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疗效比较

2014-09-04陈玉林钟伟章程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肝素冠脉分子

陈玉林 钟伟章 程丽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疗效比较

陈玉林 钟伟章 程丽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照组42例患者, 经普通肝素治疗, 总有效率为76.19%, 观察组42例患者, 经低分子肝素治疗, 总有效率为90.48%, 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比较,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 均未出现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及骨质疏松等明显不良反应, 亦未见症状加重, 不良反应比较,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小, 值得推广应用。

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综合征[1]。目前, 临床上多采用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进行抗凝治疗, 为了探讨两种药物的疗效差异, 现将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近年来收治的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 符合ACC/AHA2002年修订标准[2]。其中, 男51例, 女33例, 年龄43~78岁, 平均59.4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4例,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1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19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 将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42例, 观察组4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类型等资料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 ACEI类药物, β-受体阻滞剂及调脂药物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42例患者, 给予普通肝素钠针5000 U(天津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 静脉滴注, 2次/d。观察组42例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针5000U(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腹壁皮下注射, 2次/d。两组疗程均为10 d, 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评价标准[3]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 心电图ST-T缺血改变, 明显好转;好转: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及持续时间减少, ST-T缺血程度无变化。无效: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及持续时间无变化, 心电图心肌缺血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资料中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来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采用的是t检验, 而计数资料采用的是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表1结果表明, 对照组42例患者, 经普通肝素治疗, 总有效率为76.19%, 观察组42例患者, 经低分子肝素治疗, 总有效率为90.48%, 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比较,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 均未出现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及骨质疏松等明显不良反应, 亦未见症状加重, 不良反应比较,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临床上导致患者死亡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目前, 临床上普遍认为,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于冠脉病变基础上, 发生了粥样斑块破裂出血, 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 继而形成血栓等因素有关, 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出现急性或亚急性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 严重者甚至会死亡。且本组资料患者均拒绝溶栓治疗, 因此, 积极的抗凝等保守治疗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非常重要, 可同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 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进程[4]。

以往多采用普通肝素进行治疗, 可以发挥一定的抗凝作用, 但由于普通肝素多采用静脉给药, 对于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和血管通透性都有影响, 容易引发出血、血小板减少、骨质疏松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 应用普通肝素治疗过程中必须谨慎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通过化学分解、酶催化裂解等方法制成的分子相对较小的物质, 具有分子量小, 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5]。而且低分子肝素可通过皮下注射给药, 无须持续监测凝血功能, 操作过程更为简便。且低分子肝素受血小板因子4(PF4)的抑制作用小, 不易灭活, 生物利用度更好;还能更好地促进内皮细胞释放内源性纤维酶激活剂, 阻止血小板聚集,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更好地发挥抗凝作用。本组资料中, 对照组42例患者,经普通肝素治疗, 总有效率为76.19%, 观察组42例患者, 经低分子肝素治疗, 总有效率为90.48%, 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比较,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比较,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小, 值得推广应用。

[1] 林由文.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7(7):76-77.

[2] 贾旭荣,黎红,韦诚,等.低分子肝素与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1,32(3):230-232.[3] 张悦清.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35例临床体会.当代医学, 2010,16(32):114.

[4] 李剑,刘大勇,李学庆.低分子肝素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中国伤残医学, 2011,19(6):39-40.

[5] 龙世平.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中国医药导刊, 2012,14(7):1212-1213.

525200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肝素冠脉分子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分子的扩散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米和米中的危险分子
臭氧分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