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工小说《微风》的理想化价值诉求

2014-09-04褚冬雪

短篇小说 2014年1期
关键词:理想化打工者微风

褚冬雪

打工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崛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的客观社会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城乡二元差异,使得来到城市生活、工作的打工者不得不面对从物质到精神多维度的冲击,最为重要的一点则表现为打工者曾经怀揣的理想化人生最终变成现实人生。当打工者在现实生活中逐渐淡忘了曾经的梦想和追求时,他们并没有熄灭心中的火焰,我们仍旧可以通过打工小说体会到打工者试图表达的理想化价值诉求。

一、物质苦难的超越与理想化价值的表达

打工文学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在中国社会迅速发展,其表现方式和思维模式正悄然发生着转变。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打工文学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诉求不断得到提升,逐渐受到主流文坛的关注,正悄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打工文学的表现对象是打工者,他们从匹面八方来到陌生的城市寻求生存、发展的机会。但这里绝非是他们想象中的天堂,在残酷的现实生活面前,他们只有不断奋斗、挣扎,才能在钢筋水泥铸就的森林中找寻到一抹属于自己的天空。

在小说《微风》中,徐东为读者描绘了来到城市之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打工者,他们的经历可谓各有干秋。

叶代从部队退伍后在老家没能安排工作,才来深圳找工。最初几个月在工厂做普工,后来凭着退伍证当上了保安。他挺会搞关系,三年后成了队长。那时他看上了工厂里的一位打工妹。

……

周民早年毕业于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在内地一所大学当过老师。他是一位诗人,十年前与第一任老婆离婚时孩子判给了前妻。他独自一个人背着包来到深圳,想在深圳找个工作,稳定下来后一展抱负。但许多单位都嫌他学历高,不愿要他。

小说《微风》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叶代和周民身上的故事,它描述了这一群体的生存境遇和现实窘迫,是用文字在记录他们的血泪史。我们可以说:“它真切地反映了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生存状态、情感世界与理想追求,以形象、鲜活的文字记载了当代中国人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过程的精神历程。”[1]从部队退伍的叶代虽然没有傲人的学历,却在深圳迅速地稳定了下来。他是依靠自己的体力在陌生的城市寻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且凭借着自己“挺会搞关系”的特殊能力得到了升迁。拥有高学历的周民却在刚到深圳时遭遇了太多的坎坷,“许多单位都嫌他学历高,不愿要他”。他们的遭遇很具有代表性,在深圳这个陌生的世界里,打工者头脑中的价值观被彻底改写了。

他们的遭遇符合打工文学的基本表现模式——将苦难作为自己的表现主题。“新世纪以来的打工小说延续并深化了上个世纪打工文学创作的主题,从深层次上对苦难进行多方位书写,与以往侧重物质艰辛的倾诉不同,新世纪打工小说更加侧重对精神困境的揭示,并且着力表现苦难中人性的沉浮挣扎、堕落与救赎。”[2]我们看到,正是由于打工者群体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体力劳动者,才会在小说《微风》中出现周民的遭遇。在现实生活给予的苦难面前,早已没有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截然划分,他们都将面对物质的苦难,而且只有当他们超越了物质的苦难之后,才能将内心深处的理想化价值表达倾诉出来。

但凡具有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他们都不会满足于仅仅描写事物浮华的表象,总是力图通过对于苦难人生的书写去思考人类灵魂的价值与思义。对于打工者而言,苦难是他们永远挥之不去的阴霾,却也是塑造他们坚强心灵的外在因素。当打工者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拼搏时,城市呈现给他们的仅仅是冷漠的脊梁而已。在来到城市的最早阶段,他们都不可避免地经历过一段贫困的岁月,我们甚至可以将打工者“向城市求生”的过程理解为不断与物质利益作斗争的过程。

二、精神苦难的超越与理想化价值的表达

小说《微风》所描写的打工者属于经过一番打拼之后在陌生的城市中小有成就的类型。在他们的生活中,物质的困扰已经不再显得那么突出,来自于精神层面的困惑逐渐占据了他们的心灵世界。这一点首先表现在叶代的身上,他“是爱过的,与妻子,是有过爱情的,但是这种爱从结婚后已经不再新鲜了”。当爱情的火焰逐渐熄灭之后,他开始寻找新的刺激。从KTV到网络,从洗脚店的服务员到文化公司的员工,叶代在享受着感官刺激的同时挥霍着金钱。从形式上看,他和那些拥有了金钱就抛弃了妻子的男人似乎有所不同,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他没有去尝试着改变自己的婚姻状况,只是在内心深处再也找不到曾经的感受而已。周民则属于截然不同的另一种人,他拥有较高的学历,甚至一度幻想着自己能够成为诗人。他在扎根于深圳之后已经离过两次婚了。在和第二任妻子“结婚一年后周民就觉得没有激情了,又过了两三年,两个人也没有孩子,最终还是离了”。对于他而言,激情是构建他婚姻的最核心元素。

由于周民把资金用在股市和炒房上,到现在厂子规模也不算大,但每年除去一应开支,仍会有一二百万的收入。周民是大股东,分得多,但叶代每年也会有五六十万的利润分成。不过叶代没有周民的眼光,他目前也只有两套房子,一套自己住,另一套让他的父母住了。叶代兄弟姐妹六个,也只有他最有出息。所谓的出息,也就是最有钱。但他知道,比起深圳的有钱人,他就算不上什么了。从经济的角度上来说,即使他有心换个老婆,也换不起。

我们甚至可以将叶代和周民称为打工者中的成功人士,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经营着一家五金厂,拥有了大量的财富。但他们的生存状态并没有随着物质财富的迅速增加发生根本的改变,精神世界的苦难仍旧是他们无法超越的存在。于是,他们开始寻找一种自己能够认可的方式去尝试着表达自己的价值观。

就叶代而言,他选择的方式就是不断地更换自己身边的异性配偶,却不改变自己与妻子的关系现状。在他内心深处,永远在寻找已经遗失的爱情,这是在岁月的流逝和陌生的城市中永远无法挽回的情感,所以他的精神苦难将永远存在,无法超越。就周民而言,他选择的方式就是不断地更换妻子,却坚称自己对于激情的渴望。在他的内心深处,永远在寻找的是能够与“诗人”心灵相契合的精神伴侣,所以他的精神苦难也将长期存在下去。无论是从感官刺激中寻找摆脱精神苦难的尝试,或者是从“激情”中获得心灵慰藉的努力,最终的结果都归于失败。作者对于打工者精神世界的痛苦似乎怀有无法释怀的悲伤情绪,在他看来,精神的痛苦将是打工者永远无法改变的命运。

三、理想的人生价值表达

如果说打工者将永远沉浸在精神的痛苦中无法自拔,我们的世界就未免显得太过悲伤了。这是因为,“如果苦难落在一个生性怯懦的人头上,他逆来顺受地接受了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只有当他表现出坚毅和斗争的时候,才有真正的悲剧,哪怕表现出的只是片刻的活力、激情和灵感,使他能超越平时的自己……悲剧全在对灾难的反抗,陷入悲剧罗网中的悲剧人物奋力挣扎,拼命想冲破越来越紧的罗网的包围而逃奔,即使他的努力不能成功,但在心中总有一种反抗。”[3]

反抗的方式会有很多形式,或者是以激烈的肉体冲突作为表现的手段,或者是以心中的理想作为自己前行的动力源泉。这一点在小说《微风》中同样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展现,即便是多年之后拥有了大量的财富,周民也不曾忘记自己作为诗人的特殊身份。这是他对自己的灵魂给予的定位,只有当他思识到自己仍旧是一位诗人时,他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才不被现实生活的苦难彻底包裹。叶代同样是如此,他成立文化公司的目的就要拍自己的电影。虽然他的理想主义追求和现实社会的经济原则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隔膜,这也使得他的投资几乎没有得到回报。但他依旧在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在他心中燃烧着理想的火焰。二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的人生价值观表达方式,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他们作为打工者中一分子无穷的生命活力。

很多读者在阅读打工文学之前极易先入为主,认为打工者的人生必定是充满痛苦的。当他们将这种认识带入到文学作品中时,总是力图从文学的世界中收获到某种精神性的满足。我们应该思识到:“真正的苦难文学,并不是把读者引向身临其境般的痛苦体验,它传达的是一种感悟后对苦难的理解、超然与达观的态度。”[4]不同于很多打工小说沉迷于塑造成功者的虚幻故事,《微风》是将周民和叶代二人对物质的追求和精神的苦难融合在一起,没有产生更多的焦虑与不安。打工文学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价值创新的过程,而不是去否定既定的社会存在,而是要在其中发现原本被忽视的价值诉求。

叶代能否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这部作品中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关链是他用这种方式展现了自己理想的人生价值,使得自己的声音能够以某种特殊的形式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周民同样是如此,他在内心深处并没将自己定位为打工者,仍旧视自己为诗人。当他将自己定位在精神的制高点时,他已然脱离了打工者的群体。因此,我们也就不应将周民和叶代视为同一类型的人物。他们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是生思场上的合作者,却不是心灵世界的契合者。他们所拥有和所接收的教育不同,他们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也不同,我们更需要从深刻的人性层面去研究他们的行为。

四、结语

微风轻轻拂过深圳的上空,也走进了打工者们的心灵世界。我们应该看到,在一片并不属于自己的陌生世界中生存下来是何等的艰难。他们所需要付出的绝不仅仅是肉体的痛苦,还需要面对人生的考验。

猜你喜欢

理想化打工者微风
去露营吧
嘎爷的一把火
冬瓜谣
微风吹
微风轻轻起
西方美术中的女性人体艺术
浅析油画色彩表现的理性化方式
杜小同作品
关于建立理想化的高等教育投资与负担模式的探究
论打工漫画与打工者的文化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