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鸿章回忆录》,真实还是谎言?

2014-09-01雪珥

读书文摘 2014年9期
关键词:德格维德太阳报

[澳]雪珥

轰动欧美的日记

1913年,一本洋洋17万字的英文版《李鸿章回忆录》在英国和美国同时出版,轰动欧美。

这本书号称从多达160万字的李鸿章手稿和日记中节选编译而成。该书的主编曼尼克思在前言中介绍说,李鸿章并不注意保管自己的日记,当他从汉口调任直隶总督时,大量的手稿被留在了汉口;而当他从直隶总督任上调离时,他又将二十四年来所写的大量手稿留在了天津。李鸿章去世后,他担任“两广巡抚”的一个侄子,多方努力,从汉口、广东、上海、南京、苏州、北京、天津等地,将他的手稿收集在一起,并存放到李鸿章在广东的旧居中。1911年,经过大清帝国政府的许可和李鸿章后人的同意,由李鸿章的秘书罗伯斯上尉担任翻译,在北京的王某和广东的“老秀才”协助下,曼尼克思对这些文献进行了认真的整理翻译,编纂出版这本《李鸿章回忆录》,奉献给西方读者。

此书的一些章节,此前已经在纽约的《太阳报》和伦敦的《观察家报》刊登过。出版之前,出版商邀请一些中国问题专家对书进行了审读,他们一致认为此书的确是李鸿章的日记及私人文件,具有很高的、永恒的价值。

美国的霍敦·密夫林出版社对曼尼克思并不熟悉。为了审慎起见,他们将书稿交由科士达审阅,并请他为美国读者写篇书评。科士达在1892—1893年间,曾担任哈里逊总统的国务卿,是国际法和国际事务的专家。1897年中日谈判期间,他曾经受中国政府邀请担任李鸿章的顾问,与李鸿章有很密切的接触,并建立了很好的私交。

科士达兴致勃勃地读了这本《李鸿章回忆录》,包括那些他本人所了解和熟悉的中日甲午战争及其谈判的章节,认为这本书是真实可信的。

在专家们的首肯下,本书顺利出版。美国各大报纷纷予以报道,《芝加哥每日论坛报》《纽约时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纷纷用大版面进行报道和选载。这本定价为3美元的书,迅速热销,根据《纽约时报》1914年5月24日的报道,该书因为供不应求,已经开始了第七次印刷。全美上下继1896年李鸿章访美之后,又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和李鸿章热。该书主编曼尼克思迅速成为美国当红的中国问题专家。

这本书的作者曼尼克思是美国第九步兵团的一名普通士兵,随部队参加了八国联军的行动,在中国待了短短的几个月。1901年4月,曼尼克思回国后退伍,之后再也没有到中国去过。

半年后,刚在《辛丑条约》上签下了大名的李鸿章,走完了充满争议的一生。不久,李鸿章的英文秘书、美国人毕德格也因病去世。毕德格跟随李鸿章足足有二十多年,曾经保存了大量的李鸿章官方和私人文件,装了整整一大箱,李鸿章去世后,他就一直在抓紧撰写著作《李鸿章与他的时代》,但毕德格的所有文件连同箱子,在他死后突然失踪。

若干年后,当曼尼克思的《李鸿章回忆录》引起巨大的轰动和争议时,不少人都怀疑正是他偷走了毕德格的那箱文件,但毕德格去世并且他的文件箱神秘失踪时,曼尼克思早已回到万里之外的美国,根本不具备偷窃文件的“作案条件”。

在牢房里闭门造“书”

曼尼克思的短暂中国行,似乎并没有立即引起他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兴趣。退伍后,他到处流浪。直到1911年11月,他在夏威夷檀香山的《广告者报》出任记者。不久曼尼克思和报社老板瑟斯顿搞僵,只好辞职,并开始酗酒。窘迫和愤怒之下,他冒用老板的名义给自己开了张支票,虽然数额只有几美元,而且瑟斯顿也不想追究,但银行方面却毫不客气地报了警。

蹉跎了半辈子的曼尼克思,锒铛入狱,被判了一年监禁,人生到了最低谷。神奇的是,他自己却并不气馁,依然充满激情,兴致勃勃地计划利用好这段坐牢的时间,用自己的写作天赋好好赚点钱,不仅要还清檀香山的债务,还准备给妻子留些财产。

曼尼克思的生财之路令所有人百思不得其解。他请朋友们从夏威夷图书馆借了大量有关中国和日本的书籍,飞快地读完后,又索借了更多的书,然后他宣布已经准备就绪,可以写文章赚大钱了。

曼尼克思便在安宁的牢房中,将自己想像成伟大的东方政治家李鸿章,用李鸿章的口气开始了“回忆录”的创作。每写完一部分,他就将稿件邮寄给一些报刊。

曼尼克思的出色才华,令他创作的“李鸿章日记”引起了媒体的强烈关注。纽约《太阳报》认为,这些李鸿章日记的英文版本,兼备文学性和学术性,是十分珍贵的作品。他们迅速请专家进行了鉴定,确认为真品。《太阳报》迅速为曼尼克思开设了一个专栏进行连载,专栏名为《李鸿章日记:根据中国广东的原始资料编译》。

随后,伦敦的《观察家报》主动来信,询问曼尼克思如果手头还有更多的李鸿章日记,希望能在他们报纸上开专栏,并保证将提供比《太阳报》专栏大一倍的版面,同时,愿意支付高达1000美元的稿费。

曼尼克思欣然接受。于是,这位在押囚犯臆造出来的“李鸿章”,同时在大西洋两岸畅谈着他的人生、事业,评论着当世的伟大人物,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时间洛阳纸贵,人们争相传阅。

曼尼克思获得了巨大的名声,本就对他十分欣赏的夏威夷总督福瑞尔,干脆下令给他减刑,一年的监禁,他实际只在监狱中待了八个月。出狱后,经济上大为宽裕的曼尼克思,就在著名的马诺阿山谷安了家,专心写作。

细节露出马脚

就在曼尼克思在和自己的想像纠缠不清时,已经出版的《李鸿章回忆录》开始遭遇到严峻的挑战。问题出在书中李鸿章访问欧美的部分。

该书在英国出版后,一些英国汉学家就发现了李鸿章访问欧美的一些细节有问题。但真正的致命挑战发生在美国。

挑战者的权威性根本毋庸置疑:他就是波士顿人杜维德。杜维德在大清海关任职多年,精通中文,与李鸿章关系很深。李鸿章1896年访问美国期间,杜维德是全程陪同的随行官员。

引起杜维德怀疑的,是曼尼克思的《李鸿章回忆录》中所登载的李鸿章在美国最后一天的日记。

书中,李鸿章在返回中国的前一晚,在旧金山写道: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格维德太阳报
卢世璧:是院士,也是战士
黑猩猩称王之路堪比宫斗剧
星星
黑猩猩称王之路:权谋堪比宫斗剧
星星
漫画
索德格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