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4-09-02张俊生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张俊生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我国职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培养水平,新时期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高等职业技术人才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以“多层次”与“宽视野”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进而通过师生共生实习、职业技能大赛、中外合作订单培养等方式的改变传统单一僵化的人才培养形式,对于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探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17-01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在教育界的界定不一,主要包括三种观点:1、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2、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不同类型专业人才、教育和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评估方式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3、培养方式决定着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质量和水平,是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的突出表征。本文主要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分析,将其有机地分为师生共生实习、职业技能大赛、以及中外合作式订单培养等三方面进行论述,以此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现高职人才真正与市场需求接轨,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高效联动。

一、师生共生实习行业实用人才的挖掘

改变以往职业院校教师作为学生实习的强迫者等把教师和学生关系割裂的不科学局面,以师生共生发展的理念赋予教学相长新内涵,在教师、学生在平等交往与对话的新视野下,相互合作,共同学习。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通过不同结构层次的培训,深度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激励学生通过竞争等方式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实现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之间可通过与企业专家、工程师等技术人才交流,认真学习相关领域的技术,并在实习的“课堂”上进行讲授,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师生共生实习,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以及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作为下一阶段实习的基础,通过学生轮转岗位、观察模拟、研讨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增强对技能的理解与运用,定期举行民主座谈会,在相互理解与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平等的对话,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互动,相互激发,共同进步,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师生间实现多向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具有重要作用。

二、职业技能大赛高端技术人才的促成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平台,引领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引导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成为市场引导、工学耦合、场境实操的典型模式,进一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真正使职业技能大赛成为中高职教学改革的风向标,重点培养德才兼备、实践与理论知识并重、心理与身体素质兼顾的高端技术型人才,力求职业技能大赛赛项与专业教学改革、与行业企业相结合,注重个人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把精英教育转化为全员受益,在专业设置和师资建设上加以变革,使职业技能大赛趋于成熟并逐步推广到中高职院校。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构建“能力本位”的动态模块式课程体系和科学的专业架构,要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以动态性思维对课程模块进行管理通过“寓教于赛”“赛教结合”“以赛促学”等多种形式与常规教学衔接,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建立“教学做一体化”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助合作,在不断反馈与评价中,带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在师资建设上,引进行业专业人才,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对现任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深化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共同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改变松散型的合作方式,采用单建或共建型的的建设方式,着力打造开放性的实训基地。在考核评价上,要更加体现综合性、科学性、实践性等,注重在教学和比赛过程中的细节考察和测评,对职业技能大赛的参赛人员、主办方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性量化考核,为大赛能够长效运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中外合作式订单培养国际视野人才的培养

中外合作订单式培养是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兴起的新模式,是国内订单式培养的有机延伸。学生通过订单式教育培训与学习,能够较快地掌握某个领域较为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实现了学生零距离就业和校企合作的共赢,引进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管理方法,以及雄厚的资金支持,有效地保证了办学质量,更加符合国际化人才标准,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深化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充分了解国外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更加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从而使“订单”真正成为包括从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到教学方法、评估方法在内的一整套培养计划在内的“订单”,变单一的全程培养为灵活的多向式培养,秉持“宽口径、厚基础、多方向”的原则,不断凝练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扩大自身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此外,还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协议约束,建立就业的长效保障机制,避免订单培养学生的流失,实现办学的最终诉求,提高了学校的产学研水平,足国外企业的用人需求,实现高等职业院校、国外企业、社会的三方共赢,走出了一条新的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 李海宗.陈 磊.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保障机制研究[J],12.( 3):13.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