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援藏干部感悟

2014-09-04

当代陕西 2014年9期
关键词:阿里西藏干部

陕西援藏干部感悟

援藏的经历将成为精神上的“清凉散”、人生的“加油站”,会使你前行的步履更加从容、稳健。

升华了人生价值

第一批援藏干部、现任省民委党组书记 张宁岗

援藏工作让我收获很大:

一是磨练了意志毅力。阿里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自然条件艰苦,干部身体都有不适,但始终保持了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事业心,不畏艰苦,坚韧不拔,培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二是增长了才干见识。在艰苦的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维护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是必须完成好的政治任务,这就促使我们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审慎行事,历练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升华了人生价值。我们克服十分落后的交通条件,深入牧区,露宿戈壁,与藏族干部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手足之情,增强了作为人民公仆的责任感,使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锤炼,党性观念、纪律观念得到强化。

援藏工作使我深有体会:

一是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西藏的发展不可能实现全国的小康,没有西藏的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不可能实现全国的长治久安,西藏的加快发展离不开全国的支援。

二是省委省政府对援藏工作的重视是援藏干部的坚强后盾。陕西在经济、科技、人才等方面给予阿里大力支持,保证了援藏项目顺利实施,收到了实效。同时,十分关心援藏干部及家人,解决后顾之忧。

三是要把促进经济发展和团结稳定作为援藏工作的根本任务,西藏各族干部和群众发自内心感激,就是因为援藏促进了经济大发展,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温暖。

永远的祝福

第一批援藏干部、现任西安市委防范邪教办宣教处处长 吴郭平

作为陕西首批援藏人,回想起当年的艰苦环境和工作经历,真是感慨万千……

陕西对口援助的阿里,3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仅有7万多人。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到平原的50%。气候干旱少雨,常年低温严寒大风,年平均气温不到0℃,狮泉河镇冬季最低气温-41℃。1995年时,狮泉河镇每天定时供水,机关单位白天办公,需要用汽油机发电,晚上10点停电后全镇一片漆黑。没有食堂,需要自己开火做饭,西红柿每斤要10元,一只不大的鸡要近100元。

经过陕西、河北长期对口援助,当地的生活工作环境已经得到极大改善。建立了大批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新建了飞机场、水库,解决了交通和能源问题,藏族同胞的生活每天都有新进步和变化。作为首批援藏人,我衷心地祝福当地群众能跟上内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步伐,与内地人民一样,走上共同福裕、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

吴郭平在阿里

危急时挺身而出

第二批援藏干部、现任省总工会纪检组长 席金峰

席金峰(左一)慰问铁路工人

1998至2001年,我在噶尔县任县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三年工作中我感悟最深的一点,就是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在紧急时刻要能站得出来!

1999年8、9月,书记和县长去拉萨争取项目,我受命主持县上工作。

9月的一天早晨,一出房门,就吃了一惊,满院子怎么全是深及膝盖的水?走到门外一看,眼前的景象更是骇人,靠南的三排干部职工住宅区,也全浸泡在及膝深的水中,而且,由于住宅区地势低,水还不停地往这里漫涌。原来,因为连续降雨,突发洪水导致从县城边流过的加木河三处决口!

洪水就是命令。我和另外几位县领导碰头后,即刻组织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在早餐前,全部修复了被洪水冲垮的防洪渠,使得洪水暂时不再往住宅区里漫涌了。

匆匆吃过早餐,又带领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奔赴加木河堤决口处,把人员分为两组,经过近两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封堵住了处于下游的两个决口。

封堵最后一个决口,也是最大的一个决口,封堵战斗开始,上堤人员力气小的装沙袋、力气大的就搬递沙袋,大堤上下一派紧张繁忙。这时,老天也来凑热闹了。刚才还是蓝天白云,现在,却是浓云密布,眼看一场阵雨即至。我心里一紧,心想必须在大雨之前堵住大堤决口。于是,就即刻招呼全体人员,加快进度,封堵决口。

然而,十余米宽的决口处水流太急,沙袋一投进决口,立即就被水浪冲走,连试了几次,根本形不成堤。我立即招呼“下水,组人墙,打木桩”。话音未落,就和身旁的十多名武警战士手拉手,下到河水中,踉踉跄跄地游走到决口处,组成一排人墙。这时,随着沙袋在我们脚腿之间翻滚、增多,洪水也逐渐涨溢到我们的胸口处,沁凉的洪水激得人牙齿打颤。身旁的武警战士关心地提醒:“席书记,河水太冷,你上河堤去指挥吧。”我用力拉紧他们的手,鼓励说:“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终于,20多根木桩固定了,十多米并列的三排沙袋码得与大堤齐高了,汹涌的河水也乖乖地顺着河床一泻而去。

援藏工作“六字感言”

第三批援藏干部、现任咸阳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何建军

我作为第三批援藏干部,任噶尔县委书记。三年中我深刻体会到,做好援藏工作,必须在爱、知、在、建、学、悟“六字”上下功夫。

何建军(中)和驻军干部讨论工作

要爱藏,爱在深处。有一份热爱西藏神奇山川、质朴同胞、独特文化的火热激情,才能真正认识到做好援藏工作的重要、边疆建设的重要、民族团结的重要,才能对援藏工作有一种炽烈之情,才能肩负起组织的信任和三秦父老的重托,进而才能把西藏当故乡、视藏胞为亲人,才能做到真心融入、倾情奉献藏乡。

要知藏,知在心里。要全面了解西藏的文化宗教、历史地理、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等,深入学习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民族宗教政策和援藏工作目的、任务和要求,做好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到岗后,要把调查研究作为“第一课”和基本功,吃透县情、社情、民情,做到了然于胸、有的放矢,克服和防止下车伊始就定思路提措施、出现“水土不服”。

要在藏,身心俱在。严格遵守各项纪律规定,真正把自己当作西藏干部来要求,全身心地投入。坚守岗位,要心在高原、情系雪域。一名援藏干部就是一条联结内地与西藏的纽带,一人援藏牵动全家关注西藏、带动所在系统支持援藏,把高原和内地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要建藏,干在实处。建设西藏是职责,需要从实际出发,从实处干起,要与当地干部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既要把对口的援建项目和资金承接好、落实好,又要注重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与当地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履行好建设西藏的使命。

要学藏,真学实学。援藏是一种双向交流。援藏干部一定要虚心向当地干部群众学习请教,学习藏族同胞忠诚、自强、刚毅、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学习孔繁森等同志的先进事迹,发扬好老西藏精神,传承好“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援藏干部精神。

要悟藏,净化心灵。藏族同胞对大自然的眷恋与敬畏、对人的淳朴与真诚、对信念的执著与坚守、对艰苦环境的平静与淡然,会让你心灵受到涤荡;援藏一次,受益终生,内心世界的净化,会让你剔除浮华、留下本真。援藏的经历将成为精神上的“清凉散”、人生的“加油站”,会使你前行的步履更加从容、稳健。

一份浓浓的牵挂

第四批援藏干部、现任省非公党建工委基层组织建设处处长 张卫东

还记得10年前离开西安踏上青藏高原的那一刻,还记得援藏3年将要离开阿里的那一刻……7年多了,阿里的山水、阿里的风土人情和在阿里的酸甜苦辣常常浮现眼前。

有人说,在西藏工作,躺着都是奉献,好像是对在西藏工作干部的一种赞许,我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不敬,谁都知道躺着不干活在哪都做不出什么事情来,更谈不上奉献。为了边疆的安宁,为了阿里的建设和发展,当地干部和援藏干部都要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和恶劣自然环境等困难工作着、奋斗着。

我去阿里前就在想,三年援藏必须要给自己有个交待,必须要给选派我的组织一个交待,决不能给我的组织丢脸抹黑,踏踏实实为阿里做一点事情。

记得2004年初到阿里不久,就开始了解阿里的组织工作和干部情况,让自己尽快融入环境,融入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工作,了解到阿里干部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很大一部分干部的学历在大专以下,大学本科学历的干部很少,就和我的领队刘强同志探讨如何提高阿里干部的素质,如何提升阿里干部的学历问题。2005年暑期专门回西安向省委组织部汇报,协调省财政、省教育厅、省招办等部门。2005年底休假期间经有关部门研究并报领导同意在西安财经学院办一个专升本的学历教育班,学制2年,每期20名学员,2006年秋季正式招生。到目前为止为阿里培养了140多名本科学历的干部,有效改善了阿里干部的学历结构,提高了阿里干部的素质。

回西安后与阿里的距离远了,可心从没有远离过,时常关心阿里的发展和变化,如阿里的飞机通了,阿里的柏油路通了等等。愿阿里的明天更好,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

普兰让我魂牵梦绕

第五批援藏干部、现任临渭区委副书记、区长 杨林

杨林(左)看望慰问藏族群众

一转眼,离开普兰已经四年多了,皑皑的白雪、茫茫的草原、浮动的经幡、醇香的酥油茶、淳朴豪放的藏族同胞,依然深留心中。

2007年8月,我们肩负组织的重托、家乡人民的期望,奔赴4000多公里之外的西藏普兰县。我们秉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始终把巩固边防、民族团结视作生命线,把西藏人民当作亲人,用真诚换真情,用真情换真心,与各族群众同甘共苦。

三年里,我们走遍了普兰的山山水水,把全部热情和精力毫不保留地释放在这片热土上,建设了阿里地区第一个青稞酒厂,建起了县医院、广电中心、县城亮化工程等项目,在各村办起了大棚蔬菜协会和建筑业者协会,建成旅游特色亮点科伽村,打造了一个经济发展、民主团结、社会和谐的新普兰。

三年援藏行,是一生难忘的经历,灵魂得到洗礼,思想得到洗练,能力得到提升。我们虽离开了普兰,但人走心留,终生援藏。普兰永远是我们情系心挂、魂牵梦绕的地方,我们坚持做西藏发展的宣传员、民族团结的示范员,让更多的人了解西藏,让西藏发展进步的声音传遍全中国、全世界。

援藏工作须付出真情实意

第五批援藏干部、现任省土地整理中心主任 魏宏安

援藏工作必须紧紧依靠组织。任何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一是紧紧依靠派出单位。不仅要勤汇报、勤请示,还必须获得派出单位党组的支持。二是紧紧依靠援藏团队。三是紧紧依靠派驻单位。

援藏工作必须以本职工作为本。这既是展现干部本人能力和风采的机会,更是取得当地干部信赖的有效途径,也是团结干部、带领和培养业务队伍的有效手段。

援藏工作必须付出真情实意。阿里是艰苦的,但是付出感情后就不觉得艰苦。一是必须用心体会民族干部感情。二是用心理解当地工作环境。三是用心帮助困难同志。

援藏工作必须严格纪律约束。援藏干部个人表现既是楷模,也是使命。要严肃民族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任何个人表现,都代表陕西形象。

魏宏安(正面)在布置工作

那里有我对生命的诠释

第六批援藏干部、现任汉中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罗蒙

罗蒙在阿里

每当手机铃声响起熟悉的藏族歌曲,就听到亲切的问候:老师,您什么时候回来,我们都等着您,您是不是忘记我们了?经您抢救治疗的卓玛大姐还经常带着自家做的酸奶,不忘问候您。她家的双胞胎女儿都已经上幼儿园了。经您献血治疗出院的次仁德吉妹妹,让我们告诉您,她刚刚分娩一个健康宝宝……

怎么能忘记?那是永不磨灭的记忆。西藏往西,阿里,秀美的狮泉河,六月的红柳花,一切都魂牵梦绕。

2010年7月25日是我援藏工作开始的第一天,第一例剖宫产手术,居然中途停电,手术室漆黑一片,脑海顿时茫然。应急过后,凭借内地的经验和应激状态的智慧,在手电筒和手机的微弱光线下完成了手术,母子平安。

我所援藏的阿里地区医院,是无级别综合医院。当地没有血站、血库,对妇产科来说,妊高症产妇产后大出血、失血性休克都是致命的疾病,稍有不慎就会失去抢救机会。记得一个足月妊娠子宫破裂的患者,因当地县医院无法治疗,转到地区,打开腹腔发现胎儿已亡,腹腔大量积血,休克状态,手术做完血色素只有3克。在没有任何血液制品的情况下,已经顾不上手术后的疲劳和高原反应还没有完全适应的身体,我给患者献出了400毫升血液。在全院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竟然神奇地康复了,患者出院后一句朴实的“扎西德勒”,让我眼眶湿湿……

这样的故事很多,回到喧嚣的内地,内心至今不能平静,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回到阿里。那里有我对生命的诠释……

黑树林(右一)在普兰边境巡查

有时趴在马背上完成任务

第六批援藏干部、现任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副书记、延安干部培训学院院长 黑树林

在普兰县这个重点维稳县工作的六年里,我走遍了边境一线、农牧区和寺庙,特别是到达最远的一个执勤点骑马来回需要8个多小时,每次屁股都要磨出血,几乎都是趴在马背上完成任务。六年如一日艰苦的反分裂斗争实践,我总结出了“控好寺庙这个点,守好边防这个线,管好社会这个面,抓好教育群众这个根”维稳控边工作经验。

在抓好维稳常态管理的同时,针对在农牧民群众中宗教消极影响深刻的实际,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强基固本、推进社会长治久安上,身体力行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进校园、进农牧区、进寺庙,着力解决普兰县群众普遍关心的行路难、用电难、吃水难、住房难、教育难、看病难和财政收入低、群众收入低“六难两低”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凝聚民心,夯实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同时,保护性开发人民解放军进藏先遣连旧址,在文化广场建设“先遣魂”城市群雕,用“先遣连精神”激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爱国守土、奋发有为的积极性,在全县形成了“人人是哨兵、家家是哨所、村村是堡垒、生产是执勤、放牧是巡逻”维稳工作局面,有力落实了中央稳边、治边、兴边的战略思想和省委关于援藏工作的指示精神,推动了普兰边防和社会局势常年稳定、持续稳定。

陕藏交融的印记

第七批援藏工作队领队、西藏阿里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 王彪

进藏工作,是我人生中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作出决定的那一刻,妻儿的泪水和亲友的担忧,使我知道了援藏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组织的挑选和信任,使我倍感责任重大。

王彪看望藏族学生

西藏阿里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记得2013年7月我第一次深入牧区的时候,感到这里的教育、卫生和农牧民的居住环境与内地相比还很差。我和工作队的同志合议决定,队员每人帮扶一名孔繁森小学的贫困学生,从帮扶贫困学生和学生家庭开始,了解阿里、融入阿里。一年来,工作队接过援藏接力棒,集中在教育、卫生、农牧民安居、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等领域积极衔接和实施援建项目。当看到通过努力投资2.59亿元的阿里地区陕西实验学校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一批医疗卫生、农牧民新型聚集社区和现代农牧业项目在顺利实施时,我知道我们援藏干部正在通过自己的实践践行着“西藏离不开内地、内地离不开西藏”和藏汉一家亲的誓言,竭力留下陕西和西藏民族交流交融的深深印记。

我省农牧技术干部韩俊文(左)因工作需要已长期留藏

一次西藏行,感悟陕藏情!短短七天采访,换来一生的感动。

人生难得拼一回……

猜你喜欢

阿里西藏干部
都是西藏的“错”
云上阿里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辰辰带你游阿里
神奇瑰丽的西藏
Catalan数及几种应用实例
一个人的西藏
拳王阿里因何被人铭记
西藏:存在与虚无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