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彩的环保碰撞

2014-08-31艾芽

世界环境 2014年4期
关键词:着色剂视觉效果人为

世界杯对于球迷来说,可谓是一场盛典;对于刚刚过去的巴西世界杯,有多少人为之狂欢,白天工作,晚上加班,夜里还得瞒着老婆偷偷爬起来ole ola 加油助威;绿草如茵的画面,滚上一个球,带着狂欢与汗水,是如此具有魔力。

但前一阵看一则新闻,题目是“世界杯的草坪真的会污染环境吗?”,内容讲到为什么国外的球场总是这么绿,绿得整齐绿得干净,其实这些颜色不是天然的,是利用草坪染色技术染出来的。文章称从着色剂的成分看,使用的着色成分基本都是对人体和环境低毒、无毒的,如果着色剂中添加微量元素或肥料成分,还会对草坪有一定的营养作用。翻阅其他资料,了解到这种草坪染色技术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最早用于好莱坞拍摄电影的场景需要,后来随着景观改造需求的增加,有人研制出了非油性且对植物、环境基本无害的草坪着色剂,主要用在对高尔夫球场、足球场、休闲草坪及家庭草坪等直接和人体接触的草坪绿地的景观改造上,至今这种技术仍然很有市场。

染色之后的草地的确会带来不错的视觉效果,但这种人为的做法到底是好是坏?着色剂的环保程度如何,一片通过染色视觉效果极好的景观与原始天然景观,民众到底会为哪个买单?前几年《青岛晚报》上报道过一篇文章,临近元旦,环卫师傅使用带有绿色染料的喷洒设备,对青岛红岛路东侧的绿化带进行作业,所过之处,原本枯黄的小草瞬间容光焕发,令人“恍如隔季”。报道还引用专家的话介绍说,目前该染色剂正处于试验阶段,这些草坪被染色之后,24小时后即变干,可以保持60-120天不退色,并且无毒无味,对环境和人畜无害。但是此举引来了民众的众多质疑之声,有人认为绿得太假,有人指责其为“政绩秀”,有人说“冬季枯黄是植物的自然本性,喷洒营养剂是需要的,可是不需要这样人为上色”。同样的事情去年在成都也发生过,2013年3月份,有记者拍摄到成都市园林绿化部门的工人忙着用一种荧光的绿色配料喷涂城市道路边的草地,有居民对记者反映,“两名工人在喷草,把黄色的草变成了绿色,那会不会污染环境啊?”

插画/宋柳

2012年的美国,因为严重的旱灾使得大部分地区降水锐减,植被枯黄,一些居民另觅抗旱良策,将自家草坪染成绿色,以求在干旱气候下依旧保持“绿色心情”,植被喷染企业则因这场旱灾生意爆棚。看来关于草坪印染技术的使用,不同国家的国情还真是不太一样。我认为民众的关注点主要在于两点:着色剂是否安全;人为营造,我们到底需不需要?

在很多行业,着色技术被广泛使用。纺织行业,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印染技术,服装界会走怎样的路线;“儿童玩具总动员”,色彩饱满浓重的玩具会让我们爱不释手;食品行业,着色剂的添加使食物看起来垂涎欲滴……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在人们凭感觉接受的外界信息中,83%的印象来自于视觉。在色彩鲜艳的事物面前,我们的抵抗力总会荡然无存;但在满足了视觉效果之后,着色剂的环境隐患、健康隐患是否也该好好考虑一下呢?着色剂的安全选择,天然着色剂,亦或合成着色剂,环保无毒着色剂的不断研发,行业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大自然馈赠给了我们五彩斑斓的颜色,天然植物染料有很多,红色系植物染料之茜草和紫胶,橙色系植物染料之大丽花,黄色系植物染料之姜黄,绿色系植物染料之鼠李,蓝色系植物染料之靛蓝,紫色系植物染料之紫草、紫苏,褐色系植物染料之荞麦、黑豆……颜色素材足以绘出一道美丽多姿的彩虹。

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打造色彩,营造视觉冲击,另一方面技术的背后是否会给大自然带来不便,影响大自然的原始色彩?人类的更多需求与自然本色之间的平衡点如何找寻,大自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待?

猜你喜欢

着色剂视觉效果人为
偶氮类食品着色剂诱惑红与蛋溶菌酶的相互作用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11种合成着色剂及其铝色淀
山高人为峰
普立万的材料、着色剂和添加剂创新方案
源正泉自清 山高人为峰
商业插图中民族文化符号的视觉效果探究
昆腾高性能存储助力动画与视觉效果工作流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蜜饯中7种合成着色剂
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名为FIELD的极简架子
山高人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