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殖道感染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母婴围产结局的影响

2014-09-03刘智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15期

刘智

[摘要] 目的 探讨生殖道感染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母婴围产结局的影响。 方法 对15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生殖道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95例)和未感染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母婴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未足月胎膜早破生殖道感染发生率63.3%(95/150)。感染组平均期待治疗时间(5.27±2.53)d短于未感染组(11.89±3.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剖宫产率、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大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率均大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褥感染和新生儿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生殖道感染是导致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主要因素,对生殖道感染的治疗可降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改善母婴围产结局。

[关键词] 生殖道感染;未足月胎膜早破;围产结局

[中图分类号] R7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5-129-03

未足月胎膜早破(PPPOM)是指妊娠20周以后、未满37周胎膜在临产前发生的胎膜破裂,其发生率2.0%~3.5%,可引起早产、胎盘早剥、羊水过少、脐带脱垂、胎儿窘迫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使孕产妇及胎儿感染率和围产儿病死率显著上升[1]。研究表明[2-5],生殖道感染是导致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现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5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生殖道感染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母婴围产结局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150例,年龄20~37岁,孕周30~35周,无其他产科并发症和内外科合并症。所有患者均为单胎妊娠。根据入院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分为未感染组(55例)和感染组(95例)。未感染组年龄(24.2±1.3)岁,入院时孕龄(33.56±1.31)周;感染组年龄(25.4±2.0)岁,入院时孕龄(33.43±1.62)周;两组患者在年龄、入院孕周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胎膜早破诊断标准

(1)孕妇自诉阴道有液体流出;(2)pH试纸指示阴道pH值>6.5;(3)阴道液涂片见到羊水有形成分;(4)阴道窥器打开阴道见有液体自宫颈流出或后穹窿较多积液,并见到胎脂样物质。

1.3 未足月胎膜早破治疗方法

对于孕周<35周者,入院后抬高患者臀部,定期会阴擦洗保持外阴清洁,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硫酸镁抑宫缩期待治疗。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孕产妇生命体征、宫缩、胎动情况,每日复查胎心监护和彩超。如出现临产或宫内感染、胎儿窘迫等情况,则立即终止妊娠。孕龄超过35周、如无宫内感染或胎儿窘迫情况,可自然待产。破膜超过12h,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破膜超过24h未临产者,予以米索前列醇或催产素引产。

1.4 生殖道感染检测方法

常规消毒外阴,用无菌拭子从阴道侧壁上1/3取阴道分泌物2份。1份光镜下检查滴虫及细菌性阴道病,1份用于衣原体、支原体及细菌培养。

1.5 观察指标

生殖道感染结果;2组期待治疗时间;2组剖宫产、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绒毛膜羊膜炎诊断标准:母体心动过速≥100次/min、胎儿心动过速≥160次/ min、母体发热≥38℃、子宫激惹、羊水恶臭、母体白细胞计数≥15×109/L、中性粒细胞≥90%。出现上述任一项表现应考虑绒毛膜羊膜炎。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殖道感染病原体检测结果

溶血性链球菌15例(15.8%),解脲支原体12例(12.6%),细菌性阴道病12例(12.6%),念珠菌10例(10.5%),衣原体8例(8.4%),厌氧菌8例(8.4%),滴虫8例(8.4%),其余22例(23.3%)合并多种病原体感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等。

2.2 两组期待治疗时间

感染组期待治疗时间最长10d,最短时间2d,平均时间(5.27±2.53)d;未感染组期待治疗时间最长19d,最短时间7d,平均时间(11.89±3.26)d。两组期待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分娩方式和孕产妇并发症的比较(表1)

2.4 两组围产儿并发症的比较(表2)

3 讨论

生育期健康女性的阴道内有大量正常寄殖菌,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常见的有乳杆菌、棒状杆菌、

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加德纳菌、厌氧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动弯杆菌等等,多达20多种[6]。各种寄殖菌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维持阴道内环境的稳定。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阴道内环境出现紊乱时,各种正常寄殖菌便成为条件致病菌,参与疾病过程。研究证明[7-8],阴道内的病原微生物可产生蛋白酶、胶质酶和弹性蛋白酶,这些酶可直接降解胎膜的基质和胶质,使胎膜局部抗张能力下降而破裂。因此,生殖道病原微生物上行性感染是胎膜早破的重要因素[2-5,9-12]。本研究中,生殖道感染的患者占患者总数的63.33%(95/150),且检出多种致病菌的存在,也证明了生殖道感染是导致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主要因素。

胎膜破裂后,胎膜屏障功能丧失,病原微生物可直接经阴道、宫颈口进入羊膜腔,导致绒毛膜羊膜炎、宫腔感染;胎儿可出现宫内感染、死胎的情况。早产儿出生后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颅内感染危及生命[13]。本研究中生殖道感染组期待治疗时间明显短于未感染组,剖宫产率、绒毛膜羊膜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积极的抗感染治疗,两组的产褥感染和新生儿感染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及时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降低未足月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和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母儿围产结局。

由于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婴结局可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母婴保健工作者应重视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预防和治疗:(1)计划妊娠前,进行生殖道病原学检查,发现感染,及时治疗,痊愈后再怀孕;(2)孕期定期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3)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时,科学合理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谢辛,苟文丽. 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4-71.

[2] 管立学,马风珍,王悦娥,等.沙眼衣原体和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4):39-40.

[3] 周丽萍,周洁,包其郁,等.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早产及胎膜早破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5):30-32.

[4] 张晨芳,杨日普,李江霞,等.胎膜早破与支原体宫内感染[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6(1):23-24.

[5] 李凤秋,李智,曹健,等.宫颈支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10):789-790.

[6] 岳天孚.阴道内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及平衡失调的相关因素[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9):513-514.

[7] Maymon E,Romero R,Pacora P,et al.Evidence for the Participation of Interstitial Collagenas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 in 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J].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2000,183(4):914-920.

[8] Draper D,McGregor J,Hall J,et al.Elevated Protease Activities in Human Amnion and Chorion Correlate with 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J].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1995,173(5):1506-1512.

[9] 王素美,张大华,肖白,等.解脲支原体和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5):47-48.

[10] 杨淑华,刘颖,王建红,等.需氧菌与假丝酵母菌感染对胎膜早破母婴结局影响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7):803-806.

[11] 陈冬微.胎膜早破与孕妇阴道菌群分布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7):3946-3947.

[12] 秦江霞,贾金平,岳玉焕.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阴道菌群微生态的评价[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4(2):28-30.

[13] 孙眉月.未足月胎膜早破所致新生儿并发症[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4,7(2):116-117.

(收稿日期:201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