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疗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临床研究*

2014-08-29况时祥刘建辉薛红张树森翁柠舒建中刘琛杨辉唐桂华邹家莉

江西中医药 2014年8期
关键词:脑叶通络血肿

★ 况时祥 刘建辉 薛红 张树森 翁柠 舒建中 刘琛 杨辉 唐桂华 邹家莉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院 贵州 贵阳 550003)

脑出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偏瘫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严重威胁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因而一直成为临床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笔者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严格、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本病展开系统观察,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为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出血诊断标准[1]及《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进行诊断。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脑出血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3)脑出血类型:壳核出血,血肿≤30mL;丘脑区出血,血肿≤15mL;脑叶出血,血肿≤50mL;脑干出血,血肿〈10mL。(4)发病后3天以内入院。

1.4 排除标准 (1)壳核出血,血肿>30mL;丘脑区出血,血肿>15mL;脑叶出血,血肿>50mL;脑干出血,血肿>10mL。(2)外伤性脑出血及血液系统疾病所致脑出血。(3)发病3天以后入院患者。(4)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疾病,或精神疾病患者。(5)过敏体质者。

1.5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50例,随机分为1组、2组和3组。1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在40~68岁之间,平均年龄59岁;壳核、丘脑、脑叶出血各为25、9、11例;入院时伴有意识障碍者5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部感染各为45、17、6、4例。2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在42~71岁之间,平均年龄61岁;壳核、丘脑、脑叶出血各为25、10、10例;入院时伴有意识障碍者6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部感染各为45、18、8、5例。3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在38~71岁之间,平均年龄60岁;壳核、丘脑、脑叶、脑干出血各为30、12、17、1例;入院时伴有意识障碍者10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部感染各为59、27、15、14例。三组病例年龄、性别、病情程度、伴发疾病等方面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

1.6 治疗方法

1.6.1 1组 在西医常规对症处理基础上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经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云南白药0.5g,口服,日3次,连续14日。为患者制定详细的饮食营养计划,存在抑郁及焦虑症状者配合心理治疗。

1.6.2 2组 在1组基础上配用中药复方凉血散瘀汤(主要药物为水蛭、大黄、地龙、水牛角、炒蒲黄等),伴神昏、烦躁甚或抽搐者服安宫牛黄丸;神疲气短、肢体软瘫者去大黄加黄芪、当归、蜈蚣、全蝎、络石藤、海风藤等,配服马钱子胶囊(0.25/粒,首剂2/3粒,如不效加至1粒,仍不效加至1.5粒,再不效加至2粒,日1次,每晚睡前服);伴眩晕、烦躁、肢体麻木者,加天麻、钩藤、全蝎、僵蚕、络石藤、海风藤等,水煎服,日1剂,疗程14~28天。

1.6.3 3组 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在2组基础上:(1)常规配合康复训练及中医手法治疗,每日1次,疗程28天;(2)针刺治疗:选穴人中、内关、供血、神明、失语,头部相应运动、感觉区等,每日1次,疗程28天;(3)火罐及中药外治疗法:火罐选背腧穴8~10穴,1次/日,中药外治采用化瘀祛风通络外治方(由桃仁、红花、川芎、防风、络石藤、透骨草、大血藤等组成)水煎,将专用毛巾在药液中浸泡后,热敷患侧上下肢,1次/日,疗程均14日。

1.7 观察内容 (1)治疗后14天,28天,1年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比较;(2)14,28天后颅内血肿的吸收情况;(3)14天,28天,1年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采用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标准[3],血肿面积大小按高田氏公式计算。

表1 各组不同阶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比较 例

2 结果

2.1 各组不同阶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比较 见表1。14天后,1、2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3组愈显率优于1、2组(P<0.01);28天后,2组总有效率优于1组(P<0.05),3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显著均优于1组(P<0.01),总有效率优于2组(P<0.05);1年后,3组总有效率优于1、2组(P均<0.01),1、2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

2.2 各组14,28天后血肿吸收情况比较 见表2。对三组患者于治疗14天及28天后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吸收情况。结果示,与治疗前比较,1组在第28天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在14天时即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第28天时与1组比较,2,3组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2,3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各组不同时期血肿吸收情况比较

2.3 各组不同时期ADL疗效比较 见表3。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14天后ADL评分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组间比较,于28天、1年时,3组ADL评分与1、2组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1、2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各组不同时期ADL评分比较

3 讨论

多种因素都会影响脑出血急性期病人最终的治疗结局,因此,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对病人进行多环节、多靶点干预正日益成为众多学者对脑出血治疗的共识。

本研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采用三种综合疗法对急性脑出血都有较好治疗作用,但随着治疗措施的增加,1到3组在神经功能的康复,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远期疗效等方面呈逐步提高趋势。急性期血肿面积缩小2、3组明显优于1组,而2、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提示在缺乏特效治疗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运用中西医综合疗法,使不同疗法发挥协同或互补效应,确实是提高临床疗效的理想途径。

2、3组皆配合中药复方凉血散瘀汤加减治疗,方用重用水蛭破血逐瘀、消散血肿,辅用大黄通畅肠腑,使瘀热从大便而下,同时佐用水牛角、炒蒲黄凉血消瘀、止血,地龙祛瘀、通络,诸药合用,使瘀化络通、热清血宁、肠腑通畅,相关研究表明,本方有促进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吸收作用及有降低脑出血大鼠血ET和TNF-α作用[4,5],故2、3组患者血肿面积缩小优于未用复方的1组。另外,虫类药蜈蚣、全蝎等祛风通络、化散瘀结,络石藤、海风藤等藤类药通经活络,马钱子通络开闭、疗瘫振萎,在辨证治疗基础上配合上述药物,能显著提高对脑卒中偏瘫、麻木、失语等症的疗效;在上述基础上,3组同时配合规范系统的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并把现代康复训练与针灸、火罐以及中药外治(化瘀通络类中药热敷瘫痪侧肢体)等中医特色疗法有机结合,在促进脑梗死后瘫痪、失语、偏身麻木等症的康复上方法更为完善、作用更为突出,因而整体疗效显著优于其余两组。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55-56.

[3]中华医学会,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况时祥,李玫,张鉴梅,等.凉血散瘀汤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1):1 318-1 320.

[5]高志荣,况时祥.凉血散瘀汤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的ET、TNF-α、FIB和TT影响.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6):1 235-1 237.

猜你喜欢

脑叶通络血肿
抑郁症患者各脑叶CT值的改变情况及临床意义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与脑叶微出血相关的因素及疾病研究进展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Lancet N:淀粉样血管病相关脑叶出血的实用诊断工具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161例脑出血患者脑微出血情况调查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