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君延伸核桃产业“枝条”

2014-09-04

当代陕西 2014年9期
关键词:枝条核桃

文/张 帆(本刊记者)

宜君延伸核桃产业“枝条”

文/张 帆(本刊记者)

从“配角”迈向“主导产业”,宜君延伸核桃产业链,深挖附加值,为加速提升县域经济实力打出一手漂亮牌。

在宜君,一袋核桃值一头猪价,甚至有村民一对山核桃卖出1万多元的“天价”。小小核桃不仅荣获多项全国大奖,而且是西北第一家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申报国家专利4项,被命名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宜君核桃如何由传统“配角”产业走向产业化之路的?宜君县委坚持10多年以核桃为主导产业,一任接着一任干,采取行政推动、政策拉动、典型带动、科技助动等措施,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如今核桃已成为群众致富的“金果果”。

“配角”变“主角”

眼下正是核桃果仁充实的关键期,城关镇十五里铺村村民李宝成隔天就到自家林地检查病害、清除杂草。看着已经基本定型的核桃压弯了枝头,李宝成心里喜不自禁:“按今年的情况,松松挣过4万元没啥问题!”

李宝成告诉记者,之前核桃树都散生,收益只够补贴油盐酱醋,从没指望靠它发家致富。后来县上统一改良品种,从嫁接、修剪到施肥一条龙科学管理,核桃一年一个价,这几年村上靠种核桃致富的人不在少数。

从粗放栽植到科学管理,这只是宜君核桃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宜君县处于半山半塬地带,林草丰茂,自古就有“西山核桃结成串”的民谚。可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并没让宜君人尝到“甜头”,未品种化的实生苗从栽植到挂果不仅需要8、9年,而且结出的核桃个小壳厚、夹仁多、产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始终处于“配角”。

“宜君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因地制宜。”1998年,新一届领导班子在调研时发现,全县现存百年以上散生核桃树达2万多株,便敏锐地把目光锁定在发展核桃特色产业上,这一坚持就是17年。

“核桃挂果慢、见效迟,领导一茬接着一茬换,核桃产业却一任接着一任抓!”宜君县分管副县长田芳珍深有感触地说,县上采取“联乡包村”方式,将核桃产业发展纳入各乡镇、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县财政每年挤出100万元,并争取省市扶植资金每年各100万元及其他各类项目资金累计2500多万元,用于苗木补贴、技术培训,已培养农民技术员100人,全县动员为核桃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起初,每年以2万亩的建园速度推进,5年内建成10万亩核桃基地。”县核桃产业办公室主任陈金海说,计划实现,但良种率竟不足1%,果农积极性受到打击,致富增收遥遥无期……

扩量,更要提质。2004年,宜君县将“重视良种化,管理标准化”写入《做大做强宜君核桃产业的决定》,以建立良种示范园为突破口,推广核桃管理“六大技术”,引导群众走改良老品种、引进新品种的科学发展之路。

技术很简单,嫁接改良品种10分钟就能学会;效果很明显,第二年开始挂果,每株产量增加5斤,单价、亩产净收益均翻番;然而,推广却不易。

“农户走到哪儿,技术员就跟着讲到哪儿,好几天劝不动一户。”陈金海回忆当时的情景,用“八年抗战”来形容。他坦言,科学管理意味着投入成本增大,怕担风险的果农并不愿意尝试。直到新品种陆续挂果,个大、壳薄、仁饱、外观漂亮,一亩地收益比粮食还高几倍,才让群众意识到科学管理的价值。“现在全县核桃都是新品种,干部不用催,群众自己抢抓时间栽苗嫁接,工作好做多了!”陈金海笑着说。

“这还多亏了县上的好政策。”李宝成告诉记者,县上每年不仅免费供应核桃专用肥、安装诱虫灯,还免费修剪、培训和提供良种接穗。“成本政府担了,果农只做日常维护,还有啥不乐意?这可比种庄稼省工省力多了!”李宝成道出群众心声。

思路对、措施硬、投入大,17年来宜君核桃产业大变样:种植面积从2.7万亩发展到42万亩,年产值从340万元提升为2亿元,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占比30%,几乎四分之三的农业人口从事核桃产业,从自产自销的小农经营向规模化、科学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一举完成“增收副业”向“主导产业”的华丽转身。

延长产业链 深挖附加值

7月31日,记者来到宜君县盛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家核桃油生产企业目前虽处于停产状态,但总经理苏庚却一刻没闲着:刚刚扩建了厂房,联系购进一套新的流水线设备,并已和一些外地客商达成订单意向。

“去年核桃受冻减产,勉强收购的7、8吨核桃早早榨完油,今年要早做准备才行。”苏庚告诉记者,宜君核桃含油率在70%,榨出的核桃油营养价值高,去年虽然只榨出2吨,但净收入达到18万元,今年计划收购核桃50吨以上,争取净收益达到80万元。

在宜君,将目光锁定核桃附加值的老板不止苏庚一人。

客观地讲,全县核桃面积42万亩,实际挂果的只有13万亩,主要依靠核桃原产品买卖,是否进行深加工并不重要。可将来42万亩核桃全面进入丰产期,宜君核桃的出路又在哪里?

“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田芳珍认为,必须以市场为主导,扶植一批核桃深加工企业,依靠龙头企业带动,挖掘核桃“潜能”。目前,已扶植核桃乳、露、粉、油等深加工产品企业4家,各类核桃商品化处理加工厂50余家。其中,棋智牌核桃乳已成为陕西省知名品牌。

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就像被触发的多米诺骨牌,吸引更多有想法的人,自发在产业“枝条”上独辟蹊径。

“谁也想不到,不值钱的山核桃也能变成‘摇钱树’。”在棋艺核桃工艺品公司的展厅里,总经理陈存虎指着一个个做工精美、古朴典雅的核桃工艺品介绍说,人们都嫌山核桃皮厚肉少,却忽略了它外壳坚硬、花纹优美的特质,只要经过20多道工序,就能“变废为宝”。

从旅游纪念品、家居陈设品到宗教文化用品,陈存虎已开发出一系列核桃工艺产品,畅销广州、重庆等大中城市,并在西洽会、农高会上大放异彩,一年净利润30多万元。

“核桃乃吉祥之物,‘核’字谐音‘合’,是合家欢乐、和气生财的象征,这不仅仅是种核桃,更是在种文化哩!”头脑活、善创新的陈存虎如今有了新身份——棋盘镇太阳沟村支书兼主任,他正信心满满地计划着大目标:以企业为龙头,把太阳沟村建成宜君核桃工艺专业村,带领全村人一起走上核桃文化产业这条致富路。

在距离不远的马庄新村,村民许继成也借着小小核桃过上了红火日子。宜君虽广栽核桃,但大多分散在山上,集中连片形成阵势的核桃林地并不多。2012年,马庄村1100亩核桃林地被县上确定为核桃观光示范园,并对马庄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村民欢欢喜喜搬进商住两用的仿唐新村。回乡探亲的许继成敏锐捕捉这一商机,办起了“农家乐”。

“县上有这么好的规划,能在家门口赚钱,干啥还往外跑?”许继成笑着说,自从去年5月建起农家乐,一年净收入20多万元。尤其是9月上旬核桃成熟时节,观光园吸引大量游客采摘休闲,一天最多要接待50多人次。“这不,村上又陆陆续续开了几家农家乐,生意都不错!”

产业链的延伸,让宜君核桃焕发出强大的新生力。田芳珍表示,结合地域历史文化及生态环境,宜君核桃产业已逐步从单纯种植业走上多元化发展道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辐射带动效果显著,初步达到群众增收致富和做强县域经济双重目的。

“聚集效应”促升“品牌意识”

从县城出发向东南方向行驶30公里,就到全县核桃生产中心镇——棋盘镇。这里因地形、土壤及气候条件适宜,所产核桃果大壳薄、味香仁饱、出仁率高,吸引四川、河南、湖北、河北等地客商前来收购,并开始带动周边黄龙、洛川、黄陵的果农来此售卖。

然而,这样的“聚集效应”却让镇长张琪顾虑重重。“外地核桃以次充好,已经影响到宜君核桃的口碑。”张琪告诉记者,宜君果农遵守着“白露到、竹竿摇”的采收定律以保证核桃品质。然而,外地核桃早早上市,冒充宜君核桃,客商上当卖不上价,等真正的宜君核桃成熟时,客商就不再来,本地果农只好贱卖。“就拿前年来说,本地核桃已从每斤10元掉到7元,市场是自由流通的,我们干着急也没办法。”张琪说。

山核桃在棋盘镇太阳沟村村民陈存虎手中“变废为宝”

事实上,不仅对棋盘镇,对整个宜君核桃产业来说,品牌保护已刻不容缓。

2013年5月29日,时任县长刘冲亲自带队,远赴成都参加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申请国家地理保护标志现场答辩。

“病虫害被认为是核桃公害,但在宜君,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几乎不用农药就可使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1%左右,宜君核桃不仅品质一流,安全性也在全国数一数二,这就是我们的特色……”精彩的答辩折服在场评审专家。经过3个月的焦急等待,宜君核桃终于被命名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对宜君核桃品牌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现在已任县委书记的刘冲表示,地理标志作为商品地理来源的识别标志,将宜君地域和核桃品质紧紧联结在一起。“品牌保护这条路还很长,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将宜君核桃用统一品牌推介出去,提升市场竞争力。”

为了不断提升宜君核桃品牌“含金量”,县上专门在哭泉乡建立“陕西省渭北核桃科技示范基地”,这里研究培育的核桃代表着宜君核桃的最高水平。

“别看这块示范基地面积不大,作用可不小呢!”县核桃办副主任卿厚明告诉记者,通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科技厅、省林业厅建立长期科技合作,栽培技术、精深加工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选育出品质好、宜栽培的新品种5个,编写的《有机核桃标准综合体》已发布为铜川地方标准,总结的“四大一膜”建园技术以及管理“六大技术”已成为核桃产业核心技术,核桃保鲜技术已通过省科技厅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今年9月,我们将改变在县内举办‘核桃节’的传统,借助在上海举办的‘2014年度中国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这一平台,宣传推介宜君核桃,并与上海一些超市尝试对接,让宜君核桃走出陕西,走向全国!”田芳珍信心满满。

猜你喜欢

枝条核桃
板栗秋季修剪促花增产关键技术
核桃腐烂病巧防治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GA3和6-BA处理对大樱桃枝条生长的影响
闪光的枝条
冬天的枝条是破折号
黄龙核桃
绝句
冬的消息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