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文言文的诵读教学

2014-09-02王立锋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思维课堂主观能动性主体地位

王立锋

摘 要:叶圣陶曾批评传统教学方式说:“课堂教学既然是一讲一听的关系,教师当然是主角了,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偶尔举举手答个问题,也不过是配角罢了。这在学生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但是,想到那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学生会不会习惯了教师都给讲,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了呢?”

关键词:主体地位;思维课堂;主观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183-01

从学生个体发展来说,在青少年时期学习和积累一些文言文,他们将终身受益。郭沫若先生说过,学生时代背下的书,像一座大冰山,入了肚子,随着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就是财富了。我们课题组认为,这些记诵的材料储存于学生的大脑,组合进他们既有的认知结构和情感经验之中,就会化而为血肉,化而为灵魂,成为其精神世界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这既利于“立人”,又有益于“学文”,将来一旦被激活,所产生的综合效应是不可小觑的。然而,目前中学生普遍厌读文言文,并视学文言文为畏途,其中很大的原因源自文言文传统教学是以老师“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实践证明,这种作法事倍功半,老师费尽心机,学生学习效果却不甚理想,枯燥乏味的学习,势必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畏惧。

由传统的以“灌”为主到现 在的以“导”为主的变化,可以说完成了中学文言文乃至整个语文教学观念的飞跃,开始真正体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学能力。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进而知识、方法并重,更注重于教给学生以方法,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真正回到了教学的根本目的上来。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心得:

一、多读多背,酝酿情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大都是选自上千上百年的情文并茂的名篇,学生会有陌生之感。多读多背,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消除时代隔膜,领会其思想感情,加强对文章的理解。文言文的风格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豪迈奔放,有的静穆闲适,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深沉凝重。它们都是作者心灵的产物和情感的结晶。因此,诵读的过程也是让学生读出文章的语气、语调和节奏,表达出文章和作品内在的情感的过程。

二、重视预习,推敲质疑

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重视预习,但总觉得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效果不理想。我认为:学生对预习的重视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教师的重视程度,预习效果不理想正说明我们重视得还不够,或者说方法还不到位。

学生在预习中阅读课文、看提示、查注释,学会自己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对注释未涉及而自己又感到理解有困难的字词,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并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备课堂讨论之用。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利用课外书、网络等搜集有关资料,打破教材的局限性,鼓励学生对课本提出质疑。

三、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课堂上教师把提问的权力真正交还给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上教师先不提问,而是让学生就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交由小组讨论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再提出来,交由全班同学讨论解决,如果有些问题所有学生都无法解决的,教师也不作正面直接的回答,而是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最终还是由学生自己解答。

叶圣陶曾批评传统教学方式说:“课堂教学既然是一讲一听的关系,教师当然是主角了,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偶尔举举手答个问题,也不过是配角罢了。这在学生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但是,想到那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学生会不会习惯了教师都给讲,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了呢?”

有些老师担心把提问的权力交还给学生后,如果学生提问过多、过于简单肤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我觉得对于学生的提问,不管提出的问题在我们看来是如何的简单、稚嫩、肤浅甚至是可笑的,我们都要尊重学生,因为这些问题对于他们来讲是未知的领域,是诚恳的(除非是恶作剧),它让我们真正了解了学生。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点。

四、举一反三,拓展延伸

在讲解《岳阳楼记》之后,我思考: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教育,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给出了如谭嗣同、文天祥等人的例子,我又引导学生了解了儒家学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东林党人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孟子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让学生鉴赏这些人物形象,说说对他们的认识,可以使他们更好的认识那个时代,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在繁密的古文字中蕴藏的古今人类共有的情感。

五、鉴赏感悟,含英咀华

文本教读是基础,是知读,交流情感是升华,是美读,学生学了一篇文言文后,将自己的感悟形诸笔端,写成读后感,并在课堂上和同学进行交流。这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去重新塑造和描绘文学形象,增强了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而且在这种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钟启泉.张 华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2002(4)

[3] 安桂清《“文言文教学”活动的实践反思》)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5)

[4] [美]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5] 叶 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教育研究,2002(5)

猜你喜欢

思维课堂主观能动性主体地位
小学英语“思维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分析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分组讨论模式的研究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