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族史纳入中学历史教学的设想

2014-09-02付开镜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家族史家族中学

摘 要 把家族史引进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增强历史与学生的贴近性、趣味性、亲切性、研究性等意义。引进中学历史教学的家族史内容主要有三:一是家族的来源,二是家族的人口、组织结构、经济、文化、生活习俗、信仰等,三是家族人物的事迹。家族史纳入中学历史教学应当注意四个问题:一是家族史内容与中学历史教材内容的关系定位,二是家族史的教学方式定位,三是家族史的教学目标定位,四是家族史价值观教育与中学历史教材价值观教育关系的定位。

关键词 家族史中学历史教学设想

在西方,家族史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对家庭史的研究。这种平民化的家族史研究,早已受到学者的重视,著名的年鉴学派认为,“普通人的状况才是决定社会历史面貌的基本因素”[1]。因此,年鉴学派创造性地开创了包括家庭史在内的多个领域的研究。而在中国,对家族史的研究,多年来主要集中在中古时期的世家大族上,如王伊同的《五朝门第》、田余庆的《东晋门阀政治》等,其研究的方法和内容,还处于传统历史学的范畴之内。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平民化的家族史研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新史学理论与方法开始大规模地传入国内,这时,国内的学者才了解到,西方的历史学家早已“放下出类拔萃领袖人物的彪炳功业,转而注意小老百姓的生活常态”[2]。此后,中国乡村兴修族谱风气开始复兴,普通民众家族史撰写也开始显现。与此同时,家族史的研究也开始受到学者和出版机构的重视。如大象出版社主办的《寻根》杂志,近年来,刊登了大量家族史方面的文章。从《寻根》杂志所载相关文章来看,目前我国的家族史研究,还处于对“大家族”即某个地区某同族的姓氏(至少数千人,具有同样的辈份)来源的考证上,而细微的“小家族”——五服之内家族的研究,还甚为罕见。事实上,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常常与对身边的历史进行结合,因此,无论是“大家族”还是“小家族”式的家族史,在历史教育中都可以起到关联的作用。因此,把家族史纳入到中学历史教学中,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值得开拓的一个领域。

一、家族史纳入中学历史教学的意义

一是可解决学生与历史距离过远从而增强历史的贴近性问题。目前中学的历史教材,一般由世界史、中国史、乡土史三个板块构成。其中乡土史由地方教育机构主编,在三个板块中所占内容比例很小,一般不纳入考试范围,仅作为学生自学的参考,多数地方的教师也很少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讲授。事实上,各地之所以编写乡土教材,其目的就在于解决历史教学的贴近性问题,使历史内容与学生本身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尽管乡土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历史时空与学生的贴近问题,但是,乡土教材编写的本身,依然采取了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规则,侧重于当地的“大人物”、“大事件”。如此编写出来的乡土史,易与教材所讲述的内容产生重复。对于多数出身平凡的学生而言,这些乡土历史和世界史、中国史一样,依然属于“大历史的范畴”,难以与他们自己直接关联的祖先产生密切的关系。而作为社会史或人类学范畴内平民化的家族史则不同,它把中学生对“大历史”的学习与其对“小历史”的学习即家族史的学习联系起来。学生通过探讨自己家族的历史,自小而大,不仅扩展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内容,而且还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历史与其本身的密切关系。

二是可解决学生学习历史的趣味性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本身就具有趣味性,而源于学生自己家族的历史,更能引发他们的兴趣。有研究者指出,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课程资源的自觉开发和利用已迫在眉睫”[3]。乡土历史当然属于课程资源。从人的兴趣产生的源头来说,人最为关心的是与自己相关的问题。所谓相关,包括四个层次:其一,空间层次。一般来说,离自己所在位置越近的事物,越会受到关注。其二,时间层次。一般来说,离自己时代越近的事物,越会受到关注。其三,利益层次。一般来说,与本人利益关系越是密切的事物,越会受到关注。其四,血缘层次。一般来说,与本人血缘关系越是密切的事物,越会受到关注。把学生的家族史引进中学历史教学中,便在学科与学生兴趣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的关注点。

三是可解决历史情感教育的亲切性问题。历史学习的目的具有多重性,情感教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功能。历史情感教育的核心部分,是爱的培养。事实已经证明,要培养爱的情感,“高大全”式的教育往往会受到学生的抵制,而从身边“小事”着手,符合儒家推行仁爱思想从家庭开始的本义。中学历史教学中所说的身边“小事”之一,应该包括“家族史”。家族史之所以在中学生历史情感教育上起到重要作用,是因为家族史与学生本人的血缘密切相关,而血缘关系是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因此,通过学生对自己家族史的考察研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自己身世的认知程度,进而建立起家族亲情观、幸福观、荣誉观。而家族亲情观、幸福观、荣誉观的建立,是建立其他情感之基,如爱国教育就与亲情教育不可分割。儒家对人的教育以忠孝为一体。中国古代的爱国教育,突出表现为亲情教育与忠君教育的一体化。如汉朝以孝治天下,通过举孝廉,选拔国家的官员,都说明了爱国与爱家的一体化。家族史的情感教育功能,就在于通过对家族的研究,强化亲情教育,进而使爱国教育贴近学生,使爱国教育落脚在家族与亲人之上。

四是可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对历史的写作,往往只是对文字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而文字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其实多是前人或当代学者所著之史书。相反,无字的史书资料,中学生往往并不知晓。可以说,在多数中学生的眼中,历史的载体只是文字资料和实物资料,他们对于“传说”的历史和“口述”的历史知之甚少。把家族史引进中学历史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内容的宏大性、历史载体的多样性,而且还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采访写作而写出由自己“创造”的历史,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二、引进中学历史教学的家族史应当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是家族的来源。包括姓氏来源、家族的籍贯、家族的分支等,这是研究家族史最为基本的内容。姓氏是家族区别其他家族的最为古老的要素。因此,研究家族史,姓氏问题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在研究家族姓氏中,要注意历史上的改姓问题,尤其要注意少数民族的改姓问题。研究家族姓氏来源,家谱是重要的资料,包括过去遗存的家谱和近年新修的家谱。这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相对容易一些,如果没有家谱,可以通过采访本家长辈,通过不同长辈间的讲述,梳理姓氏的来源。与此同时,学生也可查阅姓氏来源书籍,如《元和姓纂》等。如果学生生活在城市,或者经过数次迁徙,已与祖籍没有了联系,也可通过以上的方式,进行追索。此外,家族的籍贯与家族分支是研究家族发展的重要问题。籍贯是对家族的空间迁徙进行研究,而家族分支是对家族成员发展状况进行调查排序。因此,家族的籍贯与家族分支也是研究家族史的重要内容。

二是家族的人口、组织结构、经济、文化、生活习俗、信仰等。这些也是西方家庭研究的重要内容[4]。一般的家族,只能追溯到近百年左右,再长的时间,要进行细致的研究,则非常困难。如果有家谱的存在或者村史的存在,则相当容易一些。不过,也需要注意区分真假。因为“一般的家谱无不扬善隐恶,夸大溢美,甚至移花接木,假冒附会,如果不了解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一味相信家谱的记载,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5]。家族的人口主要指家族人口数量、性别、出生死亡、婚姻等;家族经济主要指家庭人口职业方式、经济方式、收入与消费等;家族文化主要指家族的教育观、成员接受的教育状况、教育程度等;家族的生活风俗主要指家族衣食、婚丧嫁娶、人情来往、节庆娱乐等,家族的信仰主要指宗教信仰与鬼神信仰等。

endprint

三是家族人物的事迹。家族中的著名人物和非著名人物,均可作为家族史的研究对象。著名人物,指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而非著名人物,指在社会上没有什么影响力的人物。一般而言,家族中出现了著名人物,其事迹往往会被后人大力传颂,他们是家族记忆的重要对象。学生采访时,这些名人容易为长辈提起。但需要注意的是,把非本家族的名人当成自家名人的现象是广泛存在的。因为“中国传统族谱有许多关于家族历史的‘遐想和虚构,尤其是其远祖的追溯,家族内仕宦名人的记忆等”[6]。因此,学生进行家族史的采访,要注意传说与信史的界限。一般来说,平民的事迹被记忆下来,并被代代传播下去的可能性太小。因此,对于平民家族的成员,假设让祖父进行家史讲述,估计祖父至多回忆到祖父的祖父一代的部分事迹就不错了。不过,学生对平民化的先人的调查,尽管他们没有显赫的事迹,但是,他们本身的平凡事迹,正是整个社会民众精神面貌的反映。因此,学生对这些平民式的先人事迹进行考察,其意义并不亚于考察祖上名人的事迹。

三、家族史纳入中学历史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是家族史内容与中学历史教材内容的关系定位。家族史是历史教材的补充,是乡土历史教材的拓展。相对于国家编写的历史教材内容而言,家族史是普通平民的“小历史”或“微历史”,因此,家族史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关系是“小”与“大”的关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非重点”与“重点”的关系。

二是家族史的教学方式定位。家族史的教学应当定位在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范畴内,因此,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在家族史教和学中的关系。家族史的教学要采取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法。家族史不可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这是因为,一般来说学生出身不同,其家族史也就不同。家族史一般没有现成的文字材料,需要学生自己回去调查,其调查对象是父母、祖父母以及同姓中的年长者等。调查后,要由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或家族史论文,具有极强的研究性学习性质。因此,历史教师只能对学生的课外研究进行宏观指导,使学生在调查方法、调查报告写作和论文写作等方面减少困难,而大量的工作应该由学生自己动手。可见,教师在家族史的教学中,要注意学会敢于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是家族史的教学目标定位。家族史教学的目标有:兴趣目标,即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能力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历史科研能力;价值目标,即培养学生的价值情感。因此,要注意正确处理三个目标的关系。兴趣目标是前提,能力目标是过程,价值目标是终极,三者缺一不可。家族史的教学最终是让学生加深对历史的兴趣与认识,因此,要把这三个目标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四是家族史的价值观教育与中学历史教材的价值观教育关系的定位。家族史旨在通过家族的变化,来满足学生对自己来源的好奇心和荣誉感,而中学历史教材的价值教育目标,旨在通过对古今中外历史的学习,来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感情,进而提升其民族自尊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家国一体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前人曾说: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在家与国之间,家族的荣誉感应当与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具有一致性。但是,家族史毕竟是“小历史”,其社会意义远较中国历史教材所载的“大历史”为小。尽管家族史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亲切性,毕竟家族史仅仅为“大历史”海洋中的一滴海水,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好家族荣誉感与民族、国家荣誉感的关系。

中学历史课程的宗旨,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是培养从事各行各业的现代公民。他们学习历史,不是为了研究过去,而是得到一些历史的修养,实现历史知识与思想方式的迁移——正确认识自己,更好解读今天和迎接未来”[7]。要正确认识自己,读“大历史”固然重要,而读“小历史”,也不可缺少。有学者说,历史常常“存在于家庭的生活之中”[8]。而存在于家庭生活中的历史,以家族史最为重要。因此,把家族史引进到中学历史课堂之中,有助于中学历史课程宗旨的实现。随着历史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历史学研究内容的不断扩大,能够为学生“提供新颖资源”、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家族史,全面走进中学历史教学课堂,或许为期不远[9]。

————————

参考文献

[1] 庞卓恒,李学智,吴英.史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李隆国.史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 方来.高一学生入学前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历史教学,2008(7).

[4] 王学典.史学引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 葛剑雄.家谱:作为历史文献的价值与局限.历史教学问题,1997(6).

[6] 王志双,王菲菲.家族历史的“遐想”与历史记忆的“失忆”——以福建安溪《虎邱林氏族谱》为例的探讨.历史教学,2012(10).

[7] 聂幼犁.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问题.历史教学问题,2009(1).

[8] 高利华.普通高中中国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重庆:西南大学,2011.

[9] 张向阳.历史教学论.长春:长春出版社,2011.

[作者:付开镜(1966-),男,湖北枣阳人,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历史学博士。]

【责任编辑张茂林】

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族史家族中学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HK家族崛起
在多解中学创新
《小偷家族》
皿字家族
汤显祖家族墓后的家族史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中心突出,边缘失语:温州家族史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