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BV-M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及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4-09-06唐宽银田方圆曹武奎

现代临床医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定量肝癌

单 静,唐宽银,田方圆,曹武奎

(1.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00070;2.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天津市肝病医学研究所,天津 300192)

全球约3.5亿至4亿人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1]。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高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有9 300万。慢性HBV感染可导致肝硬变、肝癌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现已成为导致疾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HBsAg和(或)HBeAg是很难转阴的。临床上以HBsAg、HBeAg和HBV DNA的转阴作为评价抗病毒疗效的指标,我们通过测定这三者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变、肝癌患者中的水平,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排除)标准 ①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变的诊断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肝癌的诊断符合2001年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肝癌临床诊断标准》[3];②各组患者均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大于6个月);③所有患者均无抗病毒治疗史。

1.2 研究对象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资料,其中符合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组患者149例,乙型肝炎肝硬变(liver chrrhosis,LC)组患者115例,HBsAg为阳性的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患者146例。

1.3 方法 所有实验室指标均为确定诊断疾病时的检测值,采用荧光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检测灵敏度为≤500拷贝/mL;采用Abbott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检测 HBsAg和 HBeAg的滴度,将HBsAg>0.05 U/mL 和 HBeAg≥1.00 S/CO 判为阳性,前者为定量检测,后者为半定量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F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中位数和4分位数间距[M(QR)]表示,多组比较采用Krushal-Wallis H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慢性乙型肝炎(CHB)组患者149例,其中:男110例,女39例;年龄44.57±11.94岁。乙型肝炎肝硬变(LC)组患者115例,其中:男97例,女18例;年龄53.37±9.91岁。HBsAg为阳性的原发性肝癌(HCC)组患者146例,其中:男122例,女24例;年龄56.37±9.97岁。3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上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3组患者HBeAg滴度阳性情况 结果详见表1。

表1 3组患者HBeAg滴度阳性情况

3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9.944,P=0.007)。进一步两两比较,CHB组与LC组、HC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χ2=4.147,P=0.042;χ2=9.499,P=0.002),但LC组与HC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747,P=0.387)。

2.3 3组患者HBsAg滴度情况 结果详见表2。

表2 3组患者HBsAg滴度情况

在不同HBeAg状态下,HBsAg定量值在CHB组与LC组患者中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2.549,P=0.012;t=2.428,P=0.017);但在 HCC 组中无显著性差异(t=1.375,P=0.171)。

2.4 3组患者HBV DNA水平情况 结果详见表3。

表3 3组患者HBV DNA水平情况

HBV DNA 定量值在3 组患者中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Z 分别为3.148、6.544、4.520,P <0.05)。

3 讨 论

HBV感染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临床预后极为复杂,其中有15% ~40%的患者会有发生肝硬变、肝衰竭及肝癌的危险[4]。绝大多数肝癌的发生与发展有慢性肝炎-肝硬变-肝癌的进程。除血清HBV DNA载量是HBV复制的重要指标之外,血清HBsAg、HBeAg与病毒复制也密切相关[5-7]。我们可以通过测定HBsAg、HBeAg与HBV DNA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变、肝癌患者中的水平,将三者结合起来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数据,以预测疾病的进展。

本资料中男性比例高,可能与女性雌激素雌二醇抑制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并清除氧自由基诱导凋亡等作用有关[8]。本研究发现在CHB阶段患者主要以HBeAg阳性的形式存在,而在LC和HCC阶段主要以HBeAg阴性的形式存在,可认为 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经历了更长的免疫清除过程,或HBeAg是免疫耐受的调节因子,它的缺失可导致免疫耐受破坏,诱导炎症活动,HBeAg又是细胞毒性T细胞的靶抗原,在肝细胞膜上的缺失,会使变异株逃避宿主免疫清除,而使感染持续存在,病变趋于进展,最终发展成肝硬变、原发性肝癌等终末期肝病。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随着HBeAg的阴转疾病病情并不呈现好转,而是病变趋向于进展。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HBeAg阴性的HBV感染者,积极采用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免延误病情。

HBV cccDNA作为HBV在HBV基因组的复制中间体、前基因组RNA和mRNA的模板,在HBV持续感染、治疗停止后病情复发及耐药等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临床上很难普及检测cccDNA。陈嵬等[9]研究提示血清HBsAg定量可作为反映肝组织中HBV cccDNA水平的指标。本文结果显示在不同的HBeAg状态下,这3组患者中HBsAg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而慢性乙肝和肝硬变组中差异有显著性差异,随着慢性HBV的感染与疾病病程的进展,病毒复制活性降低,可能是因为机体感染HBV后,机体的免疫应答造成肝细胞损伤,免疫损伤越严重,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及数量就越多,从而导致依赖于肝细胞的HBsAg的产生减少,而在肝癌组中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能与样本例数较少有关,目前机理尚不明确,需临床更多的资料加以验证分析。此外,有研究表明HBsAg定量检测可以精确区分HBeAg阴性的慢性肝炎患者是处于活动期还是非活动期[10-11],这也表明 HBsAg在疾病预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HBV DNA定量水平在这3组患者中也呈逐渐下降趋势,并且在HBeAg阴性患者中HBV DNA水平较HBeAg阳性患者明显降低,可见随着疾病的进展,肝细胞损害越严重,HBV DNA虽然呈低复制状态,并不能证明疾病病情的缓解。由此可见,定量检测HBsAg、HBeAg及HBV DNA水平,可预测肝病进展情况,在某种程度上,三者水平越低,肝脏病变越严重,尤其应重视对HBeAg阴性患者的治疗。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应同时检测 HBsAg、HBeAg和HBV DNA的水平,将三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的真实情况,获得更加精确的疾病诊疗方案,为肝炎患者疾病的进展及预后判断提供更加客观可靠的实验数据。

[1]Lok AS,McMahon BJ.ChronichepatitisB:updateof recommendations.AASLD Practice Guideline[J].Hepatology,2004,39(3):857-861.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1-15.

[3]杨秉辉.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6):324.

[4]闫涛,李克,李梵,等.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HBV变异的纵向研究[J].肝脏,2010,15(3):155-159.

[5]Lin LY,Wong VW,Zhou HJ,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hepatitis B virus DNA and surface antigen with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in HBeAg- negative patients[J].J Med Virol,2010,82(9):1494-1500.

[6]Nguyen T,ThomPson AJ,Bowden S,et al.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levels during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hepatitis B:a perspective on Asia[J].J Hepatol,2010,52(4):508- 513.

[7]Manesis EK,Papatheodoridis GV,Tiniakos DG,et al.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relation to hepatitis B replication parameters in HBeAg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J].J Hepatol,2011,55(1):61-68.

[8]张达利,王健,李毅平,等.性激素及其受体与肝硬变的相关性[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36):3749-3751.

[9]陈嵬,吴峰,窦晓光,等.慢性HBV感染者肝脏HBV cccDNA含量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6):434-437.

[10]Jaroszewicz J,Calle SB,Wursthorn K,et al.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levels in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HBV)-infection:A European perspective[J].J Hepatol,2010,52(4):514-522.

[11]Brunetto MR,Moriconi F,Bonino F,et al.Hepatitis B surface virus antigen levels:a guide to sustained response to peginterferon alfa- 2a in HBeAg- negative patients[J].Hepatology,2009,49(4):1141-1150.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定量肝癌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慢性HBV感染不同状态下HBsAg定量的临床意义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