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莫误读中国的“受害者心态”

2014-09-04

环球时报 2014-09-04
关键词:改变现状霸权受害者

李海东《经济学人》近期刊发《中国要什么》的系列文章,认为中国近年外交日趋硬朗是受历史“受害者心态”困扰下改变现状的行为,提出以融中国入美国领导的“自由秩序”来最终改变中国政治制度的建议。这种论调扭曲解释了中国行为根源和中美关系本质,有害于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西方精英层普遍相信美国治下的和平带来稳定与繁荣,拒绝它就是“捣乱”和破坏现状。实际上这种观念与现实之间脱节越来越明显。过去的十余年中,美国对不同区域介入尽显其外交笨拙,带来的是更多动荡和危机,与此相伴随的是美国经济的衰退、国内政治分裂与社会问题的加深。实力衰退却固守霸权导致悲剧的历史并不鲜见。西方清醒的战略家保罗·肯尼迪、戴维·卡莱欧等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指出帝国扩张的严重危害,并建议美国让渡霸权和转移责任。然而1/4个世纪过去了,美国决策群体构建“自由秩序”的霸权梦照旧。西方许多人以“受害者心态”分析曾深受列强瓜分蹂躏之苦的中国的对外行为,以此表明中国不满美国领导秩序并试图强力改变的倾向。实际上,这种心态警醒中国人的是要自强,而不是扩张。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就告别了“受屈辱”的时代,自身实力增强更突出中国与他国以平等与相互尊重方式交往的诉求。固守“受害者心态”的陈旧解释低估了中国以自身改革来适应与改进国际秩序的能力。美对华指责声调不断提高,实际是对“改变中国”这一西方世纪使命失望的表达。从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到外交使臣马戈尔尼,再到当前的美国,西方始终有一个全方位改造中国的梦。美国学者总是有以西方代表的“条约体系”击败中国清朝代表的“朝贡体系”解释当前中美互动的倾向,展露的是以“师爷”姿态教导中国改变的西方优越论。然而始终难以读懂中国的美国最终发现中国坚定拒绝西化。当发现难以改造中国时,美国就开始树规范。极具反讽意味的是,美国的规范却与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信奉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内政不容干涉、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原则背道而驰,它强调美国及其盟友利益至上、“主权相对论”、霸占全球公域。以此视角处理对华与亚太关系,美国就黑白颠倒地将按国际规范行事的中国涂抹为违规者。当发觉“规范”也难奏效时,美国自然回归到西方惯有“争权力”视角看中国的旧思维中来。这时就会发现,当我们认为“太平洋容得下中美两国”意在强调合作与包容时,美国就将其解释为中国要将西太平洋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当中国表达坚定融入现有国际秩序时,美国就认为是挑战其领导地位和改变现状。应该说,美国建“自由秩序”与中国建平等、相互尊重的中美关系两者间并非根本截然对立。然而在欠缺换位思考和懒于深刻反思前提下,美国总是会颠倒亚太既有秩序改变者,以荒唐理由解说中国行为。这也难怪美国总是会得出将中国带入“自由秩序”进而改变中国政治制度的这种臆想式结论。引领美国负责任思考中美关系可能是中国最终摆脱不了的责任。▲(作者是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猜你喜欢

改变现状霸权受害者
小老虎种花
话语制衡是霸权护持的重要手段
浅谈我的初中历史教学
漫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翻转课堂,培养兴趣,改善职高数学教学
“霸权秩序”的国际关系多维度视角探析
给IP成“霸权”浇一盆冷水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短文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