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化学实验记录的规范教学

2014-09-03何细新张翠仙高幼衡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15期

何细新??张翠仙??高幼衡

[摘要] 中药化学实验在中药化学课程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针对中药化学实验记录教与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实验记录的要求及内容进行探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随堂抽查、课后反馈及实验成绩评定等措施,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实验记录,并认真地做好规范的实验记录。

[关键词] 规范教学;中药化学;实验记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5-118-03

中药化学是我国中医药本科院校中药类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中药化学实验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培养学生独立动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任务。认真做好中药化学实验记录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形成科学、严谨和务实作风,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中医药创新型专业人才。

当前,我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尚未独立开设实验记录课程,任课老师和学生对实验记录的重要性及其规范要求都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对任课教师而言,由于教师自身的学历、学缘结构方面存在差异,而他们受到的实验记录方面训练不同,导致面向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教学时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因而在实验记录教学中对学生要求也就不同。目前大多数院校中药化学实验分小班教学,同一专业方向学生在实验课上将面对不同的带教老师,各个实验班中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于如何教授学生做规范的实验记录十分不利。对学生而言,由于未受到系统的训练,对于什么是实验记录,规范性实验记录有何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做好规范的实验记录等问题认识不清。例如常将笔记和记录混淆,将记录与实验报告混同;实验过程中不知应该记录些什么东西,常将教师的课堂板书或PPT抄录当成记录;对于记录形式和书写的地方都十分随意,常将实验记录写在讲义或者小纸片上,信息分散、凌乱,缺乏完整性。这都导致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中,规范的实验记录教学未能得到良好的开展,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1 中药化学实验中开展规范实验记录教学的必要性

实验记录是实验研究过程的日志,是实验发生过程及结果的原始证据,是可供同行参考的科研资料。在申请专利中,作为记录发明行为的实验记录,还是证明在先发明的重要证据,具有法律效力[1]。作为新药研发的实验记录,是药品注册、生产审批的重要申报资料[2]。因此,重视实验记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医药经济进入依靠科技创新的发展阶段,重视科研,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急需培养大批科学素养高的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加强学术规范训练,已成为提升人才科学素养的重要渠道,而规范实验记录是学术规范训练的重要措施[3-4]。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的科技创新、新药研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中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规范的中药化学实验记录教学,可以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基本科学素养[5-7],从而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中医药专门人才。

2 中药化学规范化实验记录的要求与内容

2.1 实验记录书写的基本要求

准确、详细是科学实验记录的基本要求。结合中药化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中药化学实验记录应注意以下几点[1,3,8-9]。

2.1.1 使用专门的记录本 针对学生随意记录,常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讲义或临时的纸片上,所记录的数据分散、凌乱,甚至缺失等现象。应要求学生使用专用记录本,养成良好的实验记录习惯。

2.1.2 记录的书写 实验记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文件,应使用黑墨水进行记录,其书写的字迹应清晰、内容应完整。

2.1.3 记录的用语 记录语言应简洁,尽可能使用专业语言,如涉及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尽量使用提取分离流程图;各种实验数据,应使用各自规范的格式进行记录。

2.1.4 记录的修订 实验记录应真实,不能随意涂抹,即使存在错误的地方,也只能用单划线删除,使删除内容可辨。

2.2 中药化学规范化实验记录的基本内容

除记录时间、实验课题等基本信息外,笔者认为规范的中药化学实验记录的基本内容,可简单概括为“四所”,即详尽记录实施过程的“所用,所做,所见,所得”。

2.2.1 所用 记录实验所用药材、仪器和试剂,特别注意用量的记录。中药药材质量是保障实验结果可靠和再现的重要保证。应注意药材信息的完整记录,如药材的名称、俗名、来源、产地、经销商,甚至包装盒上的批号,生产时间等。对于大型仪器和特殊试剂还应注明名称、型号和产地、批号等信息。

2.2.2 所做 应详尽记录各种实验参数,如温度、压力、提取时间,操作方式等。特别注意实验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记录,如加料顺序、加热方式、搅拌模式、物料转移过程等。

2.2.3 所见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检识过程中涉及各种物理化学变化。应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如颜色变化,物态的改变(如溶解、沉淀、结晶)等。

2.2.4 所得 详尽记录实验结果,如中药提取物或化学成分的得量、得率,应记录所得物质的理化性质,如性状(颜色、状态、晶形等)、溶解性、熔点、沸点等数据。薄层检识(TLC),还要对薄层结果进行拍照或临摹,记录显色的位置与颜色等。

3 具体教学措施

3.1 课前详细介绍

针对中药化学实验课分小班教学的特点,先安排合适的时间面向全班学生讲授实验记录的目的、意义、书写要求及规范内容,还应与参与带教的老师协商,在小班带教过程中同步展开实验记录教学。具体实验操作开始前,再次就规范实验记录提出要求,并将实验记录的基本内容在黑板上板书,方便学生参考。

3.2 实验过程中的随堂督查

加强对学生做记录的情况进行巡查,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应着重要求学生仔细记录实验细节,如药材外包装上标注的药材来源、批次、产地等信息,实验现象(颜色、物态变化等),特别关注量的记录,如试剂溶剂用量,所得产物的质量等信息。遇到学生记录不完整或存在疑问的地方,及时进行询问并让其复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0]。当学生实验失败或者出现实验效果不明显时,除倾听学生的口头叙述之外,应着重查看学生的记录,综合实验原始记录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记录的线索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实验记录对实验成败分析的重要作用。

3.3 问题的反馈

为强化学生做实验记录的习惯,全面掌握学生做记录的动态,应对实验记录进行及时评价[11]。每次实验结束时要求学生将实验记录交予教师检查签字认可,并当面指出和纠正学生实验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实验记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整理汇总,在下次实验课上及时点评。

3.4 结合实验记录评定实验成绩,优化实验成绩评定标准

实验记录真实反映学生做实验动态过程,比单纯的实验报告更能体现学生做实验的整体情况[12]。应要求学生同时提交实验报告和实验记录,并以实验记录作为实验报告真实性和成绩的评定依据,突出实验记录在实验成绩评定中的地位,强化学生对实验记录质量的重视。

4 结语

规范的中药化学实验记录教学已越来越受到中药化学任课教师的重视,然而由于教师对实验记录认识和重视程度的差异,导致中药化学实验中规范的实验记录教学并未得到全面地开展,不利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希望能够引起相关教学部门的重视。尤其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研室应承担起这一责任,在教学活动中组织教师认真研讨这一课题。通过研讨充分认识实验记录的重要性和教学的必要性,并就记录书写规范及内容达成一致意见,编写好讲义,然后付诸统一的教学行动。有理由相信,在全体任课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中药化学实验记录的规范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冬云,高敏.美国科学研究中实验记录管理及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9):118-119.

[2] 尹爱武,张敏,田润,等.新药研究中常见实验记录问题及解决对策[J].广州化工,2012,40(6):144-145.

[3] 胡忆,孙俊,陈光学,等.规范科研实验记录加强项目管理[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S1):208-209.

[4] 朱缨.学术规范教育及其制度安排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143.

[5] 张纪周,李艳茹,刘畅,等.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记录书写习惯的培养及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0):773-775.

[6] 康胜利,刘明生,魏娜,等.实验记录是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J].药学教育,2011,27(1):61-63.

[7] 孙汭,魏海明,田志刚.研究生实验记录的培训和规范化管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7(4):26-29.

[8] 谭大志,张真,刘雪飞,等.浅议实验记录[J].实验室科学,2012,15(6):206-208.

[9] 于震,李铮,李慧芬,等.药品研究实验记录要求与存在问题分析[J].首都医药,2009,13(20):10.

[10] 李炜,王洁,谢琼,等.实验记录随堂检查与讨论制度在实验药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3,29(1):46-48.

[11] 刘艳.实验记录不容忽视[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27(Z1):110-111.

[12] 顾苏军,杨修德,吴宏志.高校工科类规范化实验教学研究[J].教师,2010,27(19):91-92.

(收稿日期:201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