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型自建文学语料库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2014-09-07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狄金森英美语料库

许 展

(洛阳理工学院 外语系,河南 洛阳 471023)

一、引言

笔者通过搜索CNKI电子资源发现,仅有11篇论文明确提到语料库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针对英美文学与语料库结合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在现有的研究论文中,欧阳凤[1]和张燕[2]主要针对的是利用现有语料库对文学文本进行具体分析的研究过程,而隋桂岚[3]提出了大型文学语言语料库的建库方案,张显平[4]则从构建小型英美文学资料语料库的角度切入研究,进行实践。由此可见,现有研究未将两者进行合并研究,即如何构建一个能够应用于英美文学教学的文学语言语料库,并将其有效地运用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践过程中,也没有对进行语料库教学后的效果进行数据性的分析,只是泛泛而谈其作用,因此无法看出语料库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本文从小型文学语料库的构建与利用着手,利用语料库进行英美文学教学和学习,在自建语料库和使用过程中,采用访谈来收集语料、发放半结构化问卷收集数据,以及使用SPSS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以论证语料库在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然性,从而使整项研究既具备定量研究的准确性,也具备定性研究的阐释性,并通过其反馈结果提出建立语料库辅助教学系统的有益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语料库的构建与应用

大型语料库的特点是包含语言真实,数据量庞大,但受其内容和规格的限制,并不适用于日常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也不适合在学生课下学习活动中推广。因此,需要建立微型语料文本使教学内容简单化和凸显化。以一次基于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小型语料库探索其创作主题意义的美国文学课为例。教师选取狄金森两位好友托马斯·温特沃斯·希金森和梅布尔·托特共同主编的《狄金森诗集》第一辑以及第二、三辑共165首诗作为原始语料。自建小型狄金森诗歌语料库共有28809个形符(tokens)和6181个类符(types)。并选择使用AntConc检索软件对狄金森的诗歌进行文本分析,研究主要是通过观察词表、生成词簇表、检索关键词、索引行分析以及语境共现功能来实施。

通过观察词表可以发现第一人称代词“I”是除了冠词之外出现最频繁的词,词频高达610词,充分说明女诗人内心世界丰富细腻,因此她的诗歌多以个人主观感受和情绪做参照。为了更好地了解狄金森诗歌的主题,教师使用检索工具中的生成次簇表功能展示狄金森诗歌中与“I”搭配的所有词簇,其中,前10个高频词簇中有“I could not”、“I don’t”、“I never saw” 和 “I would not”四个为否定句式。此外,前10个高频词簇中还有“I wonder if”、“If I should”、“ And if I”三个条件句式,学生根据这些语境现行讨论得出,这些大量存在的否定形式正是狄金森对生活中的缺憾、痛苦的写照,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种自我的否定是与其审美立场、自我人格相联系,是其精神世界的核心组成[5]。其后,教师使用主题词检索得到主题词列表,“痛苦”的关键性值是527.585,这说明女诗人内心世界充满强烈的失落与痛苦。“Death”是另一个关键值位居前列的实义词,说明死亡在狄金森的诗作中被反复吟咏。另外,检索显示,“thee”的关键性值为249.044,表明了该词也是狄金森诗作区别其它文本的一个显著文体特征。Thee 在古英语中意为“君”的意思,是thou的宾语形式。狄金森的很多代表诗都以“君”作为称呼,“君”被女诗人视作永久的爱人。在诗歌中,狄金森大胆地直呼对方,表达心中隐秘的爱意。由此看出,爱情也是狄金森诗歌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最后,教师通过索引行及语境共现功能指导学生们观察语境词及周边词汇的搭配情况,并人工选取有代表性地点击浏览文件进一步查看原诗文,得出总结女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歌咏了生命的沉重、爱情的甜蜜、自然的生发、死亡的痛苦,其诗歌富有内在生命力,极具可读性。

(二)数据收集与统计

实验学期内所教学生为2010级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笔者和另一位老师承担同课头美国文学。笔者采用上述语言库辅助教学方法对本班学生进行教学,在之后的分析中标为实验班A班;另一位老师以传统教学方式对其所负责班级进行教学,分析中标为对照班 B 班。在学期末分别对两班学生学号前1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软件分析问卷结果,说明语料库教学和学习的实际效果。本调查问卷共涉及15个问题,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分析结果,便于读者理解,研究者将问卷问题分别作为变量名输入SPSS进行信度分析。通过了解数据的整体情况,对有关问题做深入的推断。具体来讲,通过分析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1-5题,实施基于语料库的计算机辅助英美文学教学后学生的课堂表现如何?(2)6-11题,在实施语料库教学后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能力如何?(3)12-15题,学生对教学中使用语料库这种技术手段的认可程度如何?研究者首先对实行对比研究的两班数据分别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其结果如下图所示:

表1 描述性统计结果 A 班(实验班)与B班(对照班)合并对比表

(三)数据分析

从表中统计量样本均值(Mean)可以看出,A班(M=4.40)和B班 (M=4.38)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识到英美文学在英语专业课中的重要位置,但课上态度,A班学生(M=3.93)比B班(M=3.23)表示能够全神贯注听讲的比例高,同时,A班(M=3.74)的学生大部分也表示和对讲课内容较感兴趣。对于课上讨论,两个班的比例也有较大差距,A班学生表示能够经常参与课上活动(M=3.95),相比之下,B班只有3.02。另外,虽然实验班和对比班采用的是相同的教材,但由于展现方式的不同,使得讲课内容各有侧重,通过上表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到,A班学生表示通过老师的讲解,能够很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内在含义的均值(M=4.45)高于传统教学方式的B班(M=3.53)。笔者在日常教学间隙与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了自由访谈,在谈到教学模式时,一名同学这样说道,“上个学期学习英国文学时,老师从文学时期讲起,介绍作家生平、背景,然后讲其写作的主题和特点,往往还没开始分析具体文学作品就下课了。即使有时间来分析的话,也是粗略地说一下。”笔者继续问这名学生对语料库教学的想法时,她回答说:“这种模式很新鲜,而且内容量大,分析大幅文章的时候能让我们一下子看到和了解到需要分析的内容,不过就是需要老师指导,才知道怎么去归纳和概括,而且有的时候行数太多了,往往还没看完,老师就翻页了,但是觉得还是挺兴奋的,大家都喜欢。”由统计和访谈可以看出,基于语料库教学的数据量大的特点,需要学生全神贯注才能跟上教师分析的步骤,并且通过技术手段的展示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活跃学生学习的气氛,改变传统教学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和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从而能够更好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同时,基于语料库的教学方式由于是数据驱动学习,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归纳能力,因此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在调查中的三个方面:第一,数据库驱动学习要求学生对篇帙浩繁的文本做出预判,从而得出其中的一般性规律,因此需要学生在上课前阅读文学作品的原文从而对其有一定的了解,这就促进了学生课下运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体现在数据上,A班学生表示会浏览英美文学相关网站进行辅助学习的比例达3.33,而B班对应的则为2.06,说明A班学生比B班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同时,研究发现,愿意在课下学习英美文学超过两个小时的学生并不多,无论是A班的3.00还是B班的2.66,这个比例都不是很高,说明英美文学作为英语主干课程,在学生本科学习中的重要性和比重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加强。第二,语料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的区别还在于学生对待是否使用试题库做练习的态度上,A班大部分学生(M=4.28)都表示经常使用试题库做练习,而B班只有2.36,这也体现了语料库教学的效果,由于语料库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短时间内接触大量的语料数据和参考题资源,使学生认识到了数据驱动学习的可能性,从而更愿意去接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方面面,包括线下的试题库自主学习,而传统教学模式由于采取教师到教学材料再到学生的这种模式,资源展现有限,即便是文学课必须的文本赏析有的时候还会因为原文本太长而必须节选其中几节甚至一节进行讲解,从而限制了学生所接触的内容,和学生了解更多资源的兴趣。第三,最后4个调查问题是关于学生对教学中使用语料库这种技术手段的认可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认同教师对教学的投入程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A班(M=4.60),B班(M=4.46),而对教师如何投入教学也有较为一致的认识,就是教师需要使用技术手段(M=4.13,M=3.86)和计算机辅助教学(M=4.06,M=4.13)来加强教学效果,但在对于两种形式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产生的效果调查中,可以看出,基于语料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要比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更胜一筹,和对比班的PPT教学(M=3.86)相比,更多的学生认为老师使用的语料库技术对其英美文学的学习帮助较大(M=4.26)。对于在课堂上使用语料库这种较新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学生们说:“能接受,我们都喜欢新鲜东西,主要是能学到实际的内容,而且现在科技那么发达,光学文学肯定也不行,老师你在教文学的同时还给我们介绍了数据库、多媒体这些技术手段的有关知识,无论是对我们自己学习还是以后出去工作,都是有好处的。”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来,实施基于语料库的计算机辅助英美文学教学后学生的课堂表现更加活跃、课堂听讲更为认真,而实施语料库教学后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能力比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更强,学生对教学中使用语料库这种技术手段的认可程度较高。

三、研究结果与启示

本项目作为实证研究,一方面探索了如何将构建起的小型文学语料库应用于英美文学教学,另一方面考证了将小型自建语料库应用于教学的可行性,通过课下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式验证了语料库这种新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效果。

研究发现,语料库应用于英美文学教学,能够辅助学习者完成对语言知识的主动建构,将有助于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数据驱动学习模式,无论从教学资源建设的角度还是从教学改革角度既有理论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就技术手段而言,英美文学语料库的建立充分结合了网络互动技术,适合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能改变单纯依靠教材进行文学学习的被动局面,使英美文学教学朝着更加健康的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二)从教学实践来看,英美文学赏析不再是纯文学的抽象思维活动,语料库的开发和使用提供了一个具备科技含量的教学手段,那就是将计算机的高速计算、统计能力和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客观地观察、分析、描述与阐释文学作品。(三)从教学效果来看,自建小型英美文学语料库由于其目标明确、语料更新快捷方便、检索自由灵活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增强了教学效果。便于学生快速发现文本语言的实际规律,实现可理解性输入,并有助于培养其实践研究中的分析能力。另外,这种新型的数据驱动模式也给教师的课后理论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但在将小型文学语料库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具体的问题,如文学语料库数据量巨大,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呈现海量数据,容易导致学生们不知如何下手进行分析,所以微本语料库的建设就显得愈发重要。教师需要在每堂课前将检索出来的关键内容另存起来构建微本语料库,从而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文学解读和分析。另外,在构建文学语料库时,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上大量影视、声音、图片等电子资源,丰富其形式和内容,同时还可以提供相关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和相关评论链接,这样可以使学习者在学到课堂内容的同时,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家、作品进行进一步学习。最后,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不断调试和完善语料库,对其进行不断地更新和维护,以便适应深入学习和开展研究的需要。总之,尽管语料库应用于英美文学教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但如果能够把基于语料库的计算机辅助英美文学教学完善成为行之有效的常态化教学手段,将能够保持和提升英美文学课程的传统地位,使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欧阳凤.语料库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辅助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67-68.

[2]张燕.语料库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4):140-145.

[3]隋桂岚.关于大型文学语言语料库的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04,(2):37-39.

[4]张显平.构建语料库促进英美文学教学改革[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132-135.

[5]金文宁.以自我否定形式成就自我—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创作论[D].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0.

猜你喜欢

狄金森英美语料库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与狄金森一起尝试思考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我的朋友
基于COCA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以choose和select为例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英美常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