提问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其目的说到底是为了收获课堂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应该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课前充分做足关于提问的准备工作,让课堂在预先设置的有效性提问中收获高效。

例如针对“集合”的概念,教材上虽然已经有了不少生活里的案例,作者又要求学生思考一下一些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针对这部分学生列举的例子,让其他学生加以点评、讨论。这样,提问就具有了有效性,学生也能由此进行思考,提高了知识点的吸收巩固效果。

总之,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应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抛出问题的时候,应该结合课堂知识点的具体特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切不可不顾主客观情况,而将问题全盘托出。用提问“抛砖引玉”,促课堂“有效生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才能让学生真正完成认识世界的过程。

摘要:问题是数学学科的核心。通过提问,师生可以共同交流,促进教学相长。提问的技巧与方式,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还存在着目标不明确、学生不思考、难度不适宜、分层不合理等误区,要走出这些误区应采用开放式提问、激趣式提问、梯度式提问和有效性提问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误区与对策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较强的学科,问题是其核心。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本文中分析了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并且提出相应对策。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

课堂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课堂的效果。疑问是学习的起点,提问是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作者曾观摩过很多的示范课、公开课,感觉大多数课堂都是看似精彩生动,但教学有效性较低,存在多方面的误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不明确,无法“抛砖引玉”

有的教师提问目标不明确,为提问而提问,无法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特别是在新课的授课环节,教师的提问目标不明确,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能一下子将精力集中到课堂中来。例如作者曾听过这样一堂课:教师在本堂课是要讲解“数列”的相关知识点,但是在一开课却布置了一道高难度的生活中的数列题,让学生去解答。学生感觉难度很大,课堂引入没有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2.学生不思考,提问“满堂式”

有的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没有顾及学生的课堂反应。一堂课下来,教师不断地在问“为什么” “怎么办”,却没有引起学生的思考,也没有得到预想的互动效果,反而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难度不适宜,学生兴趣平淡

有的教师设置的课堂提问难度不适宜,特别是在新授课环境,如果教师一味将拔高的问题留给学生,学生将从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感到知识点难度太大,在新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和信心。

4.分层不合理,无法点拨提升

一个班级中几十名学生,他们的兴趣、性格、基础、接受程度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法来提问:一些基础性的小问题,可以让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来回答;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优等生来解答并分析,或者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一起解决问题,达到点拨提升的效果。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分层的概念,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对策

针对以上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作者认为课堂提问是激活课堂的正能量,所以提出了以下几点关于有效课堂如何提问的对策。

1.开放式提问

数学是一门运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学科,学科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如果一堂数学课鸦雀无声、死气沉沉,只剩下教师一个人的声音,可以想象这样的课堂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而开放式提问正是在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开放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氛围中言无不尽。

例如在教学“集合”的概念时,作者引入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同学们迎接完高考就要踏进大学,大家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我再请你们返校参加一次茶话会,让在江苏上大学的学生集合在左边第一排,让到江苏省外上大学的学生集合到右边第一排。大家一定知道怎么站吧?这里面就涉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概念——集合。”随后带领学生阅读教材上关于集合、子集、元素的相关概念,并展开开放式的提问,如我们班所有篮球爱好者是不是一个集合,元素是什么?《魔兽世界》游戏的爱好者能否组成集合?之后作者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自由开放式的讨论,小组成员可以相互探讨生活中的“集合”,学生很快就想到:一年四季是一个集合,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是这个集合的元素;班级所有学生是一个集合,男生、女生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伴随着开放式提问的进展,学生开始思考:什么是元素?元素的特点是什么?

2.激趣式提问

很多高中学生视数学为学习中的“拦路虎”,特别是女生,往往抱着自己没有男生聪明、下了苦功夫也没有用的想法。还有的学生明明很努力,但是成绩却不理想。核心问题就出在兴趣上。所以,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提问来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特别是在新授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激趣式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排列组合”的相关知识点时,作者就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开展提问:“卧室的书架上摆放着很多书籍,第一层摆放着9本不同的故事书,第二层摆放着7本不同的童话书,从中任意取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从中任意取一本故事书和一本童话书的,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通过激趣式的提问,学生对新知识点产生了浓郁的兴趣,对排列组合的算法也有了好奇心,所以这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激趣式提问,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能让学生很快进入情境。

3.梯度式提问

梯度式的提问方式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能够全面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且,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教师在运用梯度式提问的过程中,可以把握课堂的进度,促进教学相长。

例如在学习了“函数”的相关概念后,作者列举了一个经典的案例,如下图:

作者要求学生结合这张函数图,说一说气温随着时间的变化是逐渐升高还是逐渐降低?气温在哪个时间段是逐渐升高的趋势?在哪个时间段是逐渐降低的趋势?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结合已学的单调增函数、单调减函数,画出图形中的单调区域。这种有梯度的问题在课堂上以层层递进的形式呈现出来,也可以运用具体的分层教学法来实施。比如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回答难度较小的题目;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回答后面难度较高的题目。通过梯度式问答,学生可以养成“问题串”的概念,促进其自主学习。

4.有效性提问

课堂提问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其目的说到底是为了收获课堂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应该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课前充分做足关于提问的准备工作,让课堂在预先设置的有效性提问中收获高效。

例如针对“集合”的概念,教材上虽然已经有了不少生活里的案例,作者又要求学生思考一下一些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针对这部分学生列举的例子,让其他学生加以点评、讨论。这样,提问就具有了有效性,学生也能由此进行思考,提高了知识点的吸收巩固效果。

总之,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应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抛出问题的时候,应该结合课堂知识点的具体特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切不可不顾主客观情况,而将问题全盘托出。用提问“抛砖引玉”,促课堂“有效生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才能让学生真正完成认识世界的过程。

猜你喜欢

梯度误区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一个具梯度项的p-Laplace 方程弱解的存在性
内容、形式与表达——有梯度的语言教学策略研究
航磁梯度数据实测与计算对比研究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