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若干思考

2014-09-02陈友财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数学化读题解题策略

陈友财

摘 要:数学问题解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之一。中低段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还属于打基础阶段,学生遇到的学习障碍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本文基于自身教学实践,结合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思考。

关键词:解决问题;读题;解题策略;数学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114-01

《课标》指出:“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真正让数学与现实联系,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去主动解决所碰到的现实问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很重要的,中低段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还属于打基础阶段,学生遇到的学习障碍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一~三年级),浅谈我的几点思考。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审题习惯

在每次学生做的作业、单元考试卷中,我们总会遗憾地发现,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教师再把题目要求读一读,学生会马上反应过来,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于是,我们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毛躁等“帽子”给予评价。其实,在粗心、毛躁的背后显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决问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教学,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1、反复读题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基于低年级学生好胜心比较强的心理,采用了比一比加奖励的方法:比如让读题最棒的小朋友当小老师为大家读,当小老师是小朋友觉得最荣耀的事,因此大家都努力地把题读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那个。三年级则需要培养反复读题,我的经验是要求学生至少读两遍以上,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题意方可动手做题。

2、动手圈一圈

光读题有时候是不够的,所以为了提高读题的有效性,我经常要求学生一边读题时,一边圈圈画画,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同时读到关键字词时我会加重语气或提高音量,这样无形之中就对学生进行了读题方法的引导,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的养成。

3、动手操作

例如:在解决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时,我让学生在动手折折剪剪的过程中,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二、帮助学生寻找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解题策略

1、掌握基本运算原理

例如,在我刚教学二年级乘法的意义时,我发现有孩子的作业中不该用乘法计算的也用了乘法,询问其原因,学生会说,这个单元我们学的是乘法,当然是用乘法计算。追问下去什么时候该用乘法,他们中的很多人却答不上来,于是我在后面的课时中坚持让孩子们说当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时就可以用乘法计算。有些教师认为,习惯了就是不讲几个几,学生也会条件反射式的用乘法。如果是这样,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就不会提高。因为,他没有掌握算理本质。除法的问题解决也是如此。

2、借助直观理解题目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强调要“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直观操作是化难为易的很好方式。如果学生出现混淆和困难,教师可以用直观操作帮助他。

如: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59页第6题,一个足球50元,一个排球40元,付给售货员100元,应找回多少元?学生读了题目之后一般对“付给、找回”不能理解,但是如果借助信息技术把买卖的过程用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再配上对话,他们就会明白“付给”就是拿给的意思,“找回”是阿姨还给小朋友的钱。最后转译成数学算式就简单了。

3、训练基本的数量关系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表述自己所理解的数量关系(分总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倍数关系等),结合具体情境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过程。不仅如此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到数学信息与数学问题之间的匹配性,充分体现了“解决问题”教学的过程性特点。

三、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学生虽然已经理解题目的意思了,有的学生甚至都列对式子了,却往往还会计算错误,计算的准确率很低。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对解决问题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势在必行。首先,认真审题是正确计算的前提。其次,要大力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列竖式的习惯。一部分同学书写很不认真,经常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从而造成计算错误;而另一部同学出错的原因是不列竖式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按要求列竖式。经常表扬做得好的同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列竖式的习惯。再次,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独立验算的习惯。

四、有意识的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注重培养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是新课标的贯彻执行中,突出了联系生活实际,贴近生活的好处。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好习惯,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数学化读题解题策略
心爱的读题猫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论高中数学的解题策略
在数学化的学习活动中进行概念教学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