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胃癌价值的对比分析

2014-09-02梁廷红陈守国杨洋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9期
关键词:胃癌诊断

梁廷红++++++陈守国++++++杨洋++++++周张雷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52例,分别采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检查两种方法对其进行诊断,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以外科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胃镜活体组织检查中确诊率、疑诊率分别为93.4%和4.6%,两者病变形态中的BorrmannⅣ型和分化程度的判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对胃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胃癌全面评估时,仍然需要以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主,才能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胃癌;胃镜活体组织检查;外科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a)-0022-02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侵犯胃壁的不同深度和广度[1]。胃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癌症,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主要与遗传、自身免疫、幽门螺杆菌感染、生活环境和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早期胃癌患者多无症状,一般情况良好,仅在胃癌普查或其他胃部疾病的随访中发现[2],因此,对于探索胃癌早期准确的诊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院对收治的152例胃癌患者分别采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检查两种方法进行诊断,并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胃镜用于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52例,其中男98例,女54例,年龄23~81岁,平均(50.8±12.3)岁;病程3~20个月,平均(7.8±1.7)个月;临床表现:上腹疼痛67例,上腹不适24例,上腹胀35例,上消化道出血14例,其他症状l2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并经过外科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同时进行肿瘤切除等相关治疗。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且无其他慢性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规范进行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和手术切除标本取材。采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病理诊断方法,取黏膜位置具体如下:平坦型在四周以及中央区域取材;溃疡型在四周或者接近内侧的区域取材;隆起型在顶部和基底部取材[3]。为了减少活体组织检查同时取材局限性的影响,常规均取3~5块组织进行活体组织检查,以提高确诊率。外科病理检查:对直径≤1.0 cm的病灶全部取材,直径>1.0 cm的病灶选择典型部位取材。标本以常规10%甲醛溶液固定,随后用石蜡包埋、切片,最后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4]。

1.3 观察项目

以手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在显微镜下观察标本的组织类型、病变形态和分化程度等,并对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和外科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5]。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标本中检出149例,其中确诊142例,疑诊7例,确诊率、疑诊率分别为93.4%和4.6%;未确诊3例,未确诊率为2.0%,胃镜活体组织检查具有较高的确诊率。

2.2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的组织类型、病变形态和分化程度的比较

经胃镜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后,发现在除腺癌、黏液细胞癌外的其他组织类型,两者BorrmannⅣ型及分化程度的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以及饮食不规律等因素,使胃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的男性,大多数患者的年龄在40~60岁,且男性多于女性[6]。胃癌主要发生在胃窦部、胃体小弯和贲门部,胃底部较少见。有资料表明,早期胃癌患者若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生存期可达5年以上,甚至痊愈;而晚期患者即使经过治疗,可达5年生存期的也不超过5%[7]。由此可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日益成熟,胃镜下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病理诊断在胃癌的鉴别诊断、预后检查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证实,胃镜活体组织检查技术能够对恶性病变进行准确的诊断,是胃癌术前诊断的“金标准”[8]。但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也有其缺陷,如只能对部分组织选择性取材,无法客观全面反映病变组织的特性,也无法像术后切除组织病理诊断对病变组织进行完整的判断,因而与外科病理诊断结果会有一定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以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对胃癌的确诊率可高达93.4%。在腺癌和黏液细胞癌的确诊率以及BorrmannⅠ、Ⅱ、Ⅲ型的确诊率均较高。甚至BorrmannⅠ型的确诊率可高达100.0%,BorrmannⅣ型的确诊率为53.3%,除腺癌、黏液细胞癌外的其他组织类型的确诊率为36.4%。也有研究表明,胃镜活体组织检查对组织类型、病变形态和分化程度的判定只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9-10],但最后的判断结果仍然需要根据术后病理诊断进行确定。

综上所述,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对胃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具有较高的确诊率,但是仍要结合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的结果,才能对胃癌的组织类型、病变形态等进行准确全面评估,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军.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诊断价值的比较[J].当代医学,2011,17(33):60.

[2] 陈晓宇,施尧.胃镜活组织检查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规范[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0,4(3):252-255.

[3] 易智君.胃镜与外科病理对胃癌诊断对比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3):642-643.

[4] 李晓军.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胃癌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5):45-46.

[5] 吴伟刚.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诊断价值的比较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2):169-170.

[6] 赵梅莘,丁士刚,刘琳娜,等.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栓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异同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 15(8):874-878.

[7] 闫同庆,史文忠,张允定.胃镜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7):76-77.

[8] 孔伟梁.胃镜活检病理与手术病理检查对胃癌诊断差异比较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10):1580-1581.

[9] 朱书霞.胃镜下活检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1):2117-2118.

[10] 任丽华.临床早期胃癌32例的内镜诊断及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4):1138-1139.

(收稿日期:2014-05-21 本文编辑:林利利)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52例,分别采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检查两种方法对其进行诊断,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以外科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胃镜活体组织检查中确诊率、疑诊率分别为93.4%和4.6%,两者病变形态中的BorrmannⅣ型和分化程度的判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对胃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胃癌全面评估时,仍然需要以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主,才能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胃癌;胃镜活体组织检查;外科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a)-0022-02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侵犯胃壁的不同深度和广度[1]。胃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癌症,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主要与遗传、自身免疫、幽门螺杆菌感染、生活环境和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早期胃癌患者多无症状,一般情况良好,仅在胃癌普查或其他胃部疾病的随访中发现[2],因此,对于探索胃癌早期准确的诊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院对收治的152例胃癌患者分别采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检查两种方法进行诊断,并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胃镜用于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52例,其中男98例,女54例,年龄23~81岁,平均(50.8±12.3)岁;病程3~20个月,平均(7.8±1.7)个月;临床表现:上腹疼痛67例,上腹不适24例,上腹胀35例,上消化道出血14例,其他症状l2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并经过外科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同时进行肿瘤切除等相关治疗。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且无其他慢性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规范进行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和手术切除标本取材。采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病理诊断方法,取黏膜位置具体如下:平坦型在四周以及中央区域取材;溃疡型在四周或者接近内侧的区域取材;隆起型在顶部和基底部取材[3]。为了减少活体组织检查同时取材局限性的影响,常规均取3~5块组织进行活体组织检查,以提高确诊率。外科病理检查:对直径≤1.0 cm的病灶全部取材,直径>1.0 cm的病灶选择典型部位取材。标本以常规10%甲醛溶液固定,随后用石蜡包埋、切片,最后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4]。

1.3 观察项目

以手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在显微镜下观察标本的组织类型、病变形态和分化程度等,并对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和外科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5]。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标本中检出149例,其中确诊142例,疑诊7例,确诊率、疑诊率分别为93.4%和4.6%;未确诊3例,未确诊率为2.0%,胃镜活体组织检查具有较高的确诊率。

2.2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的组织类型、病变形态和分化程度的比较

经胃镜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后,发现在除腺癌、黏液细胞癌外的其他组织类型,两者BorrmannⅣ型及分化程度的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以及饮食不规律等因素,使胃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的男性,大多数患者的年龄在40~60岁,且男性多于女性[6]。胃癌主要发生在胃窦部、胃体小弯和贲门部,胃底部较少见。有资料表明,早期胃癌患者若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生存期可达5年以上,甚至痊愈;而晚期患者即使经过治疗,可达5年生存期的也不超过5%[7]。由此可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日益成熟,胃镜下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病理诊断在胃癌的鉴别诊断、预后检查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证实,胃镜活体组织检查技术能够对恶性病变进行准确的诊断,是胃癌术前诊断的“金标准”[8]。但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也有其缺陷,如只能对部分组织选择性取材,无法客观全面反映病变组织的特性,也无法像术后切除组织病理诊断对病变组织进行完整的判断,因而与外科病理诊断结果会有一定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以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对胃癌的确诊率可高达93.4%。在腺癌和黏液细胞癌的确诊率以及BorrmannⅠ、Ⅱ、Ⅲ型的确诊率均较高。甚至BorrmannⅠ型的确诊率可高达100.0%,BorrmannⅣ型的确诊率为53.3%,除腺癌、黏液细胞癌外的其他组织类型的确诊率为36.4%。也有研究表明,胃镜活体组织检查对组织类型、病变形态和分化程度的判定只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9-10],但最后的判断结果仍然需要根据术后病理诊断进行确定。

综上所述,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对胃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具有较高的确诊率,但是仍要结合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的结果,才能对胃癌的组织类型、病变形态等进行准确全面评估,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军.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诊断价值的比较[J].当代医学,2011,17(33):60.

[2] 陈晓宇,施尧.胃镜活组织检查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规范[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0,4(3):252-255.

[3] 易智君.胃镜与外科病理对胃癌诊断对比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3):642-643.

[4] 李晓军.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胃癌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5):45-46.

[5] 吴伟刚.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诊断价值的比较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2):169-170.

[6] 赵梅莘,丁士刚,刘琳娜,等.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栓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异同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 15(8):874-878.

[7] 闫同庆,史文忠,张允定.胃镜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7):76-77.

[8] 孔伟梁.胃镜活检病理与手术病理检查对胃癌诊断差异比较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10):1580-1581.

[9] 朱书霞.胃镜下活检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1):2117-2118.

[10] 任丽华.临床早期胃癌32例的内镜诊断及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4):1138-1139.

(收稿日期:2014-05-21 本文编辑:林利利)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52例,分别采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检查两种方法对其进行诊断,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以外科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胃镜活体组织检查中确诊率、疑诊率分别为93.4%和4.6%,两者病变形态中的BorrmannⅣ型和分化程度的判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对胃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胃癌全面评估时,仍然需要以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主,才能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胃癌;胃镜活体组织检查;外科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a)-0022-02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侵犯胃壁的不同深度和广度[1]。胃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癌症,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主要与遗传、自身免疫、幽门螺杆菌感染、生活环境和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早期胃癌患者多无症状,一般情况良好,仅在胃癌普查或其他胃部疾病的随访中发现[2],因此,对于探索胃癌早期准确的诊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院对收治的152例胃癌患者分别采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检查两种方法进行诊断,并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胃镜用于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52例,其中男98例,女54例,年龄23~81岁,平均(50.8±12.3)岁;病程3~20个月,平均(7.8±1.7)个月;临床表现:上腹疼痛67例,上腹不适24例,上腹胀35例,上消化道出血14例,其他症状l2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并经过外科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同时进行肿瘤切除等相关治疗。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且无其他慢性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规范进行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和手术切除标本取材。采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病理诊断方法,取黏膜位置具体如下:平坦型在四周以及中央区域取材;溃疡型在四周或者接近内侧的区域取材;隆起型在顶部和基底部取材[3]。为了减少活体组织检查同时取材局限性的影响,常规均取3~5块组织进行活体组织检查,以提高确诊率。外科病理检查:对直径≤1.0 cm的病灶全部取材,直径>1.0 cm的病灶选择典型部位取材。标本以常规10%甲醛溶液固定,随后用石蜡包埋、切片,最后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4]。

1.3 观察项目

以手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在显微镜下观察标本的组织类型、病变形态和分化程度等,并对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和外科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5]。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标本中检出149例,其中确诊142例,疑诊7例,确诊率、疑诊率分别为93.4%和4.6%;未确诊3例,未确诊率为2.0%,胃镜活体组织检查具有较高的确诊率。

2.2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的组织类型、病变形态和分化程度的比较

经胃镜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后,发现在除腺癌、黏液细胞癌外的其他组织类型,两者BorrmannⅣ型及分化程度的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以及饮食不规律等因素,使胃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的男性,大多数患者的年龄在40~60岁,且男性多于女性[6]。胃癌主要发生在胃窦部、胃体小弯和贲门部,胃底部较少见。有资料表明,早期胃癌患者若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生存期可达5年以上,甚至痊愈;而晚期患者即使经过治疗,可达5年生存期的也不超过5%[7]。由此可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日益成熟,胃镜下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病理诊断在胃癌的鉴别诊断、预后检查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证实,胃镜活体组织检查技术能够对恶性病变进行准确的诊断,是胃癌术前诊断的“金标准”[8]。但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也有其缺陷,如只能对部分组织选择性取材,无法客观全面反映病变组织的特性,也无法像术后切除组织病理诊断对病变组织进行完整的判断,因而与外科病理诊断结果会有一定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以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对胃癌的确诊率可高达93.4%。在腺癌和黏液细胞癌的确诊率以及BorrmannⅠ、Ⅱ、Ⅲ型的确诊率均较高。甚至BorrmannⅠ型的确诊率可高达100.0%,BorrmannⅣ型的确诊率为53.3%,除腺癌、黏液细胞癌外的其他组织类型的确诊率为36.4%。也有研究表明,胃镜活体组织检查对组织类型、病变形态和分化程度的判定只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9-10],但最后的判断结果仍然需要根据术后病理诊断进行确定。

综上所述,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对胃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具有较高的确诊率,但是仍要结合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的结果,才能对胃癌的组织类型、病变形态等进行准确全面评估,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军.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诊断价值的比较[J].当代医学,2011,17(33):60.

[2] 陈晓宇,施尧.胃镜活组织检查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规范[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0,4(3):252-255.

[3] 易智君.胃镜与外科病理对胃癌诊断对比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3):642-643.

[4] 李晓军.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胃癌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5):45-46.

[5] 吴伟刚.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诊断价值的比较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2):169-170.

[6] 赵梅莘,丁士刚,刘琳娜,等.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栓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异同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 15(8):874-878.

[7] 闫同庆,史文忠,张允定.胃镜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7):76-77.

[8] 孔伟梁.胃镜活检病理与手术病理检查对胃癌诊断差异比较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10):1580-1581.

[9] 朱书霞.胃镜下活检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1):2117-2118.

[10] 任丽华.临床早期胃癌32例的内镜诊断及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4):1138-1139.

(收稿日期:2014-05-21 本文编辑:林利利)

猜你喜欢

胃癌诊断
长期吃大蒜能降低胃癌死亡率
胃癌癌前病变有哪些,该如何早期发现和治疗
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预防胃癌——从身边小事做起
胃癌筛查首选胃镜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