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动补式合成词分析

2014-09-08红,梁

关键词:补充性合成词词语

朱 红,梁 英

(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动补式合成词分析

朱 红,梁 英

(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动补式合成词在汉语中是非常特殊的一类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难点所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需要依照汉语词汇大纲的要求,教师有必要对动补式合成词在汉语词汇大纲中的分布情况和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动补式合成词时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研究发现四种动补式合成词在汉语词汇大纲中的分布情况有所差别,各个级别的汉语学习者在不同阶段也存在不同的难点问题,形成了不同教学阶段的重点,教师可以将各种有效的教学对策结合使用,以引导汉语学习者正确习得动补式合成词的意义和用法。

动补式合成词;分布分析;难点分析

动补式合成词是现代汉语中十分特殊和重要的合成词类型,它以简单的双音节词形式表达了复杂的语义内容。在双音节合成词中,如果前一词根表示动作,后一词根说明动作的结果、趋向、评价或状态,这样的合成词就为动补式合成词。它是由一个动词性成分和一个补充性成分组合而成,其中补充性成分可以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从结构关系上看,动补式合成词的结构为“动+补”的形式。从语义关系上看,动补式合成词中后面语素是对前面语素的补充说明,表示前面动作的结果、趋向、评价或状态,表达的是一种致使性的关系[1]。动补式合成词的意义与其补充性成分的意义有较大关系,我们可以根据补充性成分的意义划分的类别,分别为补充性成分表示结果义、补充性成分表示趋向义、补充性成分表示评述义和补充性成分意义有所虚化四类动补式合成词。学界关于动补式合成词的本体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如何将这些理论成果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中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汉语词汇大纲》中动补式合成词的分布

《汉语词汇大纲》是北京语言大学在2011年以HSK汉语水平考试词汇为依据编写的,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设计、教材编写,以及成绩测量的重要标准。大纲一共收录了8 822个汉字和词语,分成甲级、乙级、丙级和丁级四个等级,文章统计了四个级别中的动补式合成词和各种类别的分布情况(见图1)。

(一)甲级词汇中的动补式合成词类别统计

甲级词汇中一共收录了1 033个汉字和词语,包含24个动补式合成词。其中,补充性成分表示结果义的分别为:决定、说明、提高、觉得;补充性成分表示趋向义的分别为:出来、出去、过来、过去、回来、回去、进来、进去、离开、起来、上来、上去、通过、下来、下去;补充性成分表示意义有所虚化的分别为:得到、感到、看见、听见、完成。

(二)乙级词汇中的动补式合成词类别统计

乙级词汇中共收录了2 018个汉字和词语,包含48个动补式合成词。其中,补充性成分表示结果义的分别为:表明、充满、促进、打倒、发动、放大、改进、改善、改正、构成、激动、集中、加强、减轻、减少、降低、接近、禁止、纠正、扩大、联合、启发、统一、推广、延长、战胜、证明、制定、懂得、记得、认得、晓得;补充性成分表示趋向义的分别为:超过、发出、失去、收入、投入、突出、引起、展出、展开;补充性成分表示意义有所虚化的分别为:达到、碰见、显得、遇见、值得;补充性成分表示评述义的分别为:贯彻、抓紧。

(三)丙级词汇中的动补式合成词类别统计

丙级词汇中共收录了2 202个汉字和词语,包含36个动补式合成词。其中,补充性成分表示结果义的分别为:摆脱、摧毁、打败、打破、奠定、调动、放松、改良、革新、攻克、鼓动、合成、揭露、靠近、声明、收集、说服、缩短、提醒、突破、推迟、推翻、推进、协定、修正、压缩、征服、制止;补充性成分表示趋向义的分别为:加入、侵入、引进;补充性成分表示意义有所虚化的分别为:达成、舍得、失掉、使得;补充性成分表示评述义的为:加紧。

(四)丁级词汇中的动补式合成词类别统计

丁级词汇中共收录了3 569个汉字和词语,包含61个动补式合成词。其中,补充性成分表示结果义的分别为:贬低、查明、阐明、澄清、冲破、摧残、捣乱、点燃、冻结、杜绝、断定、分清、搞活、隔绝、隔离、更新、更正、激发、加剧、加深、加重、减低、降临、揭发、解散、落实、埋没、迷失、拟定、凝固、判定、扑灭、侵蚀、扰乱、认定、烧毁、审定、收复、调和、退还、陷入、修复、选定、削弱、淹没、越过、振兴、支出、指定、指明;补充性成分表示趋向义的分别为:敞开、超出、发起、付出、收回、退出、掀起;补充性成分表示意义有所虚化的分别为:考取、涉及、听取、忘却。

图1 汉语词汇大纲中的四种动补式合成词分布图

二、分布分析与难点分析

在《汉语词汇大纲》中,动补式合成词在各级词语中的分布情况有所不同,汉语学习者在各种动补式合成词的学习上也存在不同的困难,对外汉语教学应该针对动补式合成词的分布情况和学习者习得此类词语难点进行教学。

(一)汉语词汇大纲中动补式合成词的分布情况分析

《汉语词汇大纲》中的动补式合成词总数为169个,其中补充性成分表示结果义的动补式合成词有114个,所占比例最高,为67.5%,然后依次是补充性成分表示趋向义的动补式合成词有34个,所占比例为20.1%;补充性成分的意义有所虚化的动补式合成词有18个,所占比例为10.6%;补充性成分表示评述义的动补式合成词有3个,所占比例为1.8%。

《汉语词汇大纲》中补充性成分表示结果义的动补式合成词总数最多,这类动补式合成词应为学习者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各个阶段都应该给予一定强化训练。补充性成分表示结果义的动补式合成词在乙、丙、丁级词汇中都是数量最多的动补式合成词,并且在日常交际中的运用比例也最高。因而,中高级留学生应该重点掌握补充性成分表示结果义的动补式合成词的意义和用法。

补充性成分表示趋向义的动补式合成词在甲级词汇中占大多数,汉语学习者在刚接触动补式合成词时,这类词语是他们学习的中心任务,学好这类词语也有益于为以后的动补式合成词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补充性成分表示趋向义的动补式合成词在其他级别的词汇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少。留学生如果能在初级阶段掌握好这类动补式合成词,在更高阶段的学习中就会比较容易掌握这类词语。

补充性成分表示意义有所虚化的动补式合成词在汉语词汇大纲中所占比例较小,而且在各级词汇中数量呈递减趋势,可以说不是汉语学习者学习的重点,他们的任务是明确这类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补充性成分表示评述义的动补式合成词在汉语词汇大纲中所占比例最小,学习者遇到这类词语的机会较小,可以在掌握其他种类的动补式合成词之后进行集中学习,有利于对这类词语的整体把握。

(二)汉语学习者习得动补式合成词的主要难点分析

动补式合成词的意义与其补充性成分的意义有较大联系,而汉语学习者经常分不清补充性成分的意义。一般来说,补充性成分意义有所虚化的动补式合成词,其动词性成分动作性较弱;补充性成分表示结果义的动补式合成词,其动词性成分动作性较强。例如:“懂得、记得、认得”应为补充性成分表示结果义的动补式合成词,因为“懂、记、认”三个动词的动作性较强。而“显得、值得”应为补充性成分表示意义有所虚化的动补式合成词,因为“显”和“值”不带有明显的动作性意义。

学习者在学习补充性成分表示趋向义的动补式合成词时,经常发生混淆。我们可以将趋向动词分成以个人为标准的位置移动和空间上的位置移动,表示以个人为标准进行位置移动的动补式合成词有“过来、过去、上来、上去”等。其中,带有“来”字的动补式合成词表示听话人逐渐向说话人的位置靠近,而带有“去”字的动补式合成词表示听话人逐渐远离说话人。表示在空间上进行位置移动的动补式合成词有“通过、离开”等。

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动补式合成词之后,往往不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不仅由于学习者对词语意思未理解透彻,还由于他们不清楚词语的交际语境。因此,学习者应该在明白动补式合成词的真正含义后,还要清楚词语适用的交际语境,以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想表达一个意思时,能准确迅速地在脑海里搜索合适的词语,并利用该词语组成正确的句子,顺利完成交际活动。

三、动补式合成词的教学对策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动补式合成词在汉语词汇大纲中的分布情况和汉语学习者在习得动补式合成词的难点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有效的教学策略结合使用,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动补式合成词的意义和用法,具体可以归结为五种教学对策。

(一)直观认知与语境释义结合

直观认知是指教师通过领读或板书展示的方法讲授新词,使汉语学习者直观认识词的读音和写法。语境释义是在讲解词语的意思时,教师联系上下文语境,培养汉语学习者根据上下文猜测词语意思的能力,还可以联系交际语境,解释词义时充分考虑词语的交际功能[2]。因此,在教授动补式合成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直观认知与语境释义结合起来,帮助学习者建立词汇读音、形式和意义的对应关系。例如,向汉语学习者讲解“提高”一词时,教师可以将这个词语写在黑板上并读出这个词,然后进行简单的词语解释,“提高”的意思为使位置、水平、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这一过程使学习者在头脑中有了对“提高”一词的初步认识,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课文意思使学习者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词义,还可以向学习者描述词语使用的生活情境。例如“提高”一词可以用于表达某人因为能力差,需要提高个人能力。

(二)语素分析与词义解释结合

语素分析是根据汉语学习者学过的语素来讲解词义或引导学习者推测词义。教师可以将动补式合成词拆分成两个语素,分别解释这两个语素的意思,把学习者的注意从词转移到语素身上,使其通过理解语素的意义来掌握词义[3]。教师在解释词义时应该重点讲解补充性成分的意思,并且表明与动词性成分是一种致使性的关系。通过语素分析进行词义解释能够帮助汉语学习者类推其他动补式合成词的含义,扩大相关词汇的数量。例如,在向汉语学习者讲解动补式合成词“说明”一词时,教师可以分别解释“说”和“明”的意思,“说”代表说话人讲话,“明”代表使听话人清楚,明白。因此,“说明”的意思就为解释清楚,讲明。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汉语学习者掌握新词义,还有助于学习者利用相同办法推测其他未学过的动补合成词的意义。

(三)母语解释和对比分析结合

有些动补式合成词用汉语解释比较困难,而汉语学习者母语中正好有与之对应的词语,教师可以利用学习者的母语翻译这样的动补式合成词,使学习者更容易明白词语的意思。教师还可以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根据汉语学习者母语与汉语特点的差异,对学习者习得动补式合成词的难点进行预测[4]。教师在讲解时应该强调汉语学习者容易出错的地方,强化学习者对于动补式合成词构词规则和意思表达的理解。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集中”一词时,汉语学习者较难理解其中的意味。教师可以直接给出它所对应的英语单词“concentrate”,学习者可以很快明白“集中”的意思为通过意志努力使意识指向某一对象。这样不但可以让汉语学习者明白词语的意义,还可以让学习者清晰地认识到汉语的动补式合成词在构词规则上的特别之处,从而提高汉语学习者的对这类词语的习得水平。

(四)分散讲解与集中梳理结合

动补式合成词在对外汉语教材上的分布一般较为分散,没有系统地集中到一起。教师可以在分别讲授遇到的动补式合成词后进行集中性的梳理。教师要善于进行动补式合成词的总结,巩固汉语学习者的词语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因此,对于形式和意义相近的动补式合成词,教师在分别讲解后应该进行集中梳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习得这类词语。例如,“出来,出去;进来,进去;过来,过去;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这些动补式合成词的补充性成分都是表示趋向意义的,而且都是以个人为标准进行的位置移动,教师可以在分别讲解这四对动补式合成词后,再进行集中复习和巩固,使汉语学习者充分习得这一类动补式合成词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正确灵活地运用这些词语。

(五)语言点讲解与练习结合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要注重精讲多练,教师将动补式合成词的意义讲解清楚很有必要,让汉语学习者进行这类词语的应用练习也很重要。汉语词语之间有紧密的关系,或是因为意义相关而具有聚合关系,或是因为词义搭配而具有组合关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给动补式合成词搭配词语和构造句子,让汉语学习者练习在交际语境中灵活使用这类词语。例如,教师在讲解“降低”一词时,先让汉语学习者理解词语的意思为“下降,减少”。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丰富的练习,可以先给出一个词组作为示范,如“温度降低”。然后让汉语学习者给“降低”搭配其他词语,再让学生把自己组的词组扩展成一个句子。教师也可以给出一定语境和几个动补式合成词,让学习者展开联想完成一个小对话,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纠正并解释学生的偏误。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动补式合成词自身独特的结构形式和语义特征,汉语学习者母语的负迁移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当,使得动补式合成词成为学习者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教师需要利用有效的教学对策引导留学生正确习得动补式合成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师可以运用直观认知与语境释义结合、语素分析与词义解释结合、词语搭配与句子构造结合、母语解释和对比分析结合以及语言点讲解与练习结合等策略。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综合使用,教师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习得动补式合成词。

[1]李丽云.现代汉语动补式复合词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文学学院,2010:27.

[2]王倩.语境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1(16):42-44.

[3]孙辉.语素教学法与整词教学相结合加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D].合肥:安徽大学文学院,2011:38-39.

[4]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0-32.

An Analysis of the Verb-Complement Compoun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ZHU Hong,LIANG Yi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Bohai University,Jinzhou 121013,China)

The verb-complement compound,a very special kind of words in Chinese,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eaching Chinese vocabulary to Foreigners.Teaching Chinese words to Foreigners needs to follow the requirements of Syllabus of Chinese Words,so teachers need to analyze the verb-complement compound’s distribution in Syllabus of Chinese Words and Chinese learners’difficulties,and adopt practical teaching strategies accordingly.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four kinds of verb-complement compounds have different distributions in Syllabus of Chinese Words,and different levels of Chinese learners have different difficulties in different learning stages.These form the different focuses in different learning stages for foreigners learning Chinese.Teachers can use various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lead the learners to correctly study the meanings and usage of verb-complement compound.

verb-complement compound;distribution analysis;difficulties analysis

H041

A

1009-2463(2014)04-0094-04

2014-02-12

朱 红(1973-),女,辽宁凤城人,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博士。

梁 英(1990-),女,辽宁本溪人,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补充性合成词词语
三音节合成词中合成词素的判定
容易混淆的词语
Matching单词连一连
找词语
论刑法上的谦抑主义
机制与风险:补充性货币如何提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
国际刑事法院案件可受理性研究
国际刑事法院案件可受理性研究
词语小超市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