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游客在新兴旅游文化产业中的真实性感受——以彝人古镇为例

2014-09-07龙娟LONGJuan

价值工程 2014年12期
关键词:彝人真实性彝族

龙娟LONG Juan

(昆明理工大学,昆明650000)

1 研究背景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产业可以依托旅游发展实现其产品的市场化,旅游可以通过文化提升产业素质,丰富内容,最终形成旅游文化产业。文化旅游是以旅游文化的地域差异性为诱因,以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为过程,以文化的相互融洽为结果的,它具有民族性、艺术性、神秘性、多样性、互动性等特征。文化旅游的过程就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这也是文化旅游的主要功能之一,它给人一种超然的文化感受。

随着旅游的发展,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越来越追求精神的享受和休闲体验,普通的古镇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模仿式旅游资源随之而产生。在这种模式下,游客们既可以体验当地的民族文化,又可以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追求。由此,笔者就以彝人古镇为例,从原真性、体验及其文化来探讨文化旅游产业的可创造性。

2 彝人古镇概况

彝人古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安大道以北、太阳历公园以西、龙川江以东、楚大高速公路以南,是滇西旅游黄金线上的门户。占地约1740亩,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古镇内有7大分区、70多个小分区,以楚雄州内风景名胜为素材,各种大桥、石桥10余座,是一个集商业、居住、地产、商贸、餐饮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现代仿古小镇。

彝人古镇是在一片没有彝族人居住的地方建立起来的“文化景观”。这种将文化旅游与商业住宅结合起来的仿古镇开发模式,以模拟的手段,创造性地为旅游者提供真实性的彝族文化体验场所,在一定的程度上隔离了“前台”和“后台”,既保护了文化资源,又使得游客体验到了彝族风情。古镇按照彝族的文化习俗,设计了钟楼,土司府,六祖分支的雕塑和图腾墙,创造出了一个民族韵味浓郁、彝族个性鲜明,居住环境舒适,庭院布局优雅,小桥流水纵横的综合旅游文化古镇。

图1

图2

3 新兴旅游文化产业下的彝人古镇

3.1 真实性“真实性”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自己做的”、“最初的”。真实性概念最初用于描述博物馆的艺术展品,之后被借用到哲学领域的人类存在主义的研究中。19世纪70年代,旅游者开始重视“真实性”的旅游体验,期望获得更真实更深入的旅游体验,“真实性”的概念便延伸到旅游领域。旅游体验真实性内涵最早对于真实性的理解是指旅游对象本身是真实的,人们所认为体验真实是建立在旅游对象客观真实的基础之上,这就是19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客观真实性”的理解,其含义指真实性是旅游对象固有属性,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来衡量。真实性没有绝对的和静态的参照标准;我们对原始物的观念被重新组合以适应当前的需求;真实性的体验是多方面的;当旅游对象给人于古老的体验时,往往贴上真实性的标签;真实性是游客自己期望的结果;事物当被认定不真实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会变得具有真实性。还有另外一种真实性概念,与上面提到的两种不同,即存在真实性,即真实性与旅游对象无关,只要游客处于一种陶醉的活跃状态,体验就是真实的,而并不关心旅游对象是否真实。

图3

人们对于真实性持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原生文化空间中的文化体系才是真实的,也就是强调文化的主体、客体、中介体的传统性与全面性,真实性是不可以创造的。第二种观点认为,文化可以移植或改变生存空间和存在形式,只要内涵不变的文化就是真实的,此种观点具有某种灵活性,并将真实性置于一定的条件之下。第三种观点认为不论文化有多少改变,只要旅游者信以为真的文化就是真实的文化,由此可见,真实性成了旅游者感官的产物。

图4

似乎每一个到彝人古镇游玩的游客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这里的建筑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彝族人的土掌房,所有建筑都是新的,没有历史建筑的年代感,在这里甚至感受不到民族的东西。相反,这里到处都是北京四合院,徽派建筑,还颇有江南水乡的感觉。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真实性没有绝对的和静态的参照标准,而是我们对原始物的观念被重新组合以适应当前的需求。在彝人古镇出现之前,或许大部分人对于彝族建筑没有多少了解,但是,当彝人古镇建起来之后,很多游客来了之后都会觉得这就是彝族的日常生活的房子。从这一点来看,当一个新的古镇概念被重组之后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会逐渐接受,真实的古镇其实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新建成的彝人古镇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古”镇。在这个古镇中,彝族文化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可以在古镇中看到彝族的农耕文化,彝族服饰,彝族毕摩,体验火把节的气氛,每一个游客来到这里都切身感受到彝族文化带来的冲击。

3.2 体验 传统游客在旅游时体验的是自然资源,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满足一般的旅游资源,而趋向于休闲人文旅游资源的体验,希望得到的是休闲娱乐和精神旅游的双重享受。以丽江为例,最早一批拓荒者到丽江是去看玉龙雪山、丽江古城、拉市海等众多景区,他们向世界宣传的是丽江的自然美,随着时间的变迁,越来越多的游客去丽江并不完全为了看丽江的美景,更多的人则是体验丽江独有的历史人文气息。同理,对于彝人古镇来说,体验式的文化旅游是一大亮点,彝人古镇的建设将“前台”与“后台”分离开,人们来到彝人古镇目的是为了体验和感受彝族文化,它并不是对原有古镇进行开发,而是为弘扬彝族文化在一个空地上进行开发宣传,这种开发使得游客离开了彝人生活的现实空间,人们在彝人古镇更多接触的是舞台化的东西,旅游者往往是置身于“前台”,这样的旅游活动更好地保护了彝族的原生环境,避免了过多的商业开发,使得彝族文化能更深层次的保留,而游客在古镇中,通过旅游公司组织的活动,也感受到了彝族人的文化。

图5

3.3 文化 文化是古镇旅游的核心,在古镇开发中不能只是通过特色古建筑和街巷等物象化的外在地域文化符号营造的历史文化空间来传达古镇的文化语言,更要深度发掘古镇的文化精神,通过文化运营,利用鲜活的文化形式(如平乐吉镇以茶文化为核心的休闲文化)使其与游客产生互动,形成共识,引起共鸣,这样才能最大化地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让游客在古镇中慢下来,留下来,并成为古镇的熟客和常客。彝人古镇作为一种新的古镇旅游模式,最大限度的将民族文化和旅游经济协调起来,使得民族文化转化为旅游资源。文化资源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优势,彝人古镇依托民族资源为平台,将彝族歌曲、舞蹈、节日等展示给每一个来到此地的游客,来到彝人古镇的游客,通过一边用餐一边看表演的方式,都能在这里感受到彝家人开街节、二月八、火把节等。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彝族的民间文化得以保存,彝人古镇作为一种传承模式,让有生命的彝族民间文化成为人们的一部分,让旅游来带动彝族的发展,让大量被汉化的彝族文化形式,民间艺术成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部分。同时,楚雄彝族文化产业还借助了彝人古镇作为市场,打造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旅游商品向游客提供了各种物质和精神商品。

4 总结

彝人古镇是模仿式的、没有原生文化系统的以彝族文化为依托的创造性景观,尽管不是真实的传统古镇,却因为给游客真实的旅游体验而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可见,真实性是可以创造的,不一定需要原生文化的存在,文化是可以移植的,旅游者信以为真的文化就是真实的文化。但真实性在创造的过程中,只有遵循传统文化内涵的创造,才能更好地发挥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传播作用。

[1]陆依依,李洁.国内历史城镇保护和旅游发展问题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2007,18(6):461-465.

[2]刘德云.参与型旅游小镇规划模式研究——以金门金湖镇为例[J].旅游学刊,2008,23(9):73-79.

[3]吴文智,庄志民.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以古村落旅游产品体验化开发为例[J].旅游学刊,2003,18(6):66-70.

[4]刘晶会.江南古镇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5]薛丽华.感知觉在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7.

[6]刘莉.同里古镇旅游感知调查及旅游保护与开发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5.

[7]卢松,陆林,王莉,等.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例[J].地理科学,2004,24(2):250-255.

[8]张建.论古镇旅游流引导规划的路径——以成都市平乐古镇为例[J].旅游论坛,2008,1(1):49-53.

[9]曹灿明.基于旅游景区拓展创新的江南古镇研究——以江苏周庄为例[J].特区经济,2008(11):162-164.

[10]王林.“原真性”民俗文化之于古镇旅游的价值——以广西大圩古镇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08,19(1):40-43.

猜你喜欢

彝人真实性彝族
彝族海菜腔
张美寅摄影作品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美丽的彝人古镇
广告的真实性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