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Wi-Fi可运营的道路有多远?

2014-09-04云晴

通信世界 2014年17期
关键词:星巴克宽带运营商

特约撰稿人 | 云晴

2013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曾经提议创建覆盖全美的“超级Wi-Fi”网络,让用户随时随地免费接入因特网。该倡议当时引起了旗帜鲜明的两派讨论。以通信运营商为代表的一方对该举措持反对态度,而以Google等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一方则更多地持支持态度。“超级Wi-Fi”的设计蓝图以覆盖范围广和信号强度大为特征,可以穿过厚墙,遍及山区森林,联结公路上移动的车辆,居民在家还可以利用这一信号上网,打网络电话等。

2013年12月,纽约市政府宣布将在市区搭建一个全新的室外公共Wi-Fi网络。该网络将覆盖在道格拉斯大道和麦迪逊大道之间的110大道到138大道的95个城市街区,成为美国最大的免费户外网络。2014年,Outernet提出通过卫星方式实现Wi-Fi全球免费网络的覆盖。这一切都让Wi-Fi网络运营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看,目前很多公共场所包括酒店、机场等都提供免费的Wi-Fi服务,但是一张完整的运营网络远未实现。对于Wi-Fi运营网络的构想,通信、媒体和互联网业界态度差异很大。支持建设Wi-Fi运营网络的认为,全民共享的免费Wi-Fi服务,将会成为社会发展创新的重要动力,可望发展成为一项既拉动产业,又增加社会福利的公共服务工程;反对方则更多从专业运营的角度提出了网络质量、网络负载情况、网络运营成本、频率资源与当前频率冲突等方面的意见。

Wi-Fi运营的问题不容忽视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移动应用、终端和社会工作理念等配套环境的逐步成熟,Wi-Fi应用场景已经从最早的移动环境下突发性窄带数据传输,拓展到了包括娱乐、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从经济学角度看,以移动互联网为重要抓手的信息产业发展是当前行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它具有边际消费倾向递增的趋势,能够带动各种类型消费的增加从而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不足的问题。因此从移动通信产业和网络实际应用来看,Wi-Fi应该用一种超出移动通信运营“局域”网络的角度来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各种社会角色的角度都应该充分考虑,才有可能得出较为合理经济的解决方案。

要想利用Wi-Fi实现网络运营,需要考虑一些问题。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区别运营级网络和区域性网络的主要特征是账号的漫游问题。因为用户对运营网络的需求是包括在漫游状态下,随时随地在有Wi-Fi网络接入的地方使用高带宽。认证简便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资费设计方案是消除客户消费心理障碍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培养客户的数据使用习惯、消除数据量需求较大客户对流量不可控的顾虑等方面,需要有合理的设计。另一方面,在网络服务质量保障等方面,需要有端到端的网络运维体系规划设计和实现。

如果希望能够像Google那样将Wi-Fi作为应用入口,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而不仅限于作为流量承载网络的话,则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例如Google于2013年6月宣布和星巴克合作推出无限量音乐服务,消费者只需要在现有星巴克门店内访问Google Play Music应用,就能一边享受咖啡美味一边无限制试听、收藏、下载音乐。Google Play Music服务在6月30日前注册可免费享受一月的试用期,之后每月需要支付7.99美元。相信音乐服务只是Google的第一个试水服务,在Google丰富的服务平台上,有着大量丰富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这些客户消费时间的占据。这种商业模式在网络运营的基础上增加了应用运营的考量,对运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Wi-Fi的几种不同定位

定位1:运营网络的补充或是高速业务的分流手段

这种考量从运营商的角度出发是比较合理的,也是许多运营商对Wi-Fi的定位。在网络流量负荷比较大的情况下,将Wi-Fi作为主要运营网络的补充可以实现在一定区域、一定用户场景时的低成本高速业务承载。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Wi-Fi的商业模式会变得不那么重要——这张网络帮助主网络节省的建设成本就足够值得投入。

定位2:增值服务或是应用入口

运营商对Wi-Fi的一种认识是:不应当将Wi-Fi只作为分流和疏通拥挤网络的手段,而是视为一种能够向用户提供的增值服务,或者借助Wi-Fi网络实现应用的入口。这是许多互联网企业对Wi-Fi的定位。这种情况下,增值服务或是应用才是服务提供者的真实目标,无线网络的接入在很多时候都是免费的。

定位3:准公共服务产品

目前电信运营商因为分流网络接入承载压力、布局未来数据业务等原因都相继启动了大规模的Wi-Fi设备采购和建设部署,但是效果始终还是像一张可用性不够强的网络。原因大概有如下几点:一是以Wi-Fi为代表的无线宽带覆盖范围仍然较小,大部分仅局限在所谓的“热点”地区,要想扩大接入覆盖范围,运营商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建设无线接入点,在商业价值相对较低、客户使用量不大的区域,成本回收周期较长,Wi-Fi无线宽带接入业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覆盖区域”的瓶颈区;二是定位的不够明确造成商业模式的模糊,究竟是希望作为一种免费的服务手段以实现对客户黏度的增加,还是作为收费的商业产品,似乎也不是非常明确。

从定位的角度来说,将Wi-Fi视为一种带有福利性质的准公共品也是欧洲一些运营商的建设指导思想。它不完全免费,也并不是整个城市内使用Wi-Fi全都免费,而是提供一种最低限度的公共服务,超出这个服务标准客户还需要支付费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高速火车上的Wi-Fi需要付费,因为这些客户对服务的需求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遍服务的标准,他们追求的是一种高标准的服务要求。

全球主要的运营商近年来纷纷加快部署Wi-Fi网络,使得构建运营级Wi-Fi网络成为热门话题,而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则取决于国家战略、运营商定位,以及数据漫游等技术问题是否得到妥善解决。

FON经验可借鉴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虽然已经出现了不少企业级的Wi-Fi网络案例。尤其是在宽带数据使用量较为密集、使用用户较多、覆盖面积相对有限的使用场景,Wi-Fi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到目前为止真正运营级的Wi-Fi网络并不多。从一直以来与运营商开展合作、提供运营级服务的FON我们可以总结一些这个层面的运营经验。

利用分布式资源共享商业模式运营的FON,很早就开始了与运营商的合作。2007年10月,BT宣布将与FON合建世界上最大的Wi-Fi社区。2010年6月,合作深入一步:BT宣布取消无线局域网BT FON及BT Openzone用户的接入分钟数,使BT的宽带客户可在国内无限制地使用Wi-Fi服务。通过部署大量的无线接入点,BT构建了一个“准无线宽带网络”。2013年3月德国电信宣布与FON建立合作关系,德国电信的用户将得以享受FON多达800万个热点的庞大网络。过去数年中,与FON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的运营商不断增加(如表1所示)。这些运营商中,既有固定宽带服务提供商,又有移动业务提供商,有的则两种角色兼而有之。这就说明,移动运营商并未在这一个发展阶段将FON简单地看作竞争对手,而是同时看到了帮助FON构建一张运营网络给自身带来的收益。

通过与FON合作,运营商能够在几乎不投入建设的情况下快速拓展自身的无线网络覆盖。在FON运转良好的情况下,运营商通过充分利用客户手中固定宽带的余量,实现了一张Wi-Fi网络的构建。在此基础上,运营商就能够有多种选择了:或者是把Wi-Fi网络作为无线网络的补充,分流客户不断增长的流量需求;或者是补充客户使用场景,提升客户的使用感知和满意度,虽然不直接带来收入但是保证客户能够留在网上继续贡献收入;再者可以和移动产品一起打包成为新的产品包,形成新的ARPU增长带动手段。

至于这张网络是否会发展为一张取代运营商的网络,则超出了运营商或是FON的考虑范围——这应该是由网络资源建设管理者、牌照管理者或者说政府来考虑的问题。

Wi-Fi解决的只是网络接入环节的问题,要实现运营级的网络,需要与国家的宽带网络建设思路结合起来。如果国家将宽带网络建设运营职责划归运营商,那么像FON这样的经营者还是需要与运营商共同合作提供服务;如果国家考虑引入其他的建设运营者,那就涉及到投入资源是否经济、如何回收、是否存在重复投入、基础服务标准的划定和保证等问题。与此同时,政府在决定是否投入和如何投入时还应该有更为长远或者深入的考量。即国家宽带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提供接入服务阶段,更应该与经济发展的资源投入方向结合起来。

其他游戏参与者的行为

除了FON和运营商之外,一些新的角色怀着各种不同的目的加入到网络基础建设领域,影响到政策制定者的资源投入考量。

Google在2010年提出建设全国高速光纤网络。其说法是希望通过更快的传输管道来促使用户使用更多Google服务,从而为谷歌创造更多收入,这与Google迫使FCC进行无线频谱拍卖时的做法如出一辙,Google当时凭借对无线频段的追逐让FCC和运营商误以为它想要成为一家移动运营商。通过这种做法,Google既获得了对自己有利的结果,又不必投入数百亿美元获得频谱授权或架设无线基站。相反,Verizon无线却为Google推动的“开放”网络投入了大笔资金,并利用这些频谱开发了4G网络。Google通过这种方式让运营商投入资源打造了一个更好地承载自身服务的高速网络。

Google同时希望通过公共Wi-Fi网络运营寻找新的业务发展方式。2013年8月,Google联合Level3对星巴克的Wi-Fi宽带服务进行升级。它计划为美国本土7000家门店提供10倍以上的无线网络连接。在实施Google Fiber项目的堪萨斯州,星巴克的上网速度将比项目实施前快100倍。

2012年年底,Google跟巴西当地广告公司Enox On life Media联手为150家巴西酒吧提供免费Wi-Fi。这一活动只持续90天,覆盖巴西七大城市。这一个举动可以看作是Google帮助酒吧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提升自身品牌美誉度,形成客户对传统Google内容服务提供之外的宽带接入服务提供的品牌印象。星巴克通常的选址都是核心的商业区域和大型购物中心。星巴克提供这样高品质数据服务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新商业客户,这样一来Google就有可能有机会为星巴克提供更为先进的数据网络。

因此,类似Google这种新进入者采取的是从网络覆盖、应用直至多元的合作伙伴提供的服务。这种改变了传统游戏规则的做法会给Wi-Fi带来更多的活力和生机。与此同时,Wi-Fi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外延得到进一步拓展。

无论如何,随着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发展、市场的成熟,“Wi-Fi运营网络”这个词汇的涵义日趋丰富。无论是运营商、新出现的网络运营合作伙伴、将Wi-Fi作为未来业务拓展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兴网络运营企业,还是行业规则的制定者和行业的监管者,都需要对这张看起来似乎很难形成运营级网络的网络,有更多的重视和思考。

表1 FON与世界多个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来源:Analysys Mason,2013)

猜你喜欢

星巴克宽带运营商
我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
装宽带的人
被玩坏的星巴克咖啡杯
射频宽带放大器设计
全球最大星巴克里面到底怎样?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一种新颖的宽带大功率分配器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换帅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三大运营商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