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滋润普兰的“陕西元素”

2014-09-04张国宁

当代陕西 2014年9期
关键词:普兰干部

文、图/张国宁(本刊赴藏记者)

滋润普兰的“陕西元素”

文、图/张国宁(本刊赴藏记者)

二十载春秋,7批35名陕西援藏干部建大棚富民、固边疆安民、抓教育启民、兴口岸惠民,为普兰9000名藏族同胞交出一份靓丽的答卷。

阿里地区边境线长达1116公里,目前只有普兰县开放通商口岸,图为西藏普兰边贸市场。

打造“藏西最干净城市”,是噶尔的战略之一。2013年7月,噶尔县成立狮泉河镇市容市政管理委员会(城市综合执法局),协调资金230万元,购买2辆摆臂式垃圾车和两辆垃圾收集车对县城进行“改造”。

然而,在对狮泉河镇南入口的棚户区实施拆除时却遇到了麻烦。为使拆除工作顺利进行,程文杰连续几个晚上睡在帐篷里给群众做工作,并作出相关承诺。

最终,藏族群众被这个汉族干部的诚恳所打动,许多人主动加入到拆除的队伍里。

如今的狮泉河镇变成一个干净卫生的新城市。

8月9日,在狮泉河镇的西南边,一项占地110亩的噶尔广场工程在大型机械声中已具雏形。援藏干部、噶尔县副县长李剑在风沙飞扬的施工现场认真检查着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为给群众建设一个休闲健身的地方,强化狮泉河城镇旅游服务功能,噶尔县整合援藏等各项资金将旅游集散中心、噶尔广场和民俗一条街连为一体集中打造。”李剑说。

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不花一分冤枉钱,李剑制定了“进度在一线推进、问题在一线解决、质量在一线保证”的一线工作法。

据介绍,这一项目是噶尔城镇建设一大民生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4300万元。目前,旅游集散中心已经竣工,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应急避难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及第二期公租房、廉租房等项目也已完工。正在建设的噶尔广场充分利用阿里高原能见度高、光污染小等便于星空观测的优势,把具有星空文化元素的十二星座群雕、雄狮喷水雕塑及星空观测区、天文科普馆等设施融入广场,建成后将填补西藏没有星空主题广场的空白。

“以前我们住土坯房,喝水要从山下背,晚上靠酥油灯照明,孩子们到了冬天就没法上学。现在我们住上了楼房,喝上了自来水,24小时都有电,孩子们有了好的学习环境……这一切的变化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和陕西的援藏干部。”昆沙乡牧民阿旺说。

8月9日,藏历6月15日是个吉庆日子,普兰县多油村哲西家热闹非凡。哲西邀请县委书记高宝军来参加他们家的“康苏”(乔迁仪式)。这天,哲西要带上五谷斗、酥油茶、青稞酒等进行祭灶,而高宝军正忙着给新居的每个房间挂上哈达,然后和工匠、亲朋好友喝酒唱歌祝贺。

孔雀河边的多油村是进入普兰的门户。高宝军等第七批援藏干部到来后,围绕精品小城镇建设,投资350万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

多油村有210户,1003人都是藏族,现在每家每户都住着一栋美观的藏式民居。村里建起崭新的党建示范基地、村民活动广场、幼儿园等公共设施。县政协副主席、驻村干部桑珠激动地说:“这不但在阿里地区是第一家,估计在全自治区都不多见。”

查阅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之前无记载)GDP3246.3万元,财政收入105万元,人均收入781元。2013年全县GDP17991万元,财政收入1713万元,人均收入6350元。虽有十几倍的增长,但在记者采访时,藏族干部和群众认为,这个数字远远不能反映援藏以来普兰的实际变化。

“陕西符号”标注普兰古城

普兰至陕西直线距离约有3000公里,在那么遥远的地方,有一条路叫陕西路,这条路整洁幽静,在普兰县城算是一条主干道。援藏干部、普兰县委常委、副县长吕瑞卿说:“这是第五批援藏干部用咱陕西的援藏资金修的,故名陕西路。”

作为陕西对口援藏的普兰县有着浓浓的“陕西元素”。在普兰就有一所幼儿园,是第六批援藏干部周福林牵线引进陕西40万元资金建起来的。

“这些全是从西安买回来、运过来的,一个大型的几个小型的组合,这个幼儿园现在应该说在普兰、在阿里是最好的。”周福林感慨地说。

从对口援建阿里开始,共有35名陕西干部到普兰任职。各批次援藏思路按照发展实际各有侧重,第一批到第四批援藏干部的思路是:“一体两翼”模式,以农牧业为主题,旅游边贸为两翼,同时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着力点。而第六批援藏干部的思路则着重解决“六难、两低”(行路难、用电难、吃水难、住房难、教育难、看病难和财政收入低、群众收入低)问题。

援藏,不但给当地注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也引进了一批又一批经济、民生建设项目。第一批援建了蔬菜大棚和县文化馆,总投资40万元。第二批援建了政府办公楼、政法办公楼,总投资320万元。第三批援建了科加寺维修工程、文化广场、客运站及文化馆维修工程,总投资425万元。从第四批开始每批援藏项目达两位数,投资逐年大幅增加。到第六批申报了20个援藏项目,计划投资22070万元。

从第五批援藏开始,智力援藏更加突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以选派3名电视台技术人员前往韩城学习为开端,先后选派29人来陕西挂职。到第六批时,普兰和延长县建立友好县区,后来确定了延长石油集团、陕西有色集团、陕西煤化集团对口支援普兰镇、霍尔乡和巴嘎乡。

从咸阳到普兰,刘新余是第一批援藏干部,任普兰县委书记。任职3年,他创下多个第一:建起第一条商业街、第一个文化馆、第一个农技推广站……建立了以神山圣湖为中心的旅游资源保护区,使得境内13座寺庙重放光彩;在口岸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商品房,用于边境贸易,基本改写了过去以石头、帐篷为特色的口岸市场的面貌。

高宝军他们是第七批。去年刚抵普兰,高宝军就马不停蹄地下乡调研,用一个月走遍了普兰2乡1镇的10个村(居)、21处通外山口、14座寺庙。经研究,提出将普兰打造为“全国文化旅游名县、西藏边贸经济大县、阿里生态园林城市、现代农牧示范基地”的发展思路,以及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到2016年底较2013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得到了全县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

创常态固边维稳经验

“从普兰县城到印度达兰萨拉直线距离520公里;至新德里直线距离430公里,和加德满都相距336公里。整个阿里稳定看普兰,普兰稳定看‘神山’冈仁波齐下的塔尔钦。”高宝军指着地图说。

高宝军介绍,3月份,他数次逐个检查执勤点、检查站、住宿点、中心现场、厕所、医疗站等。在藏历4月萨噶达瓦节,冈仁波齐峰骤然聚集了上万人,高宝军和副县长吕智勇昼夜坚守在信徒聚集点周围,住帐篷,烧牛粪,点蜡烛,顶风冒雨,严防死守了一个月,保证活动秩序井然。

“当前,塔尔钦佛事活动的维稳安保工作正在延续中,目前已有20多万人参加,未发生任何问题。这不出问题则好,一出就是民族问题、国际问题。这种压力在内地是感受不到的。”高宝军说。

在日常管理中,普兰县历届援藏干部总结出“控好寺庙这个点,守好边防这个线,管好社会这个面,抓好教育群众这个根”的常态维稳管理经验。

今年,为了打开工作局面,重点解决寺庙通水、拉电、修路等实际问题。每个寺庙高宝军都去过,和僧人交朋友,经常有僧人夜里找他聊天。此外,高宝军发起“普兰民族宗教发展协会”,设立“民族发展基金”,用于解决僧人实际困难。

科伽寺庙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巴次说:“科伽寺是高书记的联系点。每周他要来两次,帮着解决日常困难。上次他来寺庙想要一批电视接收器,第二天高书记就安排人送过来。每次有佛事活动,他从早上一直待到晚上,与僧人同吃同住。”

普兰有21个山口,25个执勤点。今年以来,藏汉干部平均走过5遍以上。“每个山口平均海拔5500米以上,马都过不去,人要用手爬。胸口特别疼,一会儿心像要跳出胸膛,狂风吹得气都上不来。还经常碰见群狼,曾经有一次把两匹马咬成重伤。”高宝军说。经过一段时间强化,普兰县形成了“家家是哨所、村村是堡垒、生产是执勤、放牧是巡逻”的维稳工作局面。

让普兰更具“国际范儿”

进入普兰,路两边的红柳郁郁葱葱,有一人多高,这在阿里非常罕见。在普兰县城看到尼泊尔人、印度人,就像看到邻居一样平常。

吕瑞卿介绍说,阿里地区边境线长达1116公里,因各种复杂原因,目前只有普兰县才开放通商口岸。普兰县边境线长达400多公里,而且是阿里唯一的三国交界县,科迦是其最重要的边境通道。

“要致富,先修路”。这一点在科迦村得到了验证。这要感谢前几批援藏干部的长远眼光。因为路好走,日子又好过,村里很多人买了车,既方便生活,又方便生意。相比印度和尼泊尔的客商,科迦村的人做起边境生意可就幸福多了。一来他们是“地主”,边贸商店、市场都在家门口;二来交通便利,向外运货全是柏油路,不必像“茶马古道”那样辛苦奔波。今年,洛桑师傅也花9万多块钱,买了辆客货两用的双排汽车让儿子跑运输。不仅在普兰运货,还把生意做到了樟木口岸。

在普兰,很多来自中、印、尼老商户都有过钻土房搭帐篷的经历。1995年,位于县城半山腰上的老唐嘎边贸市场,只有几十间土房外加周边一些洞窟,生意人需得钻到没顶的土房里搭上帐篷才能开张做买卖,普兰当时被称为“帐篷口岸”。

后来,在历届援藏干部的努力下,陆续投资在县城新建了5000多平方米、包括59间门市和219间土木结构房屋的边民互市贸易市场。当年的商户们全部搬到了这里,以物换物盐粮交换也早已走入历史。

进入傍晚,普兰群众最爱去孔雀河生态公园游憩。公园沿河谷修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游人络绎不绝。这是第五批援藏干部黑树林留给普兰的惠民工程,该项目为普兰人赢得了尊重和荣誉。

2012年,时任县委书记黑树林利用2000万元援藏资金,建造了阿里地区第一个生态园区,美观精巧,再次确立了普兰“阿里小江南”的形象。

同时,公园内配套建有赤德村扶贫宾馆、县职工活动室等,是干部职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赤德村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此外,经过高宝军、黑树林等书记的努力,先后建成巴嘎乡、霍尔乡和县卫生服务中心,至此普兰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体系,受益群众上万人。

多油村副主任哲西群培说,有一天他回家,家人感慨地对他说,看见高书记在街上捡垃圾,一直拿到附近的垃圾箱中。哲西群培说:“援藏干部是真的热爱咱这片土地。现在通过本届政府对环境的整治,普兰越来越像一个国际旅游城市。”

智力援藏“鱼渔”兼得

8月6日下午9点,远处的喜马拉雅山披着霞光,援藏干部现普兰副县长吕瑞卿带记者来到阿里地区规模最大、日光温室和拱棚总计124座的普兰现代农牧示范园,高宝军已在此等候。

眼前这些大棚改变了普兰的历史,从前蔬菜要从拉萨或者新疆运送,价高质差。高宝军到普兰后,经过调研,通过招商引资和援藏资金补贴投入约2800万元,主持兴建了占地2200亩的现代农牧示范园,种植蔬菜瓜果30余种,建设温棚养牛场一处,栽种经济林500亩、林草套种500亩、优质紫花苜蓿600亩。目前园区建设已经基本完工,投入使用。

在大棚里,记者看到辣椒、香菜、黄瓜等在普兰从未种植过的蔬菜。吕瑞卿喘着气说:“由于高原气候,在这里干成一件事比在内地难太多。比如大棚要能够抗高温、抵御严寒、抵抗8级大风。阿里其他地方大棚的钢管用1.5mm,而这里则用2.0mm。”

示范园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改变了过去种植一亩青稞年收入几百元的传统生产方式,有效实现了土地流转,群众每年每亩地可收取租金1300元,还可以到园区打工、学习种植技术。园区产出的蔬菜瓜果不仅满足了普兰的需求,还向阿里供应。

普兰镇吉让村加兴组组长塔觉说:“这个项目老百姓受益匪浅。政府免费提供菜种、树苗。为了让我们学技术,专门委托公司人员手把手教。”他说,以前要跑到预制厂干重活,辛苦不说每天只有110元,现在每天有160元收入,今年是收入最多的一年。

加兴组副组长边玛也在一边高兴地说:“现在自家门口建设种植基地,不用去别的地方打工。我有21.9亩土地,以前一年能收入1万多元,今年仅上半年就收入了4万多元。”

近些年,援藏干部达成共识,只有当地人才成长起来,普兰才有持续发展能力。

2010年,黑树林亲任普兰教育工作组组长,抽调精兵强将对县教育事业摸底调查。为奖励优秀贫困学生,解决考上内地西藏班同学的假期往返路费,倡导成立普兰教育基金会。作为首届名誉会长,黑树林带头捐款,募集教育基金10万元,使17名学生得到资助。当时,在黑树林的倡议下,普兰县委还出台了《普兰县近期和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和“百名干部帮扶百名贫困优秀学生”计划,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80年代末,学校建在一片戈壁滩上,草都没有。学校的围墙和房子都是老师带着学生建起来的。没有课本,教材都是老师自己编的;没有黑板,老师把墙抹平了,用电池的墨棒擦黑;学生没有纸和本子,就在木板上写字。”普兰县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旦增曲桑告诉记者。

“学校的教学楼和宿舍都是从2000年后开始陆陆续续建起来的。在援藏干部的支持下,学校软、硬件都有质的变化。”

旦增曲桑介绍,目前学校整个教学设备非常完善,除了宽大的小学部、初中部教学楼外,还有一个实验楼。学校4万多平方米面积的校园内,有5栋学生宿舍楼,一个足球场,一个铅球场,3个篮球场和一个跳远场。

高宝军视藏族学生如同自家的孩子。今年4月,当高宝军得知学校有23个学生辍学回家,他就带着分管县长、教育局长开车、骑马,奔波几千里去牧民家里一个一个做工作,苦口婆心劝说。最后除了一个学生因为结婚坐月子,其余22个全部返校。

驻村干部、妇联主席拉姆说:“这儿没有电视,高书记反复几趟下来,不仅村干部认识,全村的老百姓都和他熟悉了,当弄清楚高书记为啥下来时,更是感动。”

阿里,难以抹去的记忆

第五、第六批援藏干部,现任米脂县长 温江城

那一片遥远而神秘的土地,

是我永远难以抹去的记忆。

曾经有幸,在人生最美好的季节,

零距离触摸过她的美丽。

曾惊叹那通天彻地、连绵不绝的绿,

那是草原的无边无际。

又看见白云飘过雪山之巅,

是天上,还是人间?

总有一种时光的迷离和错位,

一湾溪水,几顶帐篷,数缕炊烟,

奶香弥漫在空气里。

滚动的牛羊,翱翔的老鹰,飘扬的风马旗,

佛号回响在天际。

笑靥如花是美女,一袭袈裟是僧侣,

还有那剽悍的骑手,挥动着套马杆,纵马如飞。

这就是祖国的边陲重镇——天上的阿里。

六年时光,我们——

藏汉干部和农牧民群众工作生活在一起,

同气和声,同心协力。

春天里,我们把种子播撒在贫瘠的土地,

然后,我们一起守望,除草、施肥、浇水。

秋天里,我们收获了白菜、萝卜和金色的麦穗,

还有那摇曳着紫色小花,被誉为“神草”的苜蓿。

夏日的紫外线,控边设卡,百倍警惕,

冬天的暴风雪,灾后救济,送茶送米,

我们一起行走在边界哨卡,

我们一起走进牧民的帐篷里。

送走落霞,迎来晨曦,

寒暑轮回,一年四季,

这里有我们奋进的脚印,

这里有我们努力的汗水。

忘不了,庆丰收的篝火晚会,

长相忆,藏历年的欢歌笑语,

祈盼你,振翅腾飞,

期望着,再回阿里。

猜你喜欢

普兰干部
米氮平结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有效性研究
浅谈阿里普兰“果孜”歌舞概念及起源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五拍”干部
神奇的“艾司”
有的在“悬浮”,有的在“游走” 挂职干部如何摆脱“挂职的烦恼”
印度“大头男孩”被尊为神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
爱上二手货的捷克富姐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