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修辞受体接受夸张修辞文本的心理分析

2014-09-01和跃杨叶华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辞格心理

和跃+杨叶华

摘 要:夸张是汉语修辞中一个古老的辞格。本文将从修辞客体方面探讨夸张辞格的接受的心理。对夸张辞格心理机制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夸张修辞文本形成的缘由和夸张文本的接受规律。

关键词:夸张修辞文本;修辞客体;辞格;心理

信息的传递是由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两者共同完成的。发出者把语言编码后发送给接受者,接受者通过解码接受发送过来的信息,并发回反馈的信息。所以说言语交际的目的就是要让接受者能够最终接受发送者的思想和情感,这样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语言是信息传递的手段之一,而修辞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们信息的传递尽可能地恰切和圆满。所以,修辞主体一定要适应修辞受体的需求,这样修辞才能成功。

一、好奇心的驱使

汉人王充早在《论衡·艺增篇》中就明确指出了修辞受体对夸张的接受心理:“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为了满足俗人的“好奇之心”,所以“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由此可见,夸张能够唤醒接受者的好奇心,让其产生兴趣。好奇心是人类的基本情绪,是唤醒动机的物质基础。由于修辞受体经常接触符合事理的普通的言语文本,所以“言过其实”的夸张修辞文本对他们来说比较新异,这样引起修辞受体关注的可能性就会变大,从而唤醒他们的好奇心,让其对当前的文本产生一种追根问底的情感冲动。这样一来,就比较容易和修辞主体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和沟通。在解读项羽的《垓下歌》时,修辞的受体首先就是被项羽“言过其实”的“力拨山”“气盖世”所吸引,从而产生对该修辞文本一探究竟的心理。在层层剥茧的过程中,修辞受体了解了作者建构这个修辞文本的原因——项羽这个天纵的英才、叱咤风云的霸主怀才不遇,深深觉得命运弄人,无论他如何英勇无敌,一旦天时不利,即使是人世间最了不起的英雄也无能为力。在洞悉了修辞者的内心独白后,接受者就很会对修辞主体所建构的夸张修辞文本所感动,随着他的悲而悲,为他的苦而苦,让接受者深切地体会到项羽陷入绝境的悲凉心境,使人强烈地感受到英雄末路的哀痛。

二、再造性想象的运用

上文我们提到了两种想象的方式——创造性想象和再造性想象。一般来说,夸张修辞文本的接受主要是依靠再造性想象。再造性想象就是根据他人语言、文字描述或图样、符号的示意,经过对自己的加工、再造而再现出相应事物形象的想象。在好奇心的引发之下,人们对修辞文本产生了兴趣,在进一步探究的过程中再造性想象就起了很大作用。首先,接受者对夸张所描绘的形象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在此基础上,他们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来想象,充分地感受、理解和体验这一形象。这样一来,修辞主体所营造的画面就会在修辞接受者的脑海里生动地重现出来。如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昔年有狂客,号称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笔一落,风雨为之震惊;诗一写成,连鬼神都为之哭泣。这样的句子怎能不引起读者的注意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接受者步步深入,根据表达者诗中的语言描绘进行解读。李白和杜甫情谊深厚,这是杜甫在李白被放逐时写下的思念李白的诗。接受者在根据以往对李白诗词的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再造性想象的心理机制,在脑海中重现出表达者所要传达的李白形象——狂放不羁的性格和摇惊风雨的才华。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他人所表达的情感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正因为修辞的主体和修辞的受体两者有着相同的心理基础,所以当修辞主体在情感激动时运用创造性想象建构夸张修辞文本时,那么修辞的接受者也可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再造性的想象体味夸张修辞文本的韵味,双方可以在心神领会的基础上达成一种默契。

三、小结

本文通过对夸张修辞文本的建构心理和接受心理的探讨,加深了对夸张修辞文本的理解,认识到夸张经久不衰,被人们广泛运用和接受的生命力所在。不但知了夸张的“其然”,而且知了夸张的“所以然”。同时,夸张就是要通过这种言过其实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深切感动”。正是由于夸张这种修辞格传神的表达,因此修辞客体在接受夸张辞格的过程中也要有一个心理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吴礼权.修辞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2]骆小所,周芸.修辞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3]张雅娟.论夸张修辞格的心理学视点[J].孝感学院学报,2003(1).

[4]朱肖一.想象与夸张修辞文本的建构和接受[J].中南大学学报,2003(5).

[5]裴利民.夸张“可接受”的心理及语用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2(11).

[6]和跃,潘杨.试论对修辞主体建构夸张文本的心理分析[J].新校园,2014(1).

猜你喜欢

辞格心理
Stabbing Pain with Words
心理小测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二语教学中的辞格教学
浅谈委婉语
漫谈修辞研究的起源
The Psychology of the Suitcase
心理小测试
试论对修辞主体建构夸张文本的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