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涵巧体现,人文润心田

2014-09-09徐浩明

中学课程资源 2014年5期
关键词:石蕊紫罗兰人文

徐浩明

一、背景

作者在听完一所学校的两节化学课后,引发了关于“挖掘素材内涵,强化人文教育”的思考。作者听课的课题:生活中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学内容:如何识别酸和碱;教材版本:鲁教版上册(2007年7月第2版);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实验结论,最后教师留给学生10分钟时间当堂巩固。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重难点把握准确、学生反应活跃,教学效果较好,美中不足的是,课本第118页“多一点知识”中“酸碱指示剂的发现”这段化学史料未能引起教师的注意,没有纳入教师的教学设计之中,即使走马观花式的浏览也不曾有。

有的教师认为这段材料不在中考范围之内,属于可有可无的“补充内容”,在教学设计时也就无须考虑,在课堂教学中也就避而不谈。其实,如果我们充分挖掘这段化学史实并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段材料,理解教材安排这段化学史实的意图。

酸碱指示剂的发现

实验与观察是自然科学发明的基础。英国化学家波义耳(Robert Boyle, 1627-1692)一生中有众多的科学发明。波义耳常说:“要想做好实验,就要敏锐观察。”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就是波义耳敏锐观察的结果。

在一次实验中,波义耳偶然将浓盐酸(一种酸溶液)溅到了紫罗兰花瓣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冲洗了一下,然后插在花瓶中。过了一会儿,波义耳惊奇地发现深紫色的紫罗兰花瓣变成了红色!

波义耳没有放过这一令人惊奇的现象,提出了许多猜想和假设,并做了大量的实验来验证他的猜想,由此发现了大部分花草受酸性或碱性物质作用都能改变颜色,其中从一种叫做石蕊的地衣植物中提取的紫色浸液的变色效果最明显,它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遇到碱溶液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用石蕊浸液把纸浸透,然后烘干,制成了实验室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二、案例

如果我们深入分析、用心挖掘就不难发现,这段化学史实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很好的素材,提示我们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作为:培养学生大胆实验、敏锐观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探询求证,永不罢休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变换角度、善待错误的科学方法。

1.大胆实验、敏锐观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脱离实验的化学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犹如失去水分的青菜一样干瘪得没有一点生气。只有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实验教学中重要的第一步。正如波义耳所说:“要想做好实验,就要敏锐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化学史实提醒、警示学生:虽然波义耳的失误毁掉了心爱的紫罗兰,但是由于他善于实验、敏于观察才没有让这个实验细节从眼皮底下溜走,才发现了“酸能使紫罗兰变红色”这一实验现象。

2.探询求证、永不罢休

波义耳发现“酸能使紫罗兰变红色”,这仅仅是一个偶然现象,不具有代表性,离发现科学规律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但是,他没有放弃这一偶然现象,提出了许多猜想和假设,做了大量的实验来验证他的猜想,终于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性或碱性物质作用都能改变颜色,并且从地衣植物石蕊中提取的紫色浸液变色效果最为明显,它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遇到碱溶液变成蓝色。至此,对酸碱指示剂的发现而言,波义耳已经“功成名就”了,但是波义耳并没有停止不前,他用石蕊浸液把纸浸透,然后烘干,制成了实验室中常用的试纸——石蕊试纸。

正是受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到长城非好汉”似的探询求证的影响,波义耳才能从一个失误的现象入手,不断探索,深入研究,最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3.变换角度、善待错误

无论学习还是科学研究,永远也不会一帆风顺,现实的情况往往是顺逆相伴,对错相随。如何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学习、生活中的错误,波义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们作出了最好的回答:作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波义耳偶然将浓盐酸溅到了紫罗兰花瓣上,即使纯属偶然,也算是一个不小的错误,对此他没有怨恨不已,相反,他从容面对失误,善待错误,从失误实验中发现了奇异的现象,提出了猜想和假设,并做了大量的实验来验证,终于为化学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思考

科学教人求真,人文教人求善,科学和人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两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玛丽·居里夫人的追悼会上,爱因斯坦没有大谈居里夫人在放射性元素(镭)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而是高度颂扬她满腔的工作热情和顽强的探索精神。著名的教育家戴安邦教授曾说过:“科学给人以知识,而科学史则给人以智慧。”每门学科的发展史,就是科学家不畏艰辛,追求真理,战胜困难的奋斗史;科学史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努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科学史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思想的洗礼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也是化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化学教学中蕴涵着大量的人文教育素材,例如许多谚语、成语、诗歌中隐含着的化学知识,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有效素材。在教学中适时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扬学生的科学情感,而且能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石蕊紫罗兰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What is love 什 么 是 爱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五环式探究实验教学
pH传感器在测定石蕊和紫甘蓝浸出液酸碱度中的应用
人文社科
第十单元酸和碱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亲切地紫罗兰
窗台下的紫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