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调查与研究
——以安徽省五河县为例

2014-09-08朱邦珍

关键词:农村党员党员队伍党组织

朱邦珍

(安徽省五河县委党校教务科,安徽五河233300)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调查与研究
——以安徽省五河县为例

朱邦珍

(安徽省五河县委党校教务科,安徽五河233300)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党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党员队伍日渐家族化,政治素质不强,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党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强,农村党员管理机制落后。结合安徽五河县农村实际情况,提出从提高综合素质、加大管理力度、改善队伍结构、增强致富本领、发挥模范作用和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农村;党员队伍;调查;研究

农村党员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是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搞好美好乡村建设的先锋队[1]。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增强党建活动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对发挥农村(党组织)党员的先进性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着深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党员队伍现状

安徽省五河县全县共有15个乡镇党委,下辖行政村党支部(总支)682个,有农村党员20 672人。由表1可以看出:女党员总数2 706人,占13.1%;年龄在35岁以下的4 094人,占19.8%,36—45岁的3 902人,占18.9%,46—54岁的3 410人,占16.5%,55岁以上的9 266人,占44.8%;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3 391人,占16.4%,高中(中专)的4 682人,占22.6%,初中及以下的12 599人,占60.9%。从这些数据上看,农村党员存在以下特点:

(一)党员年龄偏大

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20 672名农村党员中,36—45岁的党员3 902名,占党员总数的18.9%,这个年龄段的党员,朝气蓬勃,学习能力强,易接受新鲜事物,能够使党的理论政策得到很好的、快速的传播。他们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劳动技能、较为坚定的党性,但比例较小,在农村工作中不能发挥主体作用。46岁以上党员有12 676名,占党员总数的61.3%,这部分党员扎根农村、了解农村,亲身经历农村改革发展巨大变化,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拥护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较强。但受年龄、身体状况的影响,他们在经济发展方面起不到带头作用,在农村经济建设中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文化程度偏低

农村党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3 391名,占党员总数的16.4%,这部分党员文化层次高,了解国家涉农政策和农村发展战略,工作热情高、主动性强,把他们学到的知识快速应用到工作之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有12 599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60.9%。这些多数是农村的老党员,有着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农村工作经历,工作协调能力强,经验丰富,但文化层次低,接受新知识能力差,不适应现代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调查走访的200位党员中,只有22人知道美好乡村公共服务配套建设“11+4”指的是哪些项目;有125名党员不知道“现代农业”指的是什么;有132名党员不知道什么是“土地流转”。

(三)致富能力偏弱

多数农村党员在村务活动中能始终走在前列,充分发挥其先导、先锋、模范和榜样的作用,能带头致富、带领和帮助群众创业致富。他们有干成事情的决心,有饱满的工作热情,能团结班子成员,关心爱护群众,得到群众的拥护爱戴。但因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掌握养殖、种植等实用技术少,综合工作能力不高,没有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办法,带领全村人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偏弱。据调查,全县农村党员中,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的3 428名,仅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6.6%。而非党员群众,人数众多,思想较保守,一般遵循传统的种植习惯,多数是靠天吃饭,致富能力更差。尽管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偏弱,一定程度上,群众又离不开他们的帮助引导。

表1 五河县农村党员简明情况(单位:人)

二、农村党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党员队伍日渐家族化

多数农村党组织能够认真落实农村村民自治制度,近些年来,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自我管理能力极大增强。他们基本上能做好村务公开等各项工作,确保村民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较好地发挥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党员家族化问题。县委组织部针对这个问题,专门出台了《关于防止农村发展党员家族化倾向的通知》,从体制机制上防止农村“圈子”思想、宗族势力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干扰。由于农村的特殊环境,以及农村大家族势力在农村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工作成效不够好。仍然有小部分农村党员缺乏大局意识,发展党员时,利用家族力量左右村委会工作。对有矛盾对立面和意见不一致的培养对象入党时,设法阻挠,让其在支委会或支部大会上不易通过。另外,在村两委换届时,为了让家族的党员入选,不惜违背党的纪律,采取许愿、请客、贿选等方式进行拉票。如果选举不能遂意,就拉拢家族党员和宗族势力阻挠新班子开展工作。

(二)部分农村党员综合素质不强

党的“十八大”指出,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努力提高党员综合素质。面对新形势对党员教育培训提出的新要求,县委组织部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将农村党员培训列入干部重点培训内容,拓展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使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逐渐规范化、科学化。但是,由于农村党员的整体文化层次偏低(初中及以下的12 599人,占60.9%),培训效果不是很明显。有的党员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从党员教育培训方面看,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每年都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党建大讲堂、专题党课等。但参加人员一般只延伸到村两委干部,多数党员未经过党校系统的培训学习。有的村党组在组织党员集中学习时,对党员要求不严,有迟到、缺席现象。目前,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已经覆盖到每个村,农村党员可以随时点播政教、科教、文教等节目,把各类专家教授“请”进农村,“面对面”讲授,学习起来方便、灵活、实用。但由于农村事务繁忙,有少数村党组织没有安排党员坐下来静心学习。有时在开展技术培训时,时间节点选择不当,有时培训内容不能务实管用,使许多党员不能参与学习,即使参加学习也听不进去。这些问题,造成农村党员综合素质不能很快提升。

(三)农村党员发展相对滞后

党员发展工作在逐步规范。每年,市、县都会统筹安排党员发展计划,对发展党员名额,党员发展的年龄、学历有着明确规定。各级党委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和公示制、预审制、票决制等相关制度,切实履行考察、审查、审批等职责。但有些村党组书记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不够民主,没有大局观念,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发展党员,严重违反发展党员工作的有关规定,致使农村党员发展相对滞后;有的村党组书记把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中专、技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认为这些年轻人思想进步、有创新意识,接受新事物快,工作有思路,干事有闯劲,是今后农村发展的领路人。但有的村党组书记目光短浅,认为年轻人没吃过苦,没受过累,不可能脚踏实地在农村干工作;有的村党组书记怕培养了他们,自己就会被淘汰,对这些人不培养、不发展。另外,外出务工青年逐年增多,大量有才气的年轻人没有被吸收进党的队伍,使党组织后备人才缺乏。

(四)部分农村党员组织纪律观念淡薄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2]农村党员经过各种培训、学习,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组织观念得到了强化,多数党员能自觉交纳党费,积极参加党组织生活。但对于《决定》中提到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等现象,也不乏存在。有的农村党员认为讲品行、讲党性太吃亏,不如讲实惠;有的在矛盾激发出来的关键时刻畏首畏尾、袖手旁观;有的党员不主动参与公益性活动,对群众碰到的困难和生活疾苦不管不问;少数农村党员自律不严,聚众赌博,贪污公款,拉帮结派,参与封建迷信活动。这些,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五)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强

近年来,农村党员经历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学习、创先争优活动和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生产、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自己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众,自觉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孙湖村的老支书孙德业盘窑烧砖、超前规划建设新村,带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八岔村党总支书记马先礼坚持贯彻群众路线,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带领村民发展林果业、壮大庭院经济、建设生态村庄、致力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有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个别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淡薄,责任感、使命感不强,对党组织安排的工作能推则推,能躲则躲,把自已等同于一般群众,缺乏发挥作用的勇气和动力。二是个别党员思想认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想做事而做不好事,不知道如何发挥模范作用。三是个别党员不但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反而带头违反党组织的决定,自私自利,经常和群众争水、争田、争宅基地。

(六)农村党员管理机制落后

党员管理是保证党员先进性的根本措施,各级党委在基层党组织、流动党员和党员教育等管理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管理机制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战斗力不强,工作没有积极性,缺乏创新意识。部分村干部纪律意识淡薄,滥用权力,为群众办事“吃拿卡要”现象仍有发生,使群众对党组织班子失去了信心。二是流动党员不易管理。农村党员外出务工逐年增多,有的党员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外出后,根本不通知村党组织,和组织长期失去联系。三是党员处理的机制不健全。新《党章》对党员的权利、义务,党的纪律、组织制度有了明确的规定,但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很宽泛。党员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督制约,党员参与党内活动的随意性越来越大。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教育,努力提高党员综合素质

一是把握教育内容,把党员教育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组织农村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三严三实”重要论述、规定学习书目及有关辅导材料,要大力宣传党关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提高农村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在加强学习的同时,注意引导党员紧密结合农村工作的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改进教育方法,注意把握党员教育的统一性和层次性。在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分层分类培训,并抓好载体,增强有效性[3]。如对老年党员着重进行增强党性、破除迷信教育;对年轻党员则着重于政策、法制观念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这样,各个教育对象适得其所,各有所为。同时,针对党员发展及管理等方面内容,加强对乡镇党务干部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三是注重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有利于提高农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更好地发挥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带头作用[4]。要注意利用规定的远程教育开放日轮流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开放式教学,用好用活远程教育设备,重点开展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等方面培训,做到因人施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农业经营管理知识、农村卫生、科普知识等方面培训,以远程教育为平台和窗口,及时了解党的政策、实用技术、市场行情等信息,掌握经营管理知识和致富技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打开思路,增强致富本领。

(二)创新形式,切实加大党员管理力度

党员管理要着眼于提高党员队伍的先进性,通过有效管理,进一步发挥党员先进性作用。一要加大治理软弱涣散党组织力度。结合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到农村调研走访,对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排查摸底,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对软弱涣散党组织存在的问题逐个处理,决不敷衍马虎。二是认真落实农村党组织“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费缴纳等制度,不断完善流动党员管理,党员公开承诺等制度,通过有效的制度,规范党员的行为。三是加大不合格党员处置力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5]这是给不合格党员敲响的警钟。要加大对不合格党员处置力度,研究制定《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暂行规定》,规范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程序。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实行帮教责任制,指定专人进行帮教,要求限期改正。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应当劝其退党。对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组织生活,或不缴纳党费,自行脱党的党员,支部大会应当决定除名。通过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三)激活源头,努力改善党员队伍结构

一是抓好党员发展工作。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严格履行入党手续,不断增加党的新鲜血液[6]。在发展党员时,要严格遵循发展党员的相关规定,按照《关于防止农村发展党员家族化倾向的通知》要求,有效预防家族化侵蚀。要侧重培养回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养殖大户、致富能手入党。将村干部中从事妇联工作的女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二是科学制定党员发展规划。在对全县农村党员队伍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发展农村党员工作进行科学规划,针对发展党员“重点村”出现的情况,专门制定出台相关方案和制度,明确具体目标,给予政策倾斜和指导监督。三是规范组织发展程序。遵循“三道程序”:选好“种子”、育好“苗子”、把住“门子”,把好“三个关口”:程序关、公示关、审查关[7]。努力做到公开公正,民主透明;严格落实“四不批”制度,即手续不全的不批、问题不清的不批、政审不合格的不批、不经过一年以上考察的不批,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认真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在发展农民党员的过程中,对违反《党章》《细则》有关要求的,一经查实,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加强技术培训,逐渐增强党员致富本领

围绕学习技术、掌握技能、引领发展、服务百姓这一总体目标探索新思路,通过采取专业培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指导相结合、普及培训与提高培训相结合等方式,重点就科学养猪及家禽常见传染病的综合防治、能繁母猪培育、果林种植与管理等知识进行培训。同时,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定期深入开展科技赶场、专家现场咨询等活动,努力提升党员、群众的致富能力和水平。可以灵活采取实践课堂、田间课堂等多种形式,把课堂搬到了试验田、大棚室和养殖户家中,把技术难题解决在生产前,边培训,边实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动口与动手、技术与生产有机结合,使党员在实践中掌握了技术,在指导生产中掌握实用技术技能。

(五)立足实际,注意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处在何条件下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对每一名党员的基本要求。“十八大”报告指出:“党员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在党员教育管理中,要注意增强党员先锋模范意识。教导党员要模范带头,加强党性和道德修养,不断加强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8]。自觉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用高尚情操提升自己。工作中,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到第一位,处处为人民群众所想,为群众利益所谋,做到遵纪、守法,顾大局、识大体,使群众从心里感到可敬,可信,切实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良好的党员形象影响并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进步。

(六)加强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农村党建工作水平

“制度是保障。如果说教育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一种软约束,那么,制度就是约之以典章、规之以法纪,是一种硬约束。”[9].针对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一是结合实际,强化制度落实。必须根据农村党员居住的相对分散性、生产经营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农村工作任务的新特点,结合实际,落实好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各项制度,为提高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打好基础。二是总结经验,强化机制创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不断为我们提出新的课题、新的挑战,为此,必须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党员主题月教育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和村干部坐班等制度。同时,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举措,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创新载体,完善机制,使农村党员队伍真正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二局.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11-15.

[2]本书编写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09:1-28.

[3]钱均鹏.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9.

[4]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手册 [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2-14.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53-54.

[6]《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196-198.

[7]佚名.统筹兼顾大小事 党务工作求创新[G]//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支部书记工作方法十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21-124.

[8]谢适汀,张勇.新编机关党支部工作手册[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67-70.

[9]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2007理论热点面对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8-220.

A Survey of the Team Construction of Rural CPC Members:A Case Study of Wuhe County

ZHU Bang-zhen
(Teaching Affairs Office,The Party School of CPC Wuhe County Committee,Wuhe 233300,China)

Team construction of rural CPC members is one of the core priorities for grass-roots level rural CPC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New Countryside”.This study conducted a survey and did the necessary data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team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CPC members,finding problems therein and causes thereof:the rural party members,with poor political quality,are increasingly family-based,whose development lags behind compared with other party members;the rural party organizations are loosely disciplined,of which the exemplary and vanguard role has not been well played and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falls behind.Based on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Wuhe County,the paper puts forward various ways to strengthen the team construction of rural CPC members,including improving comprehensive quality,intensifying management,optimizing team structure,training ability to become rich,giving play to the exemplary role of party members,and strengthening institutional improvement.

countryside;team of CPC members;survey;research

D267

A

1009-2463(2014)04-0019-05

2014-04-16

朱邦珍(1974-),男,安徽五河人,安徽省五河县委党校教务科讲师。

猜你喜欢

农村党员党员队伍党组织
信息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探究
清华党组织公开
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性的思考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380名农村党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坚持问题导向 增强农村党员开展“两学一做”教育的实效
多措并举调动农村党员积极性
坚持标本兼治 纯洁党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